真正的抗疫刚开始 中国现在放开 会死很多人吗?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距离防控放开,已经有一周了。

不过相比于预期中的欢天喜地,相信大家更多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撕裂感”。

一边,是全国各地几乎在一夜之间,都放开了防控。

广州放开堂食、北京公交地铁运营企业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上海放开公共交通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国家层面也在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有些地方的转变速度更是超出想象,昨天还在隔离不让出门,一觉起来就解开防控了。

自由之气迎面扑来。

连钟南山院士都出来发声称,奥密克戎“传染性极强,但致病率减弱”,我们不能用两年前的一些方法来对抗疫情。

股市也应声而起,仿佛一下子就打了鸡血。

但另一边,真等到放开,大家却忽然感到措手不及。

防控放开,代表着“病毒”也自由了。

有人之前还敢带孩子去商场,现在就躲家里,完全不会去外面消费,也不会找人上门服务。

有人之前只是不会堂食,现在连外卖也不敢点了。

很多人甚至又开始呼吁,不应该全部躺平之类的。

记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曾表示,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考虑到维护公众情绪,专家的话往往比较保守,有人猜测,真实的感染率可能会更高。

这导致如今虽然各地都取消防控,但大家反而更加保守和谨慎。从放开前的焦急和愤怒,变成了担心和恐慌。

谁也没想到,这场疫情让大家感到最慌的时候,反而是放开后这几天。

那问题来了:新一波疫情还会不会肆虐?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放开后的生活?

想回答这个疑问,也许有必要来看看那些更早放开的地区,都是怎样迈过这道坎的。

01

首先看看隔壁日本。

早从今年3月开始,日本就逐步放松防疫措施,等到7月,随着撤销边境管制,正式进入放开时代。

结果不到一周,病毒就卷土重来了。

7月6日,日本全国新增4.58万名感染者,重症患者60名。时隔两个月后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再次超过45000人。

8月19日,日本单日新增达到2.6万例,死亡人数首次突破300人。

每百万人的死亡人数也一跃成为亚洲最高。在8月24日之前的7天里,日本每百万人中有15人死于新冠。

日本预想会有一波反弹,但没想到反弹会这么快。

随后压力很快传导到医疗系统。

从7月中旬开始,急诊病人的数量猛增。医院每天接收的救护车转运来的患者从平均20-30人,上升到40人。

而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中,有近80%出现发烧症状。

8月下旬,神奈川县的病床入住率达到了惊人的91%,冲绳县、滋贺县和静冈县的入住率也均超过80%,甚至就连医疗配置最完备的东京的病床占用率也几近满员。

平成立石医院院长Shuichi Osawa当时甚至在网上求救,表示病人太多,堪称“灾难级别”,“东京只有少数医院可以接受新冠患者,没有一家医院有额外的容量”。

8月15日,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也在官网中表示,医院的患者多到连事故受伤、脑中风乃至心脏病等患者都很难入院。

可以说,放开给日本直接造来了新一波疫情高峰。

一旁的台湾省也没好到哪去。

2022年4月,台湾省逐步解除管控。

一周后,确诊人数翻倍,从原先的2.6万人骤增至5万人左右。

之后每过一段时间,新纪录都会不断被刷新。

4月15日,本土单日确诊首次破千例。

4月24日,本土单日确诊首次破5000例。

4月28日,本土单日确诊首次破万例

5月10日,本土单日确诊首次破5万例

5月27日,本土确诊个案新增9.48万例,创本次疫情“本土确诊个案”新增纪录。

新冠感染后致死存在一个过程,死亡高峰发生在放开后的第三个月。

6月10日,本土新增213例死亡病例,创下这波疫情的最高新增纪录。

之后感染人数在高位持续一个月后,又迅速下跌,降到高峰时一半左右,持续两个月后完成放开管控后第一波新冠感染海啸的冲击。

随后第五个月,感染和死亡人数降到波谷。

之所以如此惨烈,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放开的时间点,刚好对应毒株的最新变异类型。

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接种新的疫苗,就被感染了。

此外,当地医疗机构没做好准备,导致医疗资源被挤兑,也难辞其咎。

以台大医院为例,由于轻重症分流没做好,让很多急诊患者都是轻症感染者,挂急诊目的只是为拿药和做筛检,却挤爆急诊室,导致重症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救治。

明明可以得到救治,但却因为医疗机构没有做好准备而错过最佳救助时期。

人害人,不是病害人,是东亚这些地区放开后破防的一大元凶。

02

欧美就更别提了。

自2022年年初放开以来,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达到了30多万人。直到今年9月,每天仍有约400人死于新冠。

不仅整体死亡率高,老人在其中的占比也非常突出。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年轻人的145倍。

这点在英国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月放开后,确诊率肉眼可见地走高,4月连续两周全国感染人数超过490万,打破了疫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而其中3/4的新冠死亡病例是老人。

为什么作为发达国家,老年人的救治率还如此之差呢?

这背后,全社会,尤其是老年人的低疫苗接种率,是酿成悲剧的主因。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在接种完第一针的人中,只有48.4%的人接种了第二针加强针。

50岁以上的人中,这个比例只有30.9%。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多次警告大家要去打疫苗,但由于民间舆论作怪,很多上年纪的人还是不愿意去接种,最终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国内如今滋生出的恐慌情绪,很大一定程度上也拜这种现象所赐。

不过实际上大家要放心,我们和欧美的情况有很大区别。

首先,国内的接种情况就好太多了。

我国接种率高达92.4%,已完整接种疫苗的人数占比为90.1%。

老人的接种率也不低。截至11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亿39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约2亿2800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

如此高的接种率,可以保证老人感染新冠后,转为重症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各地都非常重视老年人的接种情况。由于老年人出门不便,还推出过“送苗上门”、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提供“专车接送”等服务。

11月29日,国务院甚至还专门印发过一份《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就是为了督促提高老年人群的接种率,还将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的间隔时间缩短至3个月以上。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也提到了目前国内60岁以上老人接种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超过10亿剂次,都非常安全。

12月9日,又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目前全国的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重症医学床位是10.65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可转换ICU”储备医师10.6万人,重症专业的护士是22万人,另有“可转换ICU”护士是17.77万人。

这些综合到一起,我们的死亡率肯定不会到国外那么高的程度。

有些统计用国外的死亡率套用到国内,算出一个很大的数字,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更何况,我们也不完全是彻底躺平,而是优化调整。

只要重症案例有提升的苗头,就不会像欧美那样放任不管,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直到打赢这场防控战为止。

而且过去几年来,国内的医疗机构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对于疫情爆发时的应对措施,都在不断操练。

如果对此感到不放心,我们可以来看看香港放开后的情况。

03

9月23日,香港宣布放开。

特首李家超态度坚决,在《施政报告》中表示:香港“抗疫不走回头路”。

刚开始大家忧心忡忡,但后来的发展比想象中好。

从确诊人数来看:

9月23日,确诊人数5231例(含输入个案156例);

10月23日,确诊人数5143例(含392个输入病例);

11月11日,确诊人数5201例(含398个输入病例)。

死亡人数方面:

9月23日,新冠重症15例,死亡12例;

10月23日,新冠重症10例,死亡4例;

11月11日,新冠重症9例,死亡10例。

两项关键数据都表现平稳,没有出现暴增的情况,说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这背后少不了香港当局积极推广疫苗的功劳。

如今香港疫苗接种率达到93.1%,两针都打完的比例是91.4%,比内地 还高。

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说疫苗能降低感染率,但从临床角度来看,可以大大降低重症率。

不升级成重症,其实新冠就没有想象中可怕。

另外,香港在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放开,而是施行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餐饮场所继续每桌最多12人、维持强制口罩令等等措施,都对疫情传播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如果你确诊了新冠,该隔离还是需要隔离,该多次核酸检测依旧会给你安排,而且香港很多公共场合也需要查验疫苗通行证,有效阻止了疫情的传播风险。

防疫放松并不等于放开和躺平,这点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启示。

不过就在大家以为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香港的疫情又悄然反复了。

就在大陆宣布放开的前几天,12月1日,香港单日确诊人数突增至10137例,比之前涨了一倍,其中有15名确诊病人死亡。

这让大家稍稍松下的心一下子又提了上来。

面对近日有所升温的疫情,香港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在防疫记者发布会上是这样回答的:

病毒不断进化必然导致传播速度增长,但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医疗系统超出负荷,医院及隔离设施做好分流。香港的安老院二次感染比例增加二至三成,属于相对高的水平,认为需要尽快安排在安老院的老人接种第4针疫苗。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病毒狡猾得很,当大家放松警惕、以为疫情快要过去的时候,反而又给它可趁之机。

稍一放松,疫情就见缝插针。

最危险的时候,往往是最轻敌的时候。

越是到最后时刻,越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懈怠。

而在经济方面,放开给香港带来的改善,也并没有计划中乐观。

众所周知,香港是个依赖服务业的地区,尤其是物流、旅游、娱乐和金融行业,占了当地经济构成的很大比例。

但在国际局势的影响之下,香港一方面贸易继续受阻,另一方面旅游业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数据显示,在放开后的首个国庆期间,明显上升的是出境人数而非入境人数。9月26日至10月4日期间,每日的出境人数比入境人数平均多731人次。由机场出入境的旅客,以香港居民为主,占比约为7成。

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要恢复当年的空运能力,或还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香港旅游业“冰封”近3年,要恢复航班,航空公司面临严重资金、人手短缺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目前香港空运能力只恢复至疫情前20%至30%。

同样依赖旅游业的日本也面临相似的问题。

防控放开后,当地旅游业迟迟不见起色,很多人都干着急没有办法。

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对此分析:明年海外游客的支出费用将仅有2.1万亿日圆,且在2025年之前不会超过疫情之前的水平。日本航空公司总裁赤坂祐二也表示,虽然自从宣布放宽边境政策以来,日航入境机票预定数量增加两倍,但国际旅游需求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完全恢复。

就线下生意来说,有记者曾实地走访广州市场时发现,各个餐厅恢复的程度不尽不同。火锅烧烤、快餐小吃等品类因为刚需、社交性强等属性,恢复程度较好,上座率能到七八成。其他品类的恢复程度则差强人意,不少中式正餐类的餐厅即便对外营业了,上座率也只有三成左右。

对很多线下生意而言,放开不是经济恢复的神丹妙药,报复性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客流量和营收也不可能马上就回到疫情前高峰的时候。

反而要做好“倒春寒”的准备。

就像是一个住院很久的人,需要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

完全恢复,可能真的要等到年后,或者更久。

放开之路注定是场马拉松,短期内有没有领先无所谓,只要能够做好做准备,放平心态,抱有耐心,坚持下来就一定能够赢。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耐心往往比信心更要重要。

事到如今,我们总得迈出这一步,过分悲观,过分乐观都不可取。

可取的,是理性。

如果说过去三年是在“防疫”,那么真正的“抗疫”才刚刚开始。

笨傻痴呆戆 发表评论于
给白纸一闹就开放,要做好准备才能开放,让二愣先中,看看丫挺的过来吗???
亮油 发表评论于
别担心,TG有办法消失死亡数据。
gbgdxc 发表评论于
习近平,好像“中国抗疫胜利表彰大会”两年多以前就开过了吧?
咋武汉肺炎又在墙国爆发了?为下次“中国抗疫胜利表彰大会”作准备吧。

不要脸的东西!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中国在Delta流行时就很轻松,相反西方是忙着封这封那
gbgdxc 发表评论于
哈哈,瞎吉吧折腾了3年,烂尾习帝的抗疫才刚刚开始!
旁观者XWY 发表评论于
新冠病毒死亡率应该和正常死亡率做比较。香港七百万人口,人均寿命78岁,正常年死亡率大概1%,新冠死亡率是0.1%。
*summer* 发表评论于
这个世界总是需要第一个勇敢者站出来勇于尝试,美英带头走上群体免疫,为全世界开辟一条走出疫情之路,精致利己主义的中国人就当缩头乌龟躲在最后享受成果吧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香港一天死10人,按比例中国就要死2千。
中国情况好,也要死50到100万。看轮到谁吧。
量子纠结 发表评论于
会死很多人,但这些人即使不死于新冠,也会在未来几年死于其他疾病。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死了这么多人死于新冠并没有要求社会动荡的原因。只有政策造成的横死,哪怕没多少人,比如新疆是个人被烧死,也会引起社会危机。
tesuji 发表评论于
中国比美国晚开放了2年多,或许在短期内,中国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会比美国(当今)的高,但是如果从整个疫情流行期看(从2019-未来某个时刻),中国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一定会比美国低,从某个角度说,美国给中国当了两年的实验小白鼠。
tesuji 发表评论于
预测中国的抗疫其实有一个比较好的参考,那就是治理空气污染,前几年北京和新德里都因严重空气污染上了新闻,当时我就说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速度会比印度快很多,果然,现在北京的空气污染已大大改善(速度之快大大超过我的预期),而新德里却污染的更严重了,这就是一个有执行能力的政府和放羊管理的政府的区别,不管你喜欢哪种方式,在解决问题上,前者总是更有效。
ellamoney 发表评论于
统计局会让大家放心的。
ellamoney 发表评论于
去年多死的4百万人真惨。
vincentsjtu 发表评论于
肯定比美国死的少,估计只有美国的零头,这是要羞辱美国吗?
bluetag 发表评论于
国内的疫苗,先不说有没有效,不准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打,所以所谓的接种率,纯粹是误导,打的很多都是并不太需要的人,真正需要的没有打,清零的时候还好说,现在这样放开,等于让他们裸奔,非常不人道,既然对自己疫苗的安全性如此没信心,就应该引进疫苗再放开。
GoldenTimes 发表评论于
"老人的接种率也不低。截至11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亿394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约2亿2800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0.68%和86.42%。"
------------------------------------------------------------------------------

国内的洗脑文的数据太误人害己。全世界都知道和别的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大部分是年轻人接种,而老人接种率极低。别的国家都是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让民众自觉居家,争取时间开发有效疫苗。当有效疫苗出来,首先保障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先打疫苗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预测春节前后会有-个感染高峰。挺过去,到了明年四五月份就好啦。
lthy 发表评论于
西朝鲜远不如北朝鲜,到现在还没找到北。
竹林七贤 发表评论于
这种文字垃圾是拿来贻笑大方的ba q
smithcat 发表评论于
胡扯的数据胡扯的新闻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不会的。印度死了一个亿吗?
青山留夕阳 发表评论于
代价是肯定要付出的,尽管放弃清零的抗役还在,但是无论都国家还是百姓,清零的代价太大了,关键还是:这是个不可实现的目标!

暴露出的问题是好事,主要是推动中国从人治到法制,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做一个有公民意识的常人而不是依赖政府的巨婴。
GP2X 发表评论于
先开枪,后画靶,又伟光正了
hillmodel 发表评论于
"病毒毒性已经比去年减弱了很多"
确实有研究报告病毒毒性弱了,但是传染性增加了。已经有人预测,中国需要准备上百万人因为新冠而死亡。
悲哀!
老大粗 发表评论于
相信政府。政府说了,即使毒性减弱的奥密克戎,放开也会导致300到400万人的死亡,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true? 发表评论于
去年放开会死很多人,但现在放开,应该不会,因为病毒毒性已经比去年减弱了很多。
综合考虑病毒和社会影响,今年夏天放开是最适合的。
但现在放开还是比去年躺平要好得多。
seewhatisee 发表评论于
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