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消息,12月11日至12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称,此行是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做准备。
根据11月14日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布林肯将于近期开启就任国务卿后的首次中国之行。他也将成为继拜登的气候变化特使克里、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之后,第三位访问中国的拜登政府高层官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谈双方就“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交换了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此前指出,中美领导人巴厘岛会晤“明确了方向”“确定了框架”“启动了进程”,其中“确定了框架”即指双方达成共识,要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预计这将成为布林肯中国之行的关键议题。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原有的“合作加竞争、以合作为主”的战略性框架遭受冲击,双边关系出现进一步恶化的风险。2021年以来,中美双方就影响双边关系的“负面清单”及红线问题进行多次对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美国总统拜登亦多次强调“四不一无意”。在此背景下,双方已具备重构战略性框架的条件。
此外,会谈双方还围绕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交换意见。美方官员称,双方讨论了朝鲜问题和乌克兰危机,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并表态“竞争决不能转向冲突”。访华结束后,康达率团前往韩国、日本,就朝鲜问题等和美国盟友沟通。
会谈还提及加强各层级交往和开展相关领域合作。在巴厘岛会晤中,拜登曾强调面对面会晤的重要性。自2021年7月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在天津和谢锋会谈并得到王毅会见后,美国高层官员已有一年多时间未造访中国。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但9月以来,中美双方在多渠道展开密集沟通。
两国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和克里在11月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多次沟通。9月到11月,美国智库专家甘思德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艾伦先后完成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的首次访华之行,并分别得到外交部副部长谢锋、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等中方官员会见。11月10日至11日,中美前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对话在华盛顿举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美方参与者包括史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前联邦参议员利伯曼,前驻华大使博卡斯、布兰斯塔德等。
此后,中美元首于11月14日实现拜登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双方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同意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双方就开展两国公共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对话合作达成一致;同意用好中美联合工作组,推动解决更多具体问题;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
本次率团访华的康达也出席了11月14日的中美元首会晤。康达长期在美国驻华使馆任职,是前驻华大使博卡斯的副手,后出任奥巴马政府的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当时罗森伯格是国安会中国和韩国事务主任。2021年起,康达主管美国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罗森伯格则成为国安会内的中国事务负责人。
路透社援引拜登政府官员的话说,国务院亚太局分管中国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里克·沃特斯也参加了本次会谈。这意味着美国国务院及白宫分管中国事务的主要官员已悉数到访中国。唯一“缺席”的是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但他也在12月8日出席活动时表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世界将看到中美之间“恢复一些更实际、更可预测的大国外交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