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一瓶难求,知情人称出货已被政府接管
文章来源: 腾讯新闻棱镜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来源:视觉中国
特约作者 |陈方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抢购儿童退烧药布洛芬混悬液“美林”的风潮,已经从中国传到美国。
12月21日,在美国最大的在线购物平台亚马逊上,强生制药生产的儿童退烧药“美林”显示无货状态;亚马逊加拿大站也买不到“美林”。近两天朋友圈有人发照片称,海外代购在美国线下药店大量采购“美林”,准备往国内寄。
中国市场上几乎买不到“美林”,已经不是新闻了。尽管上海强生在12月16日强调,已经响应政府和医院的号召,全力组织生产,但市面上还是见不到“美林”,有的地方一瓶“美林”甚至叫价千元以上。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2月16日天津市场监管局在天津儿童医院周围开展突击检查,抓获了一名兜售退烧药的违法人员。
2011年,国家药监局明令禁止尼美舒利用于12岁以下儿童,这使得儿童退烧药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之前,尼美舒利曾是中国二三线市场的儿童退烧主力用药之一,被禁用后,强生的美林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以及退热贴等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尽管没有确切的统计,但在各种儿童用药推荐榜中,美林都是居于前列的产品。
就在网友讨论“哪种动作的布洛芬效果最好”时,儿童用布洛芬混悬液“美林”的缺货,让很多家长揪心。
据接近强生的知情人士向作者介绍:上海强生制药目前生产组织正常,但出货已经被政府接管。“内部员工想买‘美林’也买不到,甚至公司内部原本存放的样品都没了,一瓶都找不到。”
一款普药,是如何在短短10天之内“封神”的?
原料一年涨3倍,越生产越亏?
上海强生制药是强生OTC药品的主要生产工厂,位于上海闵行。“美林”正是这里生产的。
上述人士介绍,上海强生制药主要生产的是三大品种:“美林”、“泰诺”、“泰诺林”,还有一些其他的OTC药品,产量不大。虽然这几款药物都是药店的明星产品,但实际销售业绩并不算高:“疫情之前的几年,上海强生制药每年销售额也就20多亿元。”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林”等药物很快就被列为“四类药品”,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凭身份证登记购买,北京等一些地方还和地方的健康码绑定,买了这四类药的必须做核酸才能排除“感染嫌疑”。
全国感冒类药物受此影响都有不同程度的销售下降。国家药监局旗下的米内网是权威的医药数据机构,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由于疫情期间部分感冒用药受到政策管控,整体销售规模同比下滑10.85%。
“美林”一直是婴幼儿常用的退烧药,受疫情影响程度小一些,生产线也一直保持运转。但进入今年12月份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强生也一时难以保证满足。
造成瓶颈的首要原因是原料。
中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布洛芬也不例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出口布洛芬原料药8110.1吨。国内生产布洛芬原料药的最大企业山东新华制药年产能是8000吨,而中国实际每年总需求量不到2000吨。
但因为近期市场需求暴增,布洛芬原料药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新华制药2021年底时披露布洛芬原料药价格是每公斤180元,一年后的今天,原料药专业交易平台盖德化工网上,布洛芬原料的价格已经涨到每公斤五六百元。
不光是原料药价格在上涨,制药的辅料、包材、包装盒价格近期都在上涨,但强生等企业为了保障市场供应,产品销售价不能涨,这就形成了产销之间的矛盾。
上述人士解释:“因为这几年感冒药销售不佳,各公司对这些品种的生产预算也是有限的,生产了可能就亏钱。一般来说,扩产20%左右问题不大。但现在需要几倍、几十倍增产,像强生这样的外企可能还涉及要经过美国总部批准预算,现在各方面成本在明显增加,审批过程会很麻烦。”
目前,强生制药已经明确:产能提升至最高水平,并在亚太供应链网络中优先供给中国市场。同时积极推进优化生产设施等计划,以期进一步提高产能。但备料和生产都需要一定周期,要应对各地即将到来的感染和用药高峰,短缺还是会客观存在。
不受重视的儿药开发
这两日,某社交平台上(小红书)“成人使用美林攻略”引起舆论争议。不少医生都发文称,成人可以用“美林”退烧,但如果有别的药,还是尽量不要和婴幼儿抢药。
“美林”在中国家长群体中已经和“小儿退烧”画上了等号,这是市场紧俏的原因之一。但布洛芬是个很老的药物,中国众多仿制药企业,市场上为何很少见到仿制的布洛芬混悬液?
“美林”1974年在美国上市,199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早就不在专利保护期内。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布洛芬混悬液国内共有13个批文,除了上海强生制药,还有华润三九、武汉人福、恒瑞医药、翔宇药业等企业生产。
比起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布洛芬片来说,混悬液这个剂型仿制药是最少的。不光消费者,很多药企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还能生产“美林”仿制药。
一家头部药企就对作者表示:“这次疫情来了之后,公司才注意到自己还有布洛芬混悬液这个品种,因为很久没做过了。目前生产量也不大。”
有批文长期不生产,这是国内不少普药的现状。因为很多普药售价低廉,药企无利可图,逐渐转向利润高的品种。另一方面,国家药品集采之后,不少普药主要由集采中选企业向医院市场供货,基本满足了医院日常需求,非中选的企业失去了主要市场,自然就要权衡是否还要组织生产。
具体到布洛芬混悬液这个品种上,儿童药物的开发长期不受重视。数据显示,目前儿药只占到国内药品总品种数的2%左右,大部分儿童用药是按成人药“酌减”的方式在使用。而且有强生这个强大的对手把控市场,敢与之正面竞争的国内企业自然不会太多。
普药、儿童药、明星品牌产品,这几重因素叠加到一起,又赶上疫情四面开花的特殊情形,造成了“美林”的市场缺口一时之间难以弥补。黄牛卖2000一瓶、美国药店抢购一空、社区相互调剂,这些都是患者无奈的选择。
各家企业开足马力,或许能解一时之困,但商业格局、政策背景、受众偏好等打在一起的死结,在大范围突发疫情面前基本没有完美解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