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北京国安:一支县级足球队的逆袭史
文章来源: 钛媒体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冷杉故事(ID:weixizhibei),作者 | 祁彪,编辑
| 卢伊,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一支据传由厨子、外卖员、体育老师、高三学生和保险业务员组成的业余足球队,爆冷淘汰了球星云集的老牌豪门队,就像《少林足球》照进现实,来自甘肃县城的泾川文汇,一下火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实现逆袭的,是一支名叫北海极驰的职业球队。它同样寂寂无名,却借泾川文汇的壳,让球员闯入更高水平的赛场。
带领这支队伍的姚军始终觉得,急功近利是搞不好足球的。他重技术,更重态度,想把一般水平的队员练成天才,创造更多 "
奇迹 "。
中国足球寒夜里,需要看到更多 " 奇迹 "。
人们还未从世界杯决赛的狂潮中走出,另一场足球比赛已悄然落幕。
2:3,泾川文汇输了,止步新一轮足协杯 16 强,没能延续一支业余球队的逆袭史。
一个月之前,正是这支来自甘肃平凉的县级球队淘汰了北京国安,爆出堪称中国足球史上最大冷门。
一群由厨子、外卖员、体育老师、保险业务员组成的业余县大队干翻正规军,这样的网传剧情充斥了太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元素,泾川文汇也因此获得了巨大关注,中国足协专门刊文称赞这支黑马球队的表现,甘肃省、市两级足协和体育主管部门致贺信,各路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成为了风头一时无两的流量宠儿。
而当舆论热度散去,一个更加真实的泾川文汇呈现到了公众面前,展现出了这个县级足球俱乐部的 A、B 两面:
其前身,的确是一群足球爱好者成立的业余球队,如今俱乐部仍有许多业余球员;而战胜北京国安的球员,却是来自广西北海极驰足球俱乐部的专业运动员,这家俱乐部借壳泾川文汇,"
就是为了能让球员踢上比赛 "。
泾川文汇爆冷淘汰北京国安,球衣上印着 " 极驰 " 字样。
一战成名后,让身兼泾川文汇助理教练、球员、泾川县足协主席等多重身份的王臻格外忙碌。这座只有 34
万人口的甘肃偏远小城,因足球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这无疑为其未来的足球发展带来好处。
而作为泾川文汇的领队,亦是北海极驰的负责人,姚军也格外忙碌。为了保持球员状态,他忙着找场地安排训练,与足协沟通下一场比赛的人员名单,安排好球员的衣食起居各个方面,"
就和保姆差不多。"
成名之后,姚军坦言心态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我坚信只要按照我的理念管理和打造球队,早晚会出成绩的,不过确实这次比我预想的要早一点。"
不过,一战成名还是给球队带来很多直观的变化,但往往成本多于好处:有不少人来找他谈投资,但都是嘴上说的多,几乎没有落实的;舆论对于泾川文汇铺天盖地的关注和报道中,有些偏离事实,也让北海极驰的队员有些不满。
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球队训练场地的租金也涨了,理由是:他们击败了国安,是有名的球队了,级别不一样了。"
我们给这座城市争了光,优待没有,还要多花钱,确实让人哭笑不得。"
"744300 俱乐部 "
泾川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因为泾川文汇淘汰北京国安的 " 奇迹
",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座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甘陕交界处的小城。
而创造奇迹的这支 " 县大队 ",此前在平凉地区已经颇有名气。
2013 年,平凉市举办第一届全市足球联赛。赛前,消息传到泾川,王臻等 20
多名足球爱好者都非常兴奋,很快组建了一支球队。
球员中,很多都是县里的公职人员,比如老师、医生等,也有些做小生意的个体户。起初县里没有建成正式的体育馆,球队邀请了体委一名老师参与指导,每周末在各个学校的操场上
" 赶场子 "。
那时的王臻,在泾川县体育部门工作,他是这支球队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球员。球队需要名字,他记得参赛时正式报的名字叫 " 泾川队
"," 但我们仿照职业队的做法,给球队起了一个自己很喜欢、很帅气的名字,叫‘ 744300 足球俱乐部’。"
744300 是泾川县的邮政编码。
第一次代表泾川参赛,"744300 俱乐部 " 就杀进了决赛。
决赛时,县政府、体育局的领导,专门从泾川赶到平凉,为球队作战前动员;县电视台的记者专门携带三台摄像机,全程拍摄比赛实况;还有很多亲友从泾川县及平凉市区赶来,围在场地四周观战
…… 或许是此前从未享受过这种 " 待遇 ",这个情景让队中的许多球员至今难忘,感觉那 " 更像是泾川的主场 "。
更令人激动的是,那场决赛,他们战胜了当时被认为是 " 全市最厉害 " 的平凉悍风队。后来,他们又三次蝉联该项赛事的冠军。
" 四连冠 " 让泾川足球在平凉市名声大振,也让 "744300 俱乐部 "
受到极大的鼓舞,坚定了这支草根足球队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2019 年,在平凉市、泾川县文体部门的支持下,泾川县足协牵头联络,在县里新落成的体育场举办了平凉第一届足球超级联赛。
" 第一年有 8 支球队参赛,第二年增加到了 12
支。为了营造足球氛围,带动泾川乃至平凉足球的整体发展,每个周末,我们都会选择一个平凉的县区,组织参赛球队集中到这个县区进行比赛。"
王臻说,赛事赢得了甘肃省足协及省内同仁的认可," 加上 2018
年我们代表平凉市参加了甘肃省运动会,球队在平凉乃至甘肃足球圈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
球队组建后,县上和我所在单位泾川县重点业余体校的支持力度很大,比如我们代表泾川参赛,每次出去的服装、交通、食宿费用,都是县里给解决。"
王臻说,在没有代表县里参赛的时候,球队的经费问题就需要通过拉赞助等方式来解决。
吕斌武已记不清王臻第一次找他拉赞助时的情景。吕斌武很早就认识王臻,经常去看他们踢球,慢慢地与比自己小十几岁的王臻成了朋友。
1997 年,吕斌武从泾川一家机械厂下岗后开始创业,先是从事过农机加工、开办网吧和 " 文汇书局
",后来又创办了泾川文汇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直到 2013 年的一天,王臻找到他,问 " 能不能给一点赞助,因为球队在华亭约了一场比赛
",此后数年,他陆陆续续给了球队一些赞助。2014 年,"744300 俱乐部 " 的球衣上,第一次出现了 " 文汇传媒 "
的字样。
两年后,球队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赞助商——泾川县臻品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球队随之改名为 " 泾川臻品 "。
但是,缺乏稳定资金来源的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后来,已成为泾川县足协主席的王臻再次找到吕斌武,希望由他正式注册足球俱乐部,以保障球队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2021 年 8
月,泾川足球迎来了进阶路上的又一个关键节点:吕斌武正式注册成立足球俱乐部。几乎同时,泾川文汇与北海极驰展开合作,双方决定共同组建一个职业队,由后者以泾川文汇一线队的名义参加中冠联赛,提升泾川足球的影响力和足球氛围,促进泾川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自此,"744300 俱乐部 " 有了真正的职业队名: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
把队员练成天才
相较于共同组建一个职业队的说法,用 " 借壳 " 一词似乎更能准确描述清楚泾川文汇与北海极驰的关系。
在与泾川文汇达成合作之前,北海极驰俱乐部已经成立了一年多,队员都是经过 8-10 年专业足球训练的职业球员。
而北海极驰能够走到现在,与姚军密不可分。
1970 年出生在武汉的姚军,曾经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效力过甲 A 联赛。2005 年退役后,也从事过别的行业,"
但最后发现还是足球适合我 "。
2013
年之后,姚军先后在上海、河南等地的足球俱乐部工作,当过教练、领队,还干过俱乐部的很多职位,这让他非常了解一家足球俱乐部的运行,也清楚俱乐部的一些问题所在。
2016 年左右,姚军萌生了自己成立一家俱乐部的念头,但由于 " 这样那样的原因 ",始终未能成行。
直到 2019 年冬天,姚军带着 30 多人的青训队伍在广西北海冬训,不想后来遭遇疫情,被困在了那里。
彼时,姚军和青训队租住在一套海边别墅里,每月租金两万元," 那会就是天天封控在别墅里,偶尔带着孩子们在别墅的小院子里踢球活动一下
"。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这笔租金给了姚军不小的压力,这时房东主动提出将月租金降至 3000 元,"
让人心里一暖,可能那时候就开始对北海这座城市有了感情 "。
时至今日,姚军和房东还是非常好的朋友。
2020 年 6
月,日常生活刚恢复正常,姚军迫不及待地买了高铁票,准备到别的城市给这些青训队员寻找出路,但他的武汉身份证进不去高铁站,"
当时脑子忽然一闪,干脆我注册一家俱乐部算了。"
其实,此前就有几个朋友劝他成立俱乐部,姚军一直没下定决心。但这次决定后,在朋友支持下,第一笔投资很快到位,以这 30
多名青训队员为班底的北海极驰俱乐部正式成立。
之所以叫 " 极驰 ",除了字面意义上的 " 极速飞驰 " 外,还和英文 " 天才(genius)" 的发音相近。
这也符合姚军的建队思路:把水平一般的队员练成天才。
姚军认为,一些小孩 8 岁开始踢球,用 8-10
年的时间一直在从事足球运动,这个很难很难,有些出类拔萃,有些没踢出来。没踢出来有很多种原因,有的是不自律,有的是遭遇运动生涯瓶颈期,没有能力登上更高平台就被俱乐部淘汰了。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并不公平,也是一个隐患," 他被淘汰了之后不能踢足球,干什么呢?"
姚军成立俱乐部,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因遇到瓶颈而被淘汰的孩子一个机会,看看他们能否经过训练和更多的比赛,重新走进高水平职业比赛的赛场,"
练成天才 "。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由于整个中国男足大环境寒意逼人,北海极驰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随时都面临着解散的可能," 主要是资金的问题 "。
那时,姚军除了维持俱乐部运转、安排球员训练和打比赛之外,做得最多的就是翻通讯录找朋友借钱。所幸姚军人缘不错,每次都能借到钱解燃眉之急,到了还款日期,他也都提前把钱准备好,"
朋友帮了我,我不能再让人家为难。"
" 中国足球联赛体系 "
中有八个层级的联赛:中超、中甲、中乙、中冠、中冠联赛大区赛、会员协会冠军联赛、城市联赛和县区联赛。其中,只有中超、中甲、中乙属职业联赛,其余的都是业余联赛。
分明的赛事等级,也意味着球队必须遵循一条完整的晋升路径,才能从业余赛道转向职业。
2021
年,北海极驰在广西比赛遭遇失利,无缘中冠比赛,后者不仅是业余足球水平最高的比赛,也是球队的职业球员们能接受的最低水平的赛事了。
北海极驰遭遇了成立以来最大的挑战:如果没比赛可打,这些职业足球运动员可能会流失,寻求能打上较高水平比赛的球队,俱乐部可能由此解散。
姚军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 职业运动员不打比赛,就好像在浴缸里练游泳。" 为了给队员找到合适的 " 泳池
",姚军想到了借壳参赛。
借壳的概念,原本来自金融界,指一家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中,也就是 " 壳
",来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姚军需要把公司换成球队,把上市换成上赛。
经过审慎分析,他最后将目光投向了位于西北边陲的甘肃。
过去数年之间,这里没有一支俱乐部参加过全国比赛,但只要能和当地俱乐部达成协议,就能以甘肃球队的身份参加中冠比赛,距离打入职业联赛只剩临门一脚。
《少林足球》剧照。
找到泾川文汇前,姚军考察过甘肃很多地方,发现拥有注册足球俱乐部的地方并不多。兜兜转转,最终甘肃足协向他介绍了泾川文汇。
2021 年 7 月,泾川文汇和广西极驰足球俱乐部签订了 3
年的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参赛球队的一切费用都由北海极驰承担,球员每年至少在泾川训练一段时间,帮助当地推广足球,其间产生的费用也由北海极驰承担。
在那之前,泾川文汇有很多来自本地的业余球员,年龄偏大。吕斌武也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球队一共有 152 人,其中 70
多人为本地球员,有在医院上班的,有在体校上班的,也有在公安局上班的,周末经常组织比赛。
签约后,这支队伍开始拥有更年轻的职业运动员,也获得了闯入更高水平赛场的可能。
不过,泾川文汇并不是姚军唯一的 " 壳 "。
今年,他带领北海极驰借壳广东一家球队,杀进了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 8 强,目标是冠军。
姚军提到,在别的地方借壳,对方通常都会提供一定的比赛补助,泾川文汇没有,但为了能让队员踢尽可能多的比赛,他还是接受了这样的条件,"
只要队员有比赛打,我们也不会在乎那么多。"
"不能动我的球队 "
借壳泾川文汇后,姚军带领球队参加了中冠联赛,并连续两年打进总决赛,近两年的成绩分别是中冠 15 名、14 名,获得了参加
2022 年足协杯的资格,于是就有了今年 11 月 17 日,点球大战淘汰北京国安的大冷门。
和北京国安比赛前夕,姚军听基地一位服务人员讲,国安 19 日要飞到福建比赛,他认为机会来了,"19 号打比赛,17
号一定不会上特别(厉害)的主力、很强的人。"
但比赛开始前,国安的出场名单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不完全是替补,好多主力、国青队员都上了。"
相比之下,姚军的队伍有好几个主力没有上场,有伤病的因素,也有因中冠总决赛名次不佳,队员心态出了问题。
" 因此赛前队内做过选拔,只要心态好我们就带走。" 姚军解释,心态好,就是态度更加积极,更愿意打这场比赛。他后来带了 20
名队员过去,都是来自中甲、中乙,以及青训的队员。
这也是姚军选拔参赛队员的一贯标准:技术能力是一方面,心态、态度更需要考量。
后来的结局尽管并不准确,却为人津津乐道:一群据称由厨子、外卖员、体育老师、高三学生和保险业务员组成的县级业余球队,淘汰了中超排名第 6
的北京国安,爆出堪称中国足球史上最大冷门。
泾川文汇在点球大战中淘汰了北京国安。
尽管网传的厨子、外卖员等是谣言,战胜国安的球员都是北海极驰的专业足球运动员,甚至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球衣上都印有大大的
" 极驰 " 字样,但这也足以堪称一个 " 奇迹 "。
但对于这场 " 奇迹 ",姚军显得比较淡定,"
我知道按照我的思路走下去,结果一定不会差的,只是没想到出成绩会这么快,继续给我时间,我还能创造更多的辉煌。"
姚军敢于说出这样一番话,有着一定的底气:" 金元足球 "
的泡沫破灭后,许多原本在高水平联赛效力的队员突然无处可去,姚军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抱团取暖的地方。
20 岁的后腰李家伟曾经效力于 2020 年的中超冠军江苏苏宁队,能在中超球队踢球,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是凤毛麟角。
22 岁的前锋国洪涛在上海申鑫青训队里属于拔尖的球员,身价一度曾经达到 2000 万元,但上海申鑫却在 2020
年因债务危机退出中国足坛。
此外,21 岁的李加俊和 22 岁的周禹庭分别毕业于两所江苏知名高校,对战国安时攻入第 2 粒进球的刘建新则是南京大学 2022
届毕业生,他们在校期间效力的南京城市队,曾用 3 年时间就从中冠一路跃进中甲。
这样的球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由于遭遇足球寒冬,他们的职业生涯被迫改写,姚军要做的,"
就是给这些球员提供尽可能多的比赛机会,保持和继续提升其能力水平,以期将来有机会走向更大的舞台 " 。
而这样的球员配置,也显然和网传的 " 杂牌县大队 " 有着云泥之别。
对阵国安前,姚军在更衣室讲解战术。
不过,一战成名后,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战胜国安后不久,姚军接到了吕斌武的电话,后者提出要拿走球队的注册管理账号,说要管理球队。但姚军认为,球员的转进转出非常专业,有时几分钟内就要完成一整套流程,可以说是一个球队的基础和命脉,也是他的命,他要把球队架构、运行机制牢牢握在手里。
" 其他干什么我都可以不管,但是打我球队和球员的主意绝对不可以,这是我的底线。" 两人大吵了一架。
所幸,这只是双方合作的一个插曲,双方最终达成谅解。
一战成名后
姚军觉得,足球和别的东西不一样,有着客观规律和周期性,培养球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急功近利是搞不好足球的。
因此,成名之后,虽然有许多找上门的投资,姚军都保持着谨慎态度,哪怕资金始终是困扰球队发展的大问题。
目前,一线队有 40 多人,U19 梯队 10 多个人,U17
梯队则在组建中,此外还有多名国内外教练、专业医疗救护以及综合保障团队等。这种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几乎一模一样的配置,每年保守花费也有
400 万,比赛日一天的花费就要 2 万块。球队目前的造血能力非常弱,可以说非常缺钱。
" 但是我不能因为缺钱就牺牲球队的未来,这背离了我的初衷。" 姚军认为,如果有资本趁热度进来 " 乱搞一气
",他自己都有可能被踢出局," 我以往的努力都要白费,受害的最终还是球员。"
正因如此," 干什么都可以,但是不能动我的球队 "
成为姚军决定一切事情的标准。但这条标准足够高,让所有找上门的合作都暂时望而却步。
战胜国安后,舆论对于泾川文汇铺天盖地的关注和报道,也让北海极驰的队员有些不满,但都被姚军 " 骂 " 了回去。"
说实话,很多报道确实和事实有些出入,但是既然合同签了,事情已经开始了,我们就不要抱怨什么。"
至于有球员提到的奖金分配问题,他也和球员说,如果收到这笔钱,就一分不少地发给大家,如果没有收到,大家也不要惦记,继续踢好比赛就好。
虽然心态已经放得足够好,但成名后的一些变化,还是让姚军哭笑不得。
由于原有训练场地已经达不到训练要求,需要重新修葺,姚军不得不重新租赁场地供球队训练备战," 租给别人要 200
元一人一天,租给我们要 300
元,理由是我们战胜了国安,有名气了,级别不一样了,所以要涨价。我们给这座城市争了光,优待没有,还要多花钱,确实让人哭笑不得。"
而类似的戏码并不止这一件。球队统计了这两年的电费,发现比别人的价格贵了一倍,多收了几万块,"
我们问物业能不能退给我们,结果收到的答复竟然是以后可以每个月少收我们 2000 块。"
而随着足协杯下一场比赛的来临,北海极驰在报名方面又遭遇了问题。原本大名单里的球员,有三个受伤,四个合同到期离队,"
一下子少不少人,我就紧急和足协协调看能不能补一些球员进去。" 姚军说。
所幸,这一问题随着新一轮足协杯比赛的开打,都已得到解决,泾川文汇或说北海极驰的逆袭之旅还将继续。
正如寒冬里的中国足球,虽然寒意逼人,但总能有那么一丝暖意,让人依稀看到些许希望。
泾川文汇主教练尹优优参加赛前新闻发布会。
12 月 18
日,就在世界杯决赛打响前数小时,这支球队再次站上草地。这次,他们的对手是同样爆冷淘汰中超球队的中乙冠军济南兴洲。
95 分钟后,泾川文汇一球惜败,止步于 2022 赛季足协杯 16 强。
赛后采访中,姚军仍对这一结果表示了满意,"
我们主要是来锻炼和学习的,打到这个阶段不容易,感谢中国足协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我们大部分球员都是第一次打足协杯,全部球员拼劲都很足,这个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能踢到足协杯这个阶段已经很知足了。"
时至今日,已经 52 岁的姚军仍是单身一人,只有一条养了 6 年的狗陪在身边,不管去哪训练或比赛都会带着它。
他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足球,"
我这个人,满脑子都是足球,跟别人相处也是除了聊足球就没别的话说,平常除了训练就是分析比赛录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女孩子。后来我自己也想通了,我父母身体健康,经济上也还可以,用不着我照顾,我正好能够全身心地搞我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