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美国一手好牌但未必能赢
文章来源: 旺报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哈佛大学教授奈伊。(本报资料照)
外界将当前的美中关係比作冷战,哈佛大学教授奈伊(Joseph
Nye)认为,这种类比具有误导性,但仍不排除爆发新冷战的可能性。他也指出,美国应避免在意识形态层面妖魔化中国;如果美中关係是一场纸牌游戏,可以说美国已经拿到一手好牌,但如果打得不好,一样会输。
以提出“软实力”闻名全球的哈佛大学教授奈伊,2日于美国“评论彙编”(Project
Syndicate)撰文,该文中文版后刊于中美交流基金会旗下平台“中美聚焦”的微信公众号。
奈伊认为,一些分析人士将当前的美中关係比作冷战,原因是它也正变成一场长期战略竞争。但这种类比有误导性。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几乎没有贸易或对话,也没有在气候变化或流行病等问题上的生态相依关係。美国同中国的情况与美苏几乎相反。美国的任何遏制战略都将受到一个事实的限制,即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数量远超美国。
奈伊表示,这种类比于冷战的遏制战略会适得其反,但这一事实并不排除爆发新冷战的可能性,“我们仍有可能不小心走上这条路”。所以,与当前进行恰当历史类比的时间点不是1945年,而是1914年。当时,所有大国预计会发生短暂的第三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却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奈伊强调,20世纪10年代早期的政治领导人不够重视日益强大的民族主义,如今的政策制定者最好不要重蹈覆辙。他们必须对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和美国的民粹民族主义,以及这两种力量之间危险的相互作用保持警惕。考虑到中国的外交特点,以及长期以来美中围绕台湾问题的僵持与衝突,我们所有人应当对未来局势意外升级的可能性感到担忧。
澳洲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认为,西方的目标不应该是“全面战胜”中国,而应该是管控与中国的竞争。奈伊对此指出,良策就是避免妖魔化中国,而是将美中关係框定为“竞争性共存”。从长期看,在一个传统上、经济上和生态上相互依存的时代,如果中国变得更好,这将是西方管控大国关係战略一个意想不到的收穫。
奈伊直言,一个好的战略必须基于审慎的整体评估。低估会滋生自满,高估则会产生恐惧——两种行为都可能导致误判。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人均收入仍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而且还面临著一系列内部挑战,也没有多少盟国。如果美国、日本和欧洲协调政策,仍将佔据世界经济的最大部分,从而保持维护一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能力,进而影响中国的行为。美日欧盟长期联盟是应对中国崛起的关键。
奈伊说,短期而言,考虑到中国採取更加果断的外交政策,我们可能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双边关係“竞争”的一侧。但是,如果我们保持盟友关係,避免意识形态妖魔化和误导性的冷战类比,我们就能够取得成功。
奈伊形容,如果美中关係是一场纸牌游戏,可以说美国已经拿到一手好牌。但如果打得不好,即使是一手好牌也会输。从1914年的历史背景来看,最近的气球事件应该提醒我们为什么需要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