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变成一棵树,关于生态葬你了解多少?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我父亲生前爱花,走后如愿鲜花伴他长眠。”又是一年清明时,四川成都一处陵园内气氛肃穆,赵先生(化名)将父亲的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环保材料中培土落葬,然后诵读悼词、献礼鞠躬。他说,能够让父亲安息在花海中,完成他的遗愿,自己很欣慰。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生态葬这一新型安葬方式也在悄悄流行,甚至受到年轻人“追捧”。有网友认为,这种“从尘土中来,依尘土而生,再化为尘土”的安葬方式新颖又环保。

事实上,包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在内的生态葬在国内推广已久。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全国24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

然而,生态葬千般好,目前的响应者还不算多。贵州遵义一处陵园相关负责人坦言,一般家庭条件较好的,很少有人积极响应生态安葬,推广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贵阳某处公墓举行节地生态安葬仪式。图/CNS,赵松摄

何谓“生态葬”?

“人去世后在40天内变成泥土”,在美国西雅图,有一家特殊的丧葬公司叫Recompose,它是全世界第一家把人的遗体分解成土壤肥料的殡仪馆。如今已经有225位死者变成了泥土。有子女用母亲遗体分解的土壤种了几十棵树寄托哀思,也有人把土壤捐给生态遭到破坏的森林。

这种环保创新的安葬方式吸引了网友们关注。有留言说,希望自己去世后也变成一棵树。也有网友说,在他所在的城市,已经有类似的生态安葬了。

事实上,欧美国家由于提早进入死亡率上升的阶段,所以较早推行生态殡葬改革,房前屋后的花园里就是自家墓地和墓碑,更早地实现了陵园的公园化。

在国内,生态安葬更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根据《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节地生态安葬是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成为生态葬的三个关键衡量指标。

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当下,生态安葬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以接受采访的北京天寿陵园为例,其占地600亩,是北京33家经营性公墓里除八达岭陵园外面积较大的一座。即便如此,陵园目前也面临着一个瓶颈问题:缺地。事实上,从最早成立于1930年的万安公墓,到2004年成立的九公山陵园,这些经营性公墓大都接近饱和状态。

天寿陵园总经理助理孙颖表示,除了公共绿化景观,园内土地目前剩余使用面积不到一半,“现在能拿到土地的批复太少了。”

对此,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小虎曾指出,节地生态葬仍处于发展过程,集约型生态安葬是指在现有殡葬用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在同等条件下,与单纯节地生态葬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更高的安葬方式。

在统一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生态安葬。比如,北京市民政局要求经营性公墓要积极建设节地生态安葬区域,到2020年,有公墓的区都要建成至少一个自然葬安葬区,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要建成2到3个骨灰自然葬示范区,积极引导殡葬消费者采用节地生态安葬法。

“草坪葬占地可能只有0.1到0.2平方的样子,花坛葬可以和花草植物一起降解,一片花坛能安葬2000到3000个逝者。”孙颖说。

除了环保节地,价格便宜也是生态葬的优势之一。

据了解,经营性公墓的墓位价格包含墓穴租赁费、墓穴管理费、墓地工料费和安葬费等费用。墓穴租赁费和墓穴管理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根据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规定,墓穴租赁费城近郊区为1500元/m2,远郊区县为1000元/m2,墓穴租期为20年,墓穴管理费是墓造价的5%。另外,墓地工料费和安葬费等实行市场调节价。相比之下,生态安葬是传统墓穴价格的30%到40%,还省去了墓穴管理费。

此外,政府针对生态安葬也实施补贴激励。比如,针对选择海撒的北京市民家属,市民政部门提供包括遗体接运、冷藏、整容等6项免费殡仪服务。八宝山礼仪有限公司生态葬办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家属可免费乘车前往天津塘沽海港实施海撒。

在其他地区和城市,针对节地生态安葬的激励措施也在建立。江苏无锡市对采取海葬、可降解骨灰盒葬的户籍居民,给予每例2000元的奖补。浙江省云和县针对采取节地生态葬的居民提供几千元的现金奖励,该县殡葬管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县里存在“逝后奖补”和“生前享有”两种办法,对于生前签订协议接受生态葬的居民提供奖励。

政策推广对于客户理念转变的作用显而易见,选择生态葬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悉,天寿陵园过去5年只有80多位逝者选择生态葬,今年截至3月份已经有32位客户前来报名。

一位家属表示,自己想用妻子生前觉得最自然和亲切的方式怀念她。也有家属表示,老人生前就说人活着的时候多陪伴,人走了就不再给晚辈增加负担了。

“厚养薄葬方为孝”

民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火化率达52.4%,其中各地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比例也不同程度上涨。广州市不建墓的节地安葬率已达85%,上海市节地小型墓已超过全市墓穴销售总量的80%。

然而,也有不少地区的生态葬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究其原因,受限于传统殡葬理念,生态葬成为一件理性上认可、感情上拒绝的难事。

长期以来,“入土为安”“隆丧厚葬”的观念让更多人选择墓穴安葬的方式,尤其在县镇乡村,土葬仍是主流安葬方式。浙江省云和县殡葬管理所相关负责人此前在相关采访中透露,该县“三秋树”节地生态安葬点近年来仅有寥寥十几例树葬和花坛葬,甚至有子女因老人签署生前奖励协议“大闹”相关部门,最终协议取消。

除传统观念外,一些地区的居民也认为生态安葬千篇一律,没有墓碑辨识度低,加上葬礼仪式简单、祭扫不便,产生“生态葬就是薄葬”的错觉。更有家属认为生态葬造成亲友骨灰相互混杂,连准确有效的祭奠都是问题。

因此,生态葬的普及和推广不仅需要打破传统观念,更需要完善优化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节地生态安葬可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最重要的是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既要解决百姓逝有所安也要解决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

首先,民政部门应规范生态葬的标准、规范,在依法推行遗体火化、骨灰或遗体公墓内集中安葬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其次,地方政府倡导、墓地陵园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人文关怀,形成有仪式感的安葬仪式,对于扭转公众“生态葬是薄葬”的认识也很关键。

自2018年以来,北京天寿陵园已举办了四届公益自然葬集体落葬仪式,逝者重回花林之下、沃土之中。在北京长青生命园的骨灰海撒纪念墙上,刻着两万多个选择骨灰海撒的逝者的名字,清明期间,工作人员定期举行小型祭扫仪式,向这些选择生态节地安葬的逝者致敬。

此外,数字化赋能也给生态葬带来新意。比如,很多陵园会开发微信祭祀平台,家属可以通过平台为逝者在云端送花点蜡,留下寄语,云祭扫的寄语可以在园区内的屏幕上滚动播放。

“一般选择节地生态葬的逝者,意识里有一种‘厚养薄葬’的观念,觉得生前家人对自己好就够了,希望能给家属减轻负担,加上确实价格更低,理念发生转变,客户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受访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之逝去,葬礼是留给活着的人的慰藉,它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爱与思念、祈愿与放手。当然,思念不必局限于碑前,生态葬是大势所趋,需要各方从理念、规范和人文关怀寻求新的空间。

正如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想要树葬、花葬或是海葬,希望未来我孩子们的清明节,就像古时的上已节,可以带着爱人孩子去踏青游玩,享受难得的春季时光,而不需舟车劳顿地来看一个石碑。”

CN1618 发表评论于
哎, 一直以为树葬是我的创意呢,原来是。。。早有人走在了前面。
BKL 发表评论于
我的理解是:死后给一棵树充当肥料而已。
writeforfun 发表评论于
家父的遗愿也是去世后化成一棵树,以下是为纪念家父所写拙作的最后一章:******youtube***/watch?v=G2E1SFzM4lk
k467 发表评论于
死后骨灰送入太空最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