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期间,北京宣布与莫斯科缔结“无上限的伙伴关系”,让许多欧洲人清楚体认到中国成为体制对手代表的意义。
俄罗斯残暴侵犯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性后,中国没有捍卫全球秩序与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现在看来反而把实现自己的野心看得更加重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月在莫斯科跟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说:“我们正在见证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我们应该一起推动它”。
北京以低价采购大量的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协助替克里姆林宫的战争机器提供资金。西方情报机构一致认为中国尚未向俄国提供大量武器,但目前还不清楚如果乌克兰在战场占上风,中国是否将持续保持克制。
中国已为协调终结俄乌战争提出一系列原则,但如果不承认俄罗斯违反那些原则,以及只要习近平拒绝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会谈,中国声称将担任和平斡旋者的说法都将只是空谈。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指出,俄乌战争对欧盟而言是一个变革性时刻,迫使欧盟对能源、经济与安全政策做出痛苦改变。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周发表直率且论点清楚的演讲时说,北京是否助俄罗斯作战行动一臂之力,或者真正扮演和事佬从中斡旋,将成为形塑欧盟与中国未来数年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日趋强硬,因为中国采取不公平的贸易与限制性投资作法、对其视为“不友善”的国家施展强制性外交手段,以及侵犯人权。
欧盟执委会2019年表示,欧盟应该把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对象与体制对手看待。这在当时为欧盟与中国关系勾勒出巧妙的框架,但却不被欧盟最强大的国家德国接受,柏林当局持续将发展商业关系列为优先要务。
金融时报指出,欧盟必须重新定义与中国接触的条件。如同范德赖恩所说的,“中国已从『改革与开放』时代翻页,朝新的『安全与控制』时代前进”。对欧盟而言,这意味着首先要把中国当作体制对手看待,采行能降低中国风险的政策。
报导又提到,这不代表在气候变迁或核扩散议题上放弃伙伴关系,也不代表经济脱钩,因为这不实际也不是大家乐见的。另一方面,与俄罗斯中断贸易关系凸显欧洲企业无法忽视对中国庞大市场带来销量与获利的依赖。
去风险化作法能让欧盟变得更积极且更敏锐。欧盟必须辨识自己的弱点与对供应链的依赖性,且应该运用贸易与其他防御措施,阻止中国利用欧盟的市场开放性。此外,欧盟应该赋予新的权力,像是让欧盟有权审查涉及敏感与军民两用科技的对外投资。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欧盟政府是否准备好在新的中国政策上团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