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今天报导,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近期藉热情招待多国元首,借此向华盛顿表达强硬立场,另方面又展示与全球做生意的积极态度,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凸显北京认为中美接触并无成效。
习近平上周为巴西总统鲁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铺开了红地毯,称赞鲁拉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也与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花园里喝茶;还与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通电话,表达对穆斯林斋月的良好祝愿。
据报导,但在习近平最近几周热情招呼这些国家和其他世界领导人的时候,美国得到的却只是冷落。中国拒绝了拜登政府重启高层会谈、缓和台湾紧张局势的尝试。习近平政府还加剧了嘲讽和批评美国和西方民主制度的运动。
中国这些公开批评美国、同时加强与美国盟友关系的努力反映了北京想展示的强硬立场;显示中美关系已跌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
报导指出,中国一方面正在试图把握分寸,在外交上冷落美国,另一方面则试图让各国央行和投资者相信,在实行了多年遏制COVID-19疫情的严厉措施后,中国再次向世界开放。
例如上周,中国央行行长易纲与美国联准会主席鲍尔(Jerome Powell)举行会晤,讨论了两国经济;财政部长叶伦(Janet
Yellen)和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正在计划访问中国。
报导引述一些分析人士称,中国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证明,习近平已完全接受了中美接触并无成效的观点,至少目前如此。而这让人们更加担心这两个大国正朝着可能发生碰撞的方向移动,并可能会导致危险的事件,甚至围绕台湾和其他地缘政治热点问题发生战争。
美国智库“捍卫民主基金会”(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学者辛格顿(Craig
Singleton)说,“习近平显然认为,为接触而接触是徒劳无益的事情。对话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反而是北京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的时候”。
而研究中国政治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裴敏欣表示,中国政府可能会在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筹码的时候重新与华盛顿接触。但它可能会首先去加深与更多不结盟国家(如巴西)的关系,或者让欧洲国家在是否紧密跟随美国对中强硬立场的问题上产生更大的分歧。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心伯表示,习近平和拜登去年11月在印尼会晤后取得的适度进展在气球事件和蔡英文过境美国后几乎消失殆尽,“中国认为美国既没有诚意也没有能力改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