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扑朔迷离,“中国红牛”到底是谁的?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

1、凤凰网《风暴眼》在京东、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上搜索“红牛”二字后发现,目前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绝大部分“红牛”产品,包括其首页推荐的“红牛旗舰店”的产品,都是泰国天丝集团旗下的。

2、凤凰网《风暴眼》从泰国天丝处获得多份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在一定程度上为双方的利益纠葛做了论断。202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书显示,红牛商标,已经终审判决归属天丝。天丝也据此在全国各地分别起诉中国红牛,试图禁止中国红牛生产。

3、在历次诉讼中,中国红牛败诉的情况居于多数。直到去年12月,广东省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让中国红牛看到了一丝转机。2022年12月29日,中国红牛发声明称,该公司收到深圳前海法院判决书,法院支持其全部诉请。

4、利益的争夺,或许是双方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许书标去世前,从来没对合资公司提出过分红主张。而许书标去世后,泰国天丝集团新一代管理层以及许氏家族的年轻一代,对父辈们之间这种默契的利润分配方式并不满意。

-----------------------------------------------

一则“中国红牛被禁止生产销售”的消息把红牛送上了热搜。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曾一度位居功能饮料的翘首,却突然陷入“真假”争议。

4月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中国红牛(即华彬集团方面)在其官网发布了《十问泰国天丝》一文,痛斥泰国天丝集团“欺骗司法机关”“公然违约”等行为。

而泰国天丝集团也不甘示弱,于当天下午在其官方账号发布了《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侵权者终将付出代价!》一文并附上律师函,称华彬集团“向公众散布不实之词,诋毁天丝集团商誉”。

这不是双方第一次剑拔弩张。实际上,围绕“红牛”商标之争,双方对峙已经持续了八年,跨越了两代人,波及到中国200亿的红牛饮料市场份额。

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公司(即“中国红牛”的生产运营方),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双方一直合作了20年,直到2016年前后,因商标问题开始频繁对簿公堂,诉讼不断。

而利益分配问题或许是当年双方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泰国天丝方面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作为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许氏家族20多年间从未拿到过分红。合资公司的经营利润被华彬方全部据为己有。”

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202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书显示,“红牛”商标已经终审判决归属天丝。天丝也据此在全国各地分别起诉中国红牛,试图禁止中国红牛生产。而负责中国红牛的华彬集团,则试图以“50年协议”扭转局面。

对于双方之间的纠葛和商标之争,凤凰网《风暴眼》也拨打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及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的电话以求证,皆无人接听。

中国红牛全面下架了?

凤凰网《风暴眼》了解到,“中国红牛”官方账号之所以在4月26日怒发“十问泰国天丝”的文章,导火索可能是前几天的一条消息——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中国红牛被禁止生产销售”。

该话题登上热搜后引发全网关注和热议。4月23日,中国红牛(即华彬一方)回应称,相关消息是“虚假消息”,相关判决非生效判决,还痛斥是水军所为。

凤凰网《风暴眼》从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下称“天丝公司”)处获得的判决书显示,2022 年 10 月 31 日,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天丝公司针对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侵害红牛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做出一审判决。

判决书要求华彬一方的三家企业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红牛”字样的企业名称,同时连带赔偿原告泰国天丝 3000 万元。

该判决为一审判决,华彬方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上诉。不过,在一些主流电商平台上, 很难搜到中国红牛。

红牛系列的饮料有四类,包括“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红牛安奈吉饮料”“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和“红牛(Red Bull)牛磺酸维生素功能饮料(奥地利进口)”。

其中设计商标争议的是华彬集团原本负责生产销售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即“中国红牛”。其余三类都是由泰国天丝以及旗下公司生产。

凤凰网《风暴眼》在京东、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上搜索“红牛”二字后发现,目前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绝大部分“红牛”产品,包括其首页推荐的“红牛旗舰店”的产品,都是泰国天丝旗下的。在这些产品的详情页,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关于“天丝集团是红牛品牌创始人和商标所有人”的提示。

但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红牛”也并非完全没有在售的。有一小部分商家以及实体店的线上店铺显示仍有“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在售卖。而这些“中国红牛”的“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注册批件”信息显示,其申报和主送单位都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

华彬旗下公司生产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而根据华彬集团披露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红牛销售额为121.97亿元,达成年度销售目标进度的58.6%。2022年全年,华彬集团全年总销售额为215.38亿元,但并未单独披露红牛产品销售状况。

不过,中国红牛的法务总裁张磊曾对外界坦言:“如果没有这些干扰(商标纠纷),中国红牛的销售早就过了300亿元。”

“50年协议”还是“20年协议”?

而在泰国天丝和华彬集团长达近八年的商标争夺战中,从法律上说,“中国红牛”与华彬集团在大部分时间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双方争议的核心点,华彬集团声称的“50年协议”是否真实有效。

2016年10月,泰国天丝向华彬集团发起商标侵权诉讼时,理由是双方约定的授权经营期限为20年,已经到期,华彬集团需停止使用红牛品牌。

华彬集团则反驳称,《50年协议书》明确约定中国红牛享有50年内在中国生产销售红牛饮料的独家经营权。双方最初协商的经营期限为50年,注册公司时受规定限制才将经营期限定为20年。

2018年8月,中国红牛根据上述协议曾向北京高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确认公司对"红牛系列商标"享有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判令天丝集团向中国红牛支付广告宣传费用共计37.53亿元。

该案件于2019年11月25日作出判决,一审驳回中国红牛全部诉讼请求。中国红牛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中国红牛上诉请求,维持一审原判,明确天丝集团公司享有红牛系列商标注册商标专用权。

中国红牛声称的“50年《协议书》”尽管在庭审中,也屡次呈堂证供,但是因为中国红牛无法提供原件,最高人民法院未能认定协议的真实性。2022年2月底,中国红牛才宣布,50年《协议书》已找到原件,并提供给相关法院。

但法院的判决结果,还是让中国红牛陷入被动。2021年12月31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华彬集团旗下三公司赔偿原告天丝集团经济损失1亿元;2022年5月7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同样判决赔偿原告天丝集团2.19亿元。

直到去年12月,广东省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让中国红牛看到了一丝转机。2022年12月29日,中国红牛发声明称,该公司收到深圳前海法院判决书,法院支持其全部诉请。

声明援引判决书中的“判项”显示,1995年11月10日合资四方签订的50年合作《协议书》第一条有效。即“只有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未经书面同意或许可,泰国天丝不得在中国境内生产或承包给其他公司生产或销售红牛饮料同类产品。”

不过除此之外,该声明披露的判决书内容十分有限,也未披露关于50年期限的具体条款。

也因此,当今年4月爆出“中国红牛禁止生产”的消息后,中国红牛以措辞激烈的语气发布《十问泰国天丝》,质问天丝,在深圳前海法院对《五十年协议》已经判决真实、合法、有效的情况下,泰国天丝上诉及在上诉状中仍罔顾事实、拒不承认签署过该协议,是不是公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制度与法律权威的挑战”?

而泰国天丝则在对“十问”的回应中称,所谓的“五十年协议”,从来就不是有关企业在中国实施商标侵权行为的借口。对此,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民终394号判决,随后各地人民法院的多个判决,以及最近做出的,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吉民初34号判决、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7)黑民初12号判决,均有明确的司法认定。

泰国天丝方面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五十年协议’只不过是对方为了拖延侵权周期的伎俩。关于华彬方多次提到的所谓‘五十年协议’,其效力以及与商标许可的相关性则已多次被各地法院否定。”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在20年协议还是50年协议的分歧上,双方莫衷一是,但是凤凰网《风暴眼》发现,工商信息查询工具上呈现出有意思的一面。在更具权威的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上,中国红牛的唯一被授权方红牛维他命公司,已经于2015年注销,但是天眼查上,却显示 “红牛维他命公司”有两家公司,其中一家已经注销,另一家显示正常运营。

从“亲密无间”到“反目成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泰国天丝和华彬集团的首次公开“对决”。此前,双方因为“红牛”商标的使用权问题曾数次对簿公堂。而双方之间的“恩怨情仇”,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1975年,泰籍华人许书标创立的天丝制药厂研发出了一种将水、糖、咖啡因、维生素B等各种原材料调制而成的“滋补型饮料”,取名为:红牛。

泰国天丝集团创始人许书标

起初,红牛只在泰国销售,直到1984年,一个叫迪特里希·马特希茨的奥地利商人看到商机,找到许书标合作,双方共同成立红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奥地利红牛),注册了“RedBull”商标。

之后,红牛饮料开始在奥地利销售,并逐渐走向全球。但由于红牛饮料中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当时中国的食品监管政策,拿不到生产许可证,因此红牛一直未能在中国打开市场。

1994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许书标遇到了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两人一拍即合,通过合作的方式将红牛引入中国市场。

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

经过严彬的操盘,1995年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即:中国红牛)”正式成立,合资方除了华彬集团和泰国天丝外,还引进了两家国企,顺利解决了生产许可、商标注册等问题。

为将红牛引进中国,严彬对泰国红牛的配方、品牌形象以及外观设计都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并通过在春晚投入上亿元广告等强势营销方式,打响红牛品牌知名度。尤其是那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语更是让红牛家喻户晓。

此后,红牛饮料的市场体量不断扩大,华彬红牛销售规模也不断扩张。公开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5年,中国红牛的销售额从10亿元增长到了230亿元。巅峰时期的红牛,曾一度占据整个中国罐装功能性饮料市场80%的份额。

华彬集团和泰国天丝合资成立“中国红牛”(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泰国天丝集团创始人许书标去世,其子许馨雄接管泰国天丝。华彬集团与泰国天丝之间的合作开始出现裂痕,但并未公开撕破脸面。

2016年10月,泰国天丝向华彬集团发起商标侵权诉讼,理由是双方约定的授权经营期限为20年,现已到期,华彬集团需停止使用红牛品牌。华彬集团反驳称,双方最初协商的经营期限为50年,注册公司时,受规定限制才将经营期限定为20年。

华彬集团称,1995年中泰各方开始合作时,曾签订了这份“50年协议书”。其中第一条规定,只有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其他方在获得书面许可或同意前均不得销售。第七条则注明,协议有效期50年。

截至目前,双方已展开持续多年的商标争夺战,先后打了多场诉讼,范围波及华彬红牛经销商、渠道商、供应商等。

据泰国天丝方面透露,截至目前,华彬集团控制的及旗下侵权企业因商标侵权已被全国多地法院判决赔偿约4.5亿元。全国也已有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了对假冒或侵权“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的查处行动。

泰国天丝还方面还透露,目前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人民政府共计出具各类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责令改正通知书及告诫提示书等 近4000 余份。同时,京东、天猫、中石油、中石化、沃尔玛等主流线上线下渠道都已经全面下架了华彬集团生产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商标之争或始于利益争夺

泰国天丝和华彬集团之间本该是一段商业佳话的合作,为何突然中断?双方又为何从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成为水火不容的“敌人”?利益的争夺,或许是双方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

据媒体报道,一位接近中国红牛的人士曾透露,在早期双方合作期间,泰国天丝通过向合资公司收取商标许可费和香精香料原料费作为收入方式。由于其并未对公司有过资金方面的投入和实际经营上的贡献,许书标去世前,也从来没对合资公司提出过分红主张。

许书标去世后,泰国天丝集团的新一代管理层以及许氏家族的年轻一代,对父辈们之间这种默契的利润分配方式并不满意。许馨雄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红牛在2015年之前,长达20年时间内从未开过一次董事会,作为第一大股东,许氏家族至今未拿到过一分钱分红。

泰国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

泰国天丝方面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作为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许氏家族20多年间确实从未拿到过分红。此外,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严彬先生在合资体系外设立了由华彬集团100%控股的工厂与销售公司,把红牛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业务据为己有。

“合资公司章程也明确约定股东有分配公司盈余的权利,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天丝公司也多次主张要求分配公司盈利。但时至今日,天丝公司从未拿到一分钱分红,合资公司的经营利润被华彬方全部据为己有。”泰国天丝方面指出。

但华彬方面也感到“委屈”,因为在中国红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泰国天丝方面并未提供资金支持。从搭建销售渠道到投入巨额资金打广告再到扩建工厂,几乎都是华彬自己掏的钱。现在泰国天丝不肯掏钱,却想来分红,华彬方面自是不愿答应。

据报道,华彬一方曾透露,仅仅是在营销费用方面,截至2018年,合资公司以及包括红牛湖北公司、北京红牛公司在内的相关红牛企业,就累计为红牛品牌投入了高达124.38亿元的宣传推广费用。

据媒体报道,一位华彬集团的管理人员曾透露,在中国红牛的发展中,许氏家族曾拒绝为其扩张投入资金,因此严彬为把红牛市场做大,便在个人和华彬融资基础上,由华彬投钱建立生产基地与销售公司。

“许氏家族对几个工厂的成立是知情的,并且派出泰方技术人员,为其提供香精香料。华彬方对红牛的中国市场自负盈亏。你不投钱,还不让我做大做强,这显然是不讲道理的。”该管理人员表示。

不过,泰国天丝方面则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在天丝集团与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商标授权期内(截止到2016年10月6日),天丝集团不仅为合资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还提供了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技术专家等方面的支持。

“并且红牛在中国市场相关的广告宣传等费用均已经计入合资公司的运营成本中,也就是说天丝集团作为合资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实际上合法承担了相关的成本费用。”泰国天丝集团指出。

双方之间的矛盾和罅隙就此诞生。于是从2016年10月起,泰国天丝集团便对华彬红牛发起商标侵权诉讼,理由是双方约定的授权到期,华彬红牛需停止使用红牛品牌。

泰国天丝方面还透露,从商标授权到期之后(2016 年 10 月 6 日到期),就不再向华彬方提供生产所需的包括红牛原浆在内的原材料和技术配方支持。

但泰国天丝并不想丢掉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在向中国红牛发起系列诉讼要求华彬方面停止生产销售红牛的同时,泰国天丝也开始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生产销售体系。

早在2012年,泰国天丝就在国内设立了新的代理公司——广州曜能量饮料有限公司(简称“广州曜能量”)。

2019年,泰国天丝通过广州曜能量正式在国内推出“红牛安奈吉饮料”。此后,泰国天丝在中国市场先后推出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以及红牛维生素能量饮料等产品,且上述产品的包装和口味与中国红牛的产品非常相似。

2022年3月,项目总投资金额达20亿的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占地400亩。据泰国天丝方面透露,该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总产能达14.4亿罐/年,将主要辐射中国西部地区市场。

目前,双方关于商标使用年限的争论仍在发酵。而红牛商标之争,也让严彬的商业帝国受到冲击。据“中国红牛”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国红牛”的销售额分别为223亿元、228亿元和218亿元(订单额),再未达到2015年230亿元以上的高度。

但泰国天丝也未必就是赢者。当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鹬蚌相争”之际,国内其他功能饮料厂商乘势崛起。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东鹏特饮、体质能量和乐虎等市占率持续增长,其中,东鹏特饮从2012年的4.7%增至2021年的16.7%。

对于泰国天丝而言,想要“抛弃”中国红牛另起炉灶,就不得不承担重新搭建销售渠道和建设生产工厂的巨额成本投入,以及面临着与东鹏特饮、乐虎等本土功能饮料品牌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