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工厂造假猖獗 中国尤为重灾区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5月9日,科学界最具影响力的杂志《科学》发表一篇题为《虚假论文问题正变得触目惊心》的长文,披露了科学界论文造假的泛滥现象。

文章开头写道:“当神经心理学家伯恩哈德·萨贝尔(Bernhard Sabel)使用他的‘虚假论文测试器’对约5000篇论文进行分析之后,他被结果给吓住了。分析显示,发表于2020年的神经科学论文里,约有34%疑似为虚假或者抄袭作品。医学论文里,这个比例达到24%。这些数字远远大于十年前的发现。”

伯恩哈德·萨贝尔就职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同时也是医学期刊《恢复性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的主编。他对《科学》杂志说:“这令人难以置信。好像有人告诉你,你吃的东西里30%都是有毒的。”

萨贝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论文造假现象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是没人注意,只有少数人关心。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无法信任科学论文,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每个国家的经济、医疗制度都会受到影响。”

4月13日,总部位于荷兰的“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STM)宣布推出一款基于Web的应用软件,专门用于检测某些学术论文是否来自于“论文工厂”。

总部位于英国,致力于规范出版业道德标准的非营利组织COPE(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把“论文工厂”定义为“追求利润、非官方且很可能非法的组织”,“生产并且出售冒充真实研究的虚假稿件”。

STM联合COPE于2022年6月发布了一篇名为《论文工厂》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论文造假、虚假作者、论文买卖现象正变得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也给大量期刊杂志带来审稿和出版困难。报告说,论文工厂如今规模壮大,囊括各种专业人士。

该调查报告对涉及各领域的6家出版物的53,000篇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出版物平均会有约2%左右的投稿疑似是造假论文。但是一旦这些可疑文章被采纳,接下来的可疑投稿就会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将近一半。该报告对2019-2021三年间的大量论文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每份期刊约有14%左右的疑似造假投稿。

根据位于美国的科学信息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科学论文总发表量的23%来自中国,约为370万篇,仅次于美国的440万篇。同时,中国论文被引用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

“我可以确定的说,中国是造假最严重的地区,”伯恩哈德·萨贝尔告诉美国之音。“你如果去查看那些被撤回的论文,或者观察一下已公开的虚假论文,你会发现大部分来自中国。当然,中国不是唯一造假的地区,还有其他重灾区,比如俄罗斯。”

“在有些中国的网站上,你甚至可以看到已经完成、有具体题目的论文,你只要去挑就好了。这简直像去商店里挑选购买一件你喜欢的体恤衫,太可怕了。”

萨贝尔介绍说,论文造假俨然已经成为一项成规模的行业。

5月8日,萨贝尔联合其他学术界人士在医学健康学术论文网站medRxiv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题为《示警手段显示生物医学论文造假泛滥》。由于生物医学界是论文造假相对严重的灾区,萨贝尔采用了他的“示警手段”(Red-Flagging Method)通过对论文一些指标的分析来估算造假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报告称,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疑似造假论文”发生的比例从16%上升到了28%。仅从2020年来看,生物医学界的虚假论文数经估算大约超过30万。从国家来看,本国造假论文发生率最高的是俄罗斯、土耳其、中国、埃及和印度。但是单从数量来看,中国由于庞大的论文数量,造假论文占了全球总数的55%。

报告称,地下论文工厂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如果以平均每篇假论文售价1万美元来计算,此行业的年“营业额”可以高达30-40亿美元。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不光是论文工厂从中获益,甚至有些小杂志的编辑出版人员也向作者收取报酬。

萨贝尔告诉美国之音,他本人就曾被论文工厂试图招募,报酬相当可观。他笑称:“我和同行们都被人找过,诱惑还是相当大的,简直可以拿着这钱退休了。”

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前心理学家大卫·比姆勒(David Bimler)如今也是学界知名的打假斗士,他曾经揭露吉林大学以及中南大学2014-2020年间超过280篇学术论文造假,而成了著名的“中国论文打假专家”。

“在我看来,论文造假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链,”比姆勒告诉美国之音。“不光是地下论文工厂,还有大量中介。有人需要论文时,他们去社交媒体上就能找到这些中介。购买者只需要和中介联系,不需要直接找操刀人。”

比姆勒说:“这对学者的声誉问题有很大影响。所以我对中国的研究人员充满了同情。他们的论文可能会因为中国的声誉问题而遭到冷落,因为别人不知道你的东西到底是真还是假。”

“这也是个巨大的资源浪费问题。中国在医学科研上投入很多资源,如果这些资源没有浪费在造假上,完全可以用来干很多事情。全世界都是这样。”

学术打假在行动,但经费与AI制造出更多困难

位于美国洛杉矶的荷兰微生物学家伊丽莎白·比克(Elisebath Bik)现在向媒体介绍自己时使用的头衔是“科学诚信顾问”。她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有个期刊采用了造假论文,那些造假者就会觉得,哦,原来他们看不出来。那我们可以再多投些假稿多发表点假论文。”

作为科学界的打假专家,比克和许多其他“科学侦探”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打假小组”,专门揭发虚假论文行为。

多年来对医学论文图像的观察,让比克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我们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组织,也没有任何话语权。我们是组织松散的一群人,打假也只是出于兴趣,没有任何报酬。我们像是一群具有科学背景的侦探,好多人我都不认识。但是我们会找到那些看起来很可疑的论文,然后去分析是不是虚假论文。”

比克说,她已经放弃了通知期刊杂志的想法。“我以前做了很大努力去通知这些期刊杂志,不光是揭发论文工厂的产品,而是揭发所有的造假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很少被撤掉,至少三分之二的论文在五年内都还被保留。所以我现在只是在专业网站PubPeer发帖而已。”

来自中国国内某高校的一位张姓理科博士(应本人要求匿去真名)告诉美国之音,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很多时候无法发现问题。“一人的一篇文章,最多四个审稿人,一般三个审稿人,甚至两个审稿人。一方面未必是专家,他可能是个大同行,未必是小同行。有的时候会落到小同行手里,那他可能提出的问题会非常尖锐。”

伯恩哈德·萨贝尔认为,给予审稿人一定的奖励或许是个解决方法:“造假论文工厂能挣大钱,而正经审稿人却一个子儿也没有,这种情况得改变。”

“我们得想办法如何去评判科学成就。不是光看数量,而是看质量,同时给予评判者真正的奖励。现在评判者即使自己水平很高,可是时间不够。但是如果给他们奖金,他们就可以更好的去做这个工作。”

美国之音所采访的几位打假专家都提到,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和ChatGPT的出现让伪造论文变得更加容易,给打假带来新的难度。

比克介绍说,每年有几百万篇论文被发表,现在所能发现的虚假论文虽然还只占较小的比例,但是造假的趋势令人担忧。“尤其现在有了像ChatGPT这样的新工具,制造虚假文稿和图像更容易了。我们这种‘侦探’很快就没法识别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了,因为使用人工智能很容易生成崭新的假图,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复制别人的作品。”

晋升机制导致中国医学生物界造假猖獗

一名中国某著名大学的科研者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医学行业的造假最为猖獗。“医生晋升必须要发表文章,至少国内这些年都成了这幅样子。你没有文章,到主任,到正高,可能是没法晋升的。这导致了很多论文工厂什么的被弄出来。西方是不是需要我不清楚,因为他的产业层级、评价体制(和中国比)相差得比较多。很多人安心在一个小诊所,钱也比较多,也并不需要这个晋升吧。”

张博士也认为中国国内造假最严重的集中在医学和生物领域。“医学领域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这些医生们自己也没有时间,尤其是年轻医生要晋升的时候。他是做临床的,他也要写文章,他可能真的未必有时间去做。所以可能会出现(造假)这样的情况。”

张博士介绍说,“现在中国号称‘不唯文章论’,要鼓励把文章发在中国”,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明文说不唯文章论,但是实际上中国有很多的人才计划。这个评价标准怎么评?我拿到一堆人的评审材料之后,这个领域我可能真的不懂,或者我只懂很少一部分。我如何知道你这个人的水平怎么样,那只能看同行评价。那同行评价什么呢,就是你的文章。你的文章被国外的顶级期刊发出来,那就说明你的能力了。现在大家都需要证据,这个证据就是你的文章。所以这个问题就逃不过去。”

伊丽莎白·比克也对中国医学界的做法有所了解。她说:“很多论文造假的原因是医生被要求发表论文。那些不想做研究的人不得不被迫去做,所以他们就想法子花钱买。这个我很理解,如果我是治病的医生,我也不想去做研究。”

比克认为,这种做法已经对中国研究者的声誉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我已经听到别人这么说了:我不想评审这篇中国的文章,因为必定质量低下和造假。”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一篇文章不应该因为作者是女性被拒,也不该因为作者是中国人或者是非洲人被拒。每篇文章都应该有同样的被评机会,而且内容才是唯一标准。可惜的是,针对中国的偏见已经产生了。”

比姆勒告诉美国之音,最简单的解决论文造假的方法当然是取消发论文带来的回报。“如果中国政府能放弃现有的机制,别让医生又看病人又要发论文,那造假的驱动力就自然消失了。至少从生物医学领域来说是这样。”

比克认为,中国对于造假者的惩罚手段过于轻微。“我可以理解中国很希望在国际上赢得论文发表的竞赛,但是这应该取决于质量。如果造假者不受惩罚,中国永远无法赢得竞争。我曾经目睹过造假者的论文被撤,但只是得到一个‘批评’而已,我无法理解这个批评有什么意义。”

“这就好像惩罚那些去买毒品的人,但是毒贩丝毫无恙。这是不够的,必须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劈劈 发表评论于
包子上台后大力“反腐”,唯独排除学术反腐。包子的博士论文有假?
dc_pal 发表评论于
啥都造假,这算啥!
马年生 发表评论于
台湾人都知道蔡英文能够用假论文骗个总统当,她的马仔们更是拿假论文骗个市长或者议员当当。民进党的拿手招数就是论文造假。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一看到标题的前一句,所有人都知道肯定说的是中国。骗子国的名声不是一夜成名的,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挺不容易的。
dancing_今宵 发表评论于
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不少所谓的顶级期刊已成了少数学棍的自留地
老酒喝多了 发表评论于
确实大陆在顶级期刊论文数量有增长,造假或cook data的论比例增长更大。不少论文用与实际数据都fail。
barryv 发表评论于
上上下下都是欺骗和谎言
山里歌行 发表评论于
和墙头的一朵花类似的经历,找审稿人很难。终于有同意审的,往往是作者私下沟通过的。所以垃圾文章太多。
京西观察使 发表评论于
拐弯抹角地侮辱习大大
-------
dada2023 发表评论于 2023-05-13 03:13:03
博士学位都有1.5个,论文都是最高机密无法查询,唉,猪狗不如啊
墙头的一朵梨花 发表评论于
做的期刊的editor,现在最发愁的是没人愿意审中国来的稿件,纷纷绕道,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找到一个愿意审的人,不出所料这人是华人或中国人。
墙头的一朵梨花 发表评论于
楼下“2. 国内论文整体水平依然有限也是事实,大量灌水论文和专利对科技发展的推动贡献几乎为零” 不是贡献为零,而是大大的负数。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败坏了学术风气和道德。
宝刀屠龙 发表评论于
分两说
1. 国内科研水平整体提升是事实,顶级期刊论文量稳步增长不是唯一标准但确实是很客观的标准
2. 国内论文整体水平依然有限也是事实,大量灌水论文和专利对科技发展的推动贡献几乎为零
3. 国内论文造假的数量全球第一,造假论文危害很大,特别是审稿不严进入顶级期刊会非常坑人
墙头的一朵梨花 发表评论于
坑蒙拐骗盛行的国度,科学研究论文剽窃造假,一点也不奇怪。一切都是假的,孩他爹可能都是假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的脸都被丢尽了。如此猖獗的造假,执政党居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
dada2023 发表评论于
博士学位都有1.5个,论文都是最高机密无法查询,唉,猪狗不如啊
liu12345 发表评论于
一切都腐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