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地晚9点后禁跳广场舞 归因于“老年人素质滑坡”?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又见广场舞登上热搜。

日前,兰州市榆中县公安局等单位联合发布通告,明确当地广场健身、直播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严格按照规定控制音响音量,于每天21时前停止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广场舞造成噪声污染的行为都有权劝阻、举报。

晚九点,广场舞就被按下了“静音键”。对于此举,不少网友留言:支持;早该这样了;应该全国推广……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广场舞的争议一直不断,现实生活中因广场舞而起的反感情绪,甚至邻里间的纠纷与冲突也不在少数。为何现在“广场舞”这个词,总会被贴上一些标签化的特征呢?

其实,广场舞作为一种运动本身并没有问题,它既是一种群众基础广泛的休闲运动形式,也满足了中老年群体对娱乐生活的精神需求和社交需求。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的空闲区域成了广场舞的“必争之地”,随之而来带来了广场舞噪音与挤占公共空间的问题。而一些广场舞者在锻炼时缺乏同理心,缺乏公共空间规范意识,不顾时间地点放音乐,给周边邻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因广场舞音量高、占地大而起的纷争不断,有周围居民难以容忍自身的居住环境被喧闹的音乐骚扰,难以容忍自己的生活空间被不断地侵扰,便通过更激烈的方式向广场舞群体“宣战”,比如被媒体报道过的购买反广场舞神器,业主集体买高音炮反击等等。屡因扰民被诟病,究竟有没有正确的广场舞打开方式?

兰州市榆中县此举为广场舞定时“降噪”,规定时段,厘清噪音扰民边界,可谓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体现。

广场舞问题的一边是锻炼身体的广场舞大爷大妈群体,渴望一个自由的娱乐空间,一边是周边居民对清静生活的需求。当有关部门平衡多方利益后,按时按需实现规范管理后,会缓解因广场舞产生的矛盾。

这样的举措值得向各地推荐与借鉴,仍有网友抛出质疑。规定说,九点之后不能跳广场舞,是平衡后的结果。那么九点前就可以肆意高音吗?九点后超时跳舞了怎么办?的确,兰州市榆中县的规定难以约束其他时段的噪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扰民噪音的规定,也为人们解决噪音干扰提供了法律依据。除了法律和规定之外,广场舞等运动的参与者通过约束自身来调解邻里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可行之策。

比如,有些城市的广场舞者在跳舞时戴上耳机,主动开启“静音模式”。

网络上有人将广场舞的噪音问题标签化地归因于老年人的素质滑坡,这样的标签化除了会撕裂群体情绪,对解决现实问题并无益处。

还应该看到的是,广场舞问题的背后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锻炼需求与社会公共场地资源的缺乏的矛盾。不只是广场舞者,甩鞭、打陀螺等音量大的文体活动爱好者,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与邻里、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

面对公共活动的噪音“顽疾”,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共空间冲突预防与应对机制的健全尤为迫切。除了按时按区域对这类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如若将更多的公共休闲空间让渡给有需要的居民,或许关于噪音和场地的纠纷就会少些。如何依靠规则为广场舞“调低音量”,如何规范广场舞这项运动自由度和规范性,如何正确引导公共空间的合理使用,这都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jiujiujiujiu 发表评论于
一群人带着耳机静悄悄的跳舞在外人看来其实很可怕,还不如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