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又遇“傻笔”,河南考生有多难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年高考的大新闻来了。很多河南考生反映,考场发的笔很不好用,换了两支都不行。

有不下水的,也有墨水下得太快不容易干的,卷子和手都弄脏了。有些学生还会担心因此影响成绩。

很多家长知道这事,都很气愤。(具体聊天记录截图就不发了)

原因很清楚:几年前,河南为了防止作弊,就统一发放文具了,学生自己不能带笔。这个政策搞了好几年了,也许时间久了就放松了,反正今年的笔出问题的很多——在网上,这被称为傻笔。

网友都在质疑招标问题,为什么就不能选好一点的笔呢,哪怕是贵一点,自己出钱也行啊。

我不想使用“傻笔”这个词,这一点都不幽默。作为一个从河南考出来的学生,在这样的事情中能感受到的只有残酷。

记得当年我考试的时候,最怕自己的笔出问题。可怕的是,考语文的时候,我的笔就出问题了。换了一支,发现颜色有一点差异。我很担心,阅卷老师会不会认为我是故意给试卷做标记?

这就是“河南考生”的心理。你一个贫民子弟,谁会相信能做什么标记?等到分数出来,我考得不错,我舅舅却愁容满面来到我家:“有没有什么关系可以找一下,别被人顶替了呀。”

我们总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竞争太激烈了,你必须想办法击败其他河南考生。北京上海的升学率和你无关。

在这种激烈竞争下,或许真有人用自己带的笔作弊?我没搜出什么报道,也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手段。但是,河南省教育厅的“防作弊”措施一定是全国一流,他们还出台文件,打击“高考移民”,其实哪有外省的人跑到河南考试呢。

这种所谓“防作弊”手段,只是加剧河南考生的内卷而已。我们不但升学率更低,能考上的好学校更少(长期以来省内都没有985,后来郑州大学评上211,疯狂扩招,也许是国内最大的211大学吧)。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外部阻力”,包括不能使用自己的笔,或者突然发现邻座安排了领导的孩子。

这就是“河南考生”的境遇。可能有两种高考,一种是全国高考,一种是河南高考。

这两天,很多朋友在讨论“读大学是否能实现阶层跃升”,或者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太想参与这样的讨论,因为对“河南考生”来说,答案和外省又是不同的。

想起当年我和弟弟高考的时候,叔叔说:“无论如何你们都要考出河南。”这是我们填报志愿的第一原则,可怜的是,在那之前,我们连省会郑州都没去过。“出河南”,外面是什么样子?完全不知道。

而且我们知道,河南除了豫西外,是一个大平原,但是要真正考出河南,又无比困难。历史上的“出河南”,大部分都是“逃荒”,比如电影《1942》所描绘的。要堂堂正正考出河南,实在太难了。

当然,这种执念是有问题的。比如,你考到内蒙或者甘肃,估计也比河南好不了多少。但是,而是多年过去,现在回想起来,叔叔的建议还是很有道理——能够考出河南,或许就算改变命运了。

每一个考出去的河南考生都是不容易的,如果没能考出去,或许会更不容易。如果有可能,如果能有顺手的笔,能考出好成绩,那就离开河南吧。

我突然想起去年富士康的员工步行回家的场景。走在麦田里,脚下松软,这会让脚步沉重。他们要步行回家,这个方向可能错了。河南考生应该努力克服这种故乡的“万有引力”。离开,这就是你爱家乡的方式。

查看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