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因女友父母彩礼要价最低28.8万元,在甘肃庆阳市镇原县政府官网“领导信箱”给该县县长写信,请求整治当地高价彩礼。
7月4日,该网友女友所在镇、村干部对记者表示,女孩外嫁一定程度导致留村男女比例失衡,或导致彩礼居高不下。但“彩礼最低28.8万元”在村里不是普遍现象,一般极个别被要高价彩礼或是女方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故意刁难。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该网友的信件已办结。镇原县委宣传部回复称,将以核查答复此次来信为切入点,形成一套抓源头、打基础、管长远治理高价彩礼的工作体系和日常监管常态机制。此外,当地近年来彩礼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现了“零彩礼”现象。
网友写给县长的信件(官网截图)
当地彩礼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现“零彩礼”现象
当地回复信件(官网截图)
记者注意到,该网友写给县长的信件已办结。今年6月19日,镇原县委宣传部回复该网友称,当地将以核查答复此次来信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形成一套抓源头、打基础、管长远治理高价彩礼的工作体系和日常监管常态机制。
回复提到,严格落实《关于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等制度,建立“婚丧事简办承诺书”制度,对“关键少数”进行约束管理,为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划定“红线”;探索建立“五双”(双准、双签、双带、双文、双考)工作模式,利用“七夕”“国庆”等重大节日,策划举办“倡导文明新风·抵制高价彩礼”集体婚礼、单身青年联谊活动、“我们的节日·万人签名承诺”活动;充分调动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中的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
回复还表示,经镇原县委宣传部调查核实,近年来该县婚嫁彩礼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新风的不断深入宣传和大力引导,大部分人的观念已经转变,有些地方的彩礼出现大幅走低趋势,党员干部和少部分群众中也出现“零彩礼”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思想观念的持续转变,镇原县婚嫁彩礼会逐步降低直至实现“零彩礼”。
庆阳市合水县的集体婚礼(媒体报道截图)
当地曾明确规定,党员干部彩礼不超5万元
采访中,多位甘肃当地群众表示,短时间内实现“零彩礼”有难度。庆阳某县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当地婚嫁彩礼普遍是20万左右,有极个别家庭经济条件好,会不在乎彩礼。
王先生举例称,当地一些女孩外嫁到天南海北,往往无暇顾及老家的父母,父母如果手里留着一笔彩礼,若遇到突发疾病等情况,这就是“救命钱”,“建议如果两人是真心相爱,女方父母提出的彩礼标准,男方能拿就拿出来。”
记者注意到,其实镇原县2018年在倡导移风易俗工作中就提到了高价彩礼问题。据当地媒体报道,镇原县出台的《镇原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对红白喜事的礼金、天数、桌数等规定了最高限额,特别是对彩礼数进行了明确规定:党员干部彩礼最高不能超过5万元,一般群众彩礼要控制在10万元以下,而且每年降幅在10%左右,最终倡导达到“零彩礼”。
另外,新甘肃·甘肃日报曾刊文介绍庆阳整治高价彩礼。陇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天伟在报道中分析称,高价彩礼破坏了传统民风民俗,不利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根据调查,当地彩礼居高不下,主要有两大突出原因:一是基层组织治理存在缺陷和乡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导致一部分男女青年外流,农村男女比例失衡;二是农村意识形态制约机制不完善、村民思想认识水平低、农村攀比等社会风气作祟。
庆阳市名贤文化促进会会长贺柏林建议,成立乡村简约婚嫁理事会,通过宣传让当地弘扬婚俗文明新风的鲜活事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宣传部门牵头,倡导各地婚庆公司转变理念,以感恩、孝道、简约为主题,将抑制高价彩礼、简约婚嫁的理念和内容渗透于婚嫁庆典之中,现身说教。
镇原县一位村干部表示,法治手段需继续用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婚介市场,坚决遏制“职业媒婆”哄抬彩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