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和上香之间,她选择上镜
文章来源: 三联生活实验室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还有理想的工作吗?
2023年,雍和宫排队上香的队伍,依然没有丝毫缩短的迹象。长长的人群里面,总是不乏年轻的面孔。其中大部分,又是为了求事业而来的。
没工作的,自然是来接一份offer;有工作的,多半是有了些职场烦恼。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这或许是当代职场年轻人的玄学宿命。
玄学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职业生涯的迷茫。卷也卷不动,躺也躺不平,裸辞虽然一时爽
,但人总归是要上班的——这种矛盾的心态折射出如今年轻人面临的职场核心问题:什么样的班值得上?什么样的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份“理想工作”?
高薪?稳定?体面?或许是,但不全是。
今天介绍的这位朋友,她就曾经拥有一份很多人眼中的“理想工作”:石油业,工程师,收入颇丰,发展稳定;公司是外企,work-
life-balance,还有海外工作的机会。
然而,两年多前,她把这份“好工作”一丢,直接裸辞了。一转头,在上班和上香之间,她选择“上镜”,成为一名全职的科普博主,给大家拍视频讲硬核科普知识——光是这个决定本身,就贼硬核。
这位女孩叫@皮卡悠,在抖音上,她目前只发了24条视频,但个个硬核,粉丝数量已经10万+。如标题所示,这是她最新一条视频里点赞最高的评论。
在这条最新视频里,她把窗外的景色,“搬”进了自己的房间。
实现这个“魔法”,只需要一卷能吸附在窗户上的锡纸、一块打了孔的纸板、一面超长焦距的凸透镜。
讲到这里,理科知识中学水平以上的观众老爷估计已经看明白了,就这?这不就是中学课堂上最简单的“小孔成像”原理嘛?
每个睡懒觉醒来的早晨,你躺在床上,透过窗帘洒进来的阳光,看到卧室天花板上有小光束在闪动,这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原理
然而很少会有人想过,要把天花板的小光束,进化成一整片美丽蔚蓝的天空。在皮卡悠看来,这就是属于理科生的浪漫,也是她的视频创作想展示的核心主题:
最简单的科学原理,往往只需要花一点小巧思,就可能变成一件好玩新奇的事,给生活增添一丢丢的浪漫。
比如,打雷闪电大家都见过吧?所以空气中有电这件事,很好理解吧?那么她想向老天借点电,合情合理吧?
“全世界每天大约下4万场雷暴雨,正是这些雷暴雨中的闪电,以平均1800安倍的电流把地球充起电来,然后再通过天气好的地区逐渐放电。
这么多的能量就在我们头顶循环,如果能采下来用,那不是可以随便开空调了?”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她真的操控着一台无人机,用导线和一片铜网相连接,飞到高空去捕捉电荷。她用两个易拉罐自制成简易验电器,当它们之间的铝箔小球开始剧烈摇晃,这看似不起眼的电流,便是老天爷沿着导线赏赐给人类的。
皮卡悠的实验证明,从大气中的确可以获取到电流
再比如,海市蜃楼大家听说过吧?鱼缸大家也都见过吧?那么她在鱼缸里造了一个海市蜃楼,这事儿不奇怪吧?
“光线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传播的折射率是不同的。”
“当靠近海面的空气温度更低,密度更大,光线会划过一条向上弯曲的弧线,让你看到原本在海平面以下的景象,或者是漂浮在空中的景象。”
于是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让鱼缸里的液体浓度下浓上稀,就能在鱼缸里复刻出海市蜃楼。
说起来容易,但科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往往是脑子说学会了,手表示naive。皮卡悠一开始用白砂糖增加浓度,惨遭失败。原来是食用白砂糖的纯度不够,导致鱼缸里的水不久后就浑浊发黄。因为制作过程中没有任何参考——结果实验经过前后两个月的折腾,她依旧没有成功,惨状如下:
“失败的海市蜃楼”实验视频发布后,网友们纷纷变身化学优等生,对于新溶液的选择积极出谋划策:甘油啦、糖浆啦、葡萄糖啦、聚乙二醇啦……
在大家的鼓励下,皮卡悠决定从头再来。经过反复测试,她选定了聚乙二醇。经过15天的放置,溶液成功分层,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这个在鱼缸里复现海市蜃楼的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45万点赞,观看量接近1000万。
“好厉害,脑洞与实力并存。”
“第一次刷抖音有上物理课的感觉。”
“这才是我想看到的抖音。”
零星也有人抬杠,质疑她做这些玩意儿到底有啥用?有什么意义吗?
皮卡悠的回答倒是很坦荡:“做视频就是为了做一些好玩但没用的事啊。对我来说,让一个想法和一个科学原理得以实现,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义,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
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硬核科普往往是男性更感兴趣的领域。在皮卡悠的视频评论区,也经常有人会说,哎呀,女孩子能做这样的实验,真是太厉害了。
对此皮卡悠想说,“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女孩子不适合学xx、做xx’的话。”因为她的成长经历,就是不断打脸刻板印象的范例。
皮卡悠从小就是个内向的人,比起去外面玩,她更喜欢待在家里看书。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偏爱科幻小说,也偏爱科普世界运行规律的书,光是《十万个为什么》,家里就有好几套。以至于后来生活中碰到什么事,她也总会下意识地先问一句:为什么会是这样?
皮卡悠收藏的科幻杂志
或许是因为看书“偏科”,皮卡悠的学业,也偏科了。她的物理化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政史地三门就学得一塌糊涂。“我好像对讲逻辑的东西理解得比较快,擅长理解事物怎么运转,但不太擅长记忆。”
高考那年,她的分数够上理工科名校哈工大。填志愿时,一位长辈建议她报考城市规划专业,因为“更适合女生学”。后来她翻了翻报考手册,转头跟家里人说,决定报自己感兴趣的机械设计专业,“小的时候就会有人说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我就一定要去学工科,有一点点想要自我证明的心理”。
但生活中,她并非只有理工科一项爱好。她加入了学校的乐队,担任架子鼓手,在哈工大这所男女比例7:1的学校,她自认为是当时校园乐队里最好的鼓手。她后来的丈夫明明,就是她在玩乐队时认识的,明明是学校另一支乐队的吉他手。
大学时期的皮卡悠
除了音乐,她和明明还有一个共同爱好——万物皆可DIY。“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一定不买现成的;只要是自己能修好的,一定不拿去给别人修”。这也被皮卡悠形容为刻在骨子里的工程师基因。在俩人的家里,录音棚的收音设备、车载点火器、鼠标按键、手机等家庭设备,都留下了他们DIY的痕迹。
从哈工大硕士毕业后,皮卡悠进入深圳一家做石油服务业务的外企,成为一名工程师。别人上班坐格子间,她上班坐直升机,每天的工作就像拍电影:在大海上飞来飞去,给海上钻井平台的油井安装电泵——“夺炫酷”的工作啊,更不用说“石油+外企”的求职王炸组合,稳定且待遇好,但皮卡悠说辞就辞了。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她觉得在一套成熟的工作体系里一直做一枚螺丝钉,没什么大意思。
其实,这很符合皮卡悠一贯以来的风格。别看她性格内向,是个I人,表面上不爱说话,但内心里却一直保留着玩音乐时那种叛逆燥起来的劲儿,也有着强烈的分享欲和表达欲。“我想要开始表达自己,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努力,哪怕收入微薄、无人叫好。”而她首先想要分享的,就是她对于世界运行逻辑的好奇心,以及背后的那些科学原理。
辞职之前,皮卡悠经常在海上作业
于是在2021年,她辞掉工作、变卖家当回到国内,成为一名抖音知识创作者。
选择做科普自媒体,是皮卡悠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决定:科普创作不仅是她的兴趣所向,也是她的能力所在。多年理工科的学习锻炼了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便她日常生活中内向且不善表达自己,但她特别擅长把复杂的东西抽丝剥茧,然后用最基础的方式讲出来——这使得她尤其在科普视频创作中如鱼得水。
但具体到每个作品的准备过程中,她也都需要阅读大量资料。阅读完成之后,她并不会把知识点一股脑倾泻出来,而是会先在自己脑子里梳理一遍:
“可能我更擅长细致深刻的思考。在这一点上,做视频其实是一种能让我更好表达的方式,我自己先慢慢想,细细想,然后再慢慢做成视频,表达出来。”最终,她会挑选出10%-20%最吸引人的知识素材,呈现在视频里。
只有这样,科普作品才足够接地气,即便是没有学过数理化的老人小孩,也能都看得懂。
“如果科学知识是一个比较难啃的东西,那么我要给它包一层糖浆,让它变得好吃一点。”
从小就在科学知识的滋养中长大,皮卡悠觉得,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实在是太太太有意思了,一定要把它们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对科学产生兴趣。
@李永乐老师
是她最喜欢的短视频创作者,更是直接激励了她尝试科普视频创作。“以前我会觉得科普内容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爱好,身边人很少有感兴趣的,但后来看到李永乐老师的视频有特别多人喜欢,我才意识到,原来科普内容也是值得分享出去的,那时,我才对做科普视频这件事情有了信心。”
皮卡悠做科普内容,主打一个和观众的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如同在鱼缸里复现海市蜃楼的视频那样,她的科普视频大多以实验为主,而做好一个实验,往往要经历反复的失败,这就意味着更新速度慢。她说,自己不会为了讨好观众而改变自己的审美,更不会为了流量而焦虑,为了速度牺牲视频创作的质量。
皮卡悠的自制泡泡水实验,她希望能吹出巨大的泡泡
兴趣相投的灵魂,总能“网络一线牵”。前段时间,有还在读书的网友刷到小孔成像的视频,立刻跑来兴奋地告诉她,自己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
在皮卡悠的抖音粉丝群里,汇聚了一批像她这样的科学爱好者,探讨着怎么运用简单的科学原理,去实现一些好玩的脑洞。她也会把粉丝的一些愿望和建议,列进自己的选题清单里。
皮卡悠的科普视频,还收获了一群意外的受众。
“能把视频私发给我吗?我上课的时候可以用,谢谢。”
“好棒!!物理老师来借用视频。”
“今天老师在课上播放你的视频啦!”
没有看错,皮卡悠的抖音账号,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和老师的学习资料宝库。她曾收到过一个高中生的私信,说自己以前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很死板,难以理解,但看完她的视频后,突然就通透了。
“发挥教育价值不是我做视频的初衷,但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皮卡悠承认,自己之前对抖音有些“偏见”,以为就是个短平快风格的平台,不太适合讲一些篇幅长一些、严肃一些的内容。
但自从发现了这群兴趣相近的网友和谦虚好学的老师学生后,她意识到,知识型内容,也有很广泛的受众。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她决定把重心放在抖音平台。
根据《2022抖音知识年度报告》,截至去年10月,抖音知识内容兴趣用户超过2.5亿,抖音上的知识型内容,被用户分享了126亿次。这是什么概念呢?抖音日活用户6亿,相当于平均每个人都分享传播了超过20条知识。而像皮卡悠这样,愿意在抖音上分享知识的知识达人数量,也已经超过了50万。
随着时代发展,知识的传播已经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视频和直播等互联网新方式,已然成为知识传播的新土壤。好奇心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动机,像皮卡悠这样的知识创作者们为激发好奇心埋下了种子。
如今,皮卡悠每天的工作依然像在上班时那样有规划,她给自己规定了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明明白白:什么时候定选题、什么时候做实验、什么时候拍视频,她都会主动规划。但不可避免地,全职做科普后,工作与生活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但对此,她的心态也很好,“因为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没必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
把爱好作为工作的状态be like
当被问到曾为自己的硬核热爱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皮卡悠毫不犹豫地回答——
就是现在了!
回看两年前裸辞的决定,她觉得目前自己的状态既算不上成功,但也不能说是失败,而是一个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叠加态。虽然已经有了十万粉丝,也接到了一些商业合作,但这些收入还无法养活自己。如今,她的年收入还不足一万,基本上还没脱离“为爱发电”的阶段。但皮卡悠说自己一点也不后悔,因为——
“能把硬核热爱当做事业,可真是太太太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