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随着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北京与新一批高级经济政策制定者举行马拉松式会谈,中美之间的严寒气氛有所缓和。
耶伦在谈到美国对华经济战略时使用了较为温和的措辞,摒弃了一个在华盛顿流行但冒犯北京的说法。尽管耶伦的中国之行可能会带来更多会谈,但她和中国官员都没有从自己的政策立场上退缩。这使得双方将来在贸易、投资和技术方面可能面临更多冲突。
她与中国经济领导人建立了联系。
去年秋天,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为国家主席习近平扫清道路,任命了一个忠于他的团队担任经济高层职务。这些官员——包括耶伦的对等官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国际经验上比他们的前任要少,而且西方政策制定者对他们也不那么熟悉。中国还逐渐减少发布经济信息,停止了许多报告,使人们更难了解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耶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会见中国的新领导班子。她还想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在中国取消了近三年的严格疫情措施后,今年中国经济的反弹速度慢于预期。
耶伦似乎至少在这些有限的目标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她与四位中国最高经济政策制定者——特别是何立峰——进行了总计10个小时的会谈。虽然拜登政府已与中国举行了多轮高层外交会谈,但这是本届政府首次举行此类经济会谈。
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表示,重新开启经济谈判“非常符合我们的利益,在我们存在分歧的问题上直接传达强硬信息,在我们的利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致的地方进行接触。”
她在供应链问题上使用了一个由“D”打头的新词——“多样化”(diverse)。
中国官员对外交语言极为敏感,过去几年曾经强烈反对华盛顿要求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decouple)的呼吁。他们担心跨国公司会将其广泛的供应链和数以千万计的就业机会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在3月提出了一个更温和、更中性的术语:“去风险化”(de-risking)。中国官员和官方媒体最初对去风险化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但一个月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一次演讲中使用了这个词,中国官员和官方媒体开始谴责这一说法。
耶伦在访问期间多次试图打消中国对美国寻求脱钩的担忧,甚至避免提及去风险化。相反,她表示美国想要多样化的供应链——这恰好也是中国的长期公共政策目标。
“一个是脱钩,另一个是使关键供应链多样化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安全行动,两者之间存在重要区别,”她说。
拜登政府坚称,最近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尤其对最先进的半导体——仅仅是为了美国的军事安全。政府试图将其行动描述为只围绕一小部分技术筑起高围栏。
但即使在耶伦访问之后,许多中国人仍持怀疑态度。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心伯表示,如果说美国提出的政策,“只是为了国家安全,那么问题是,国家安全的范围有多大”。
她没有提出新政策。中国也没有。
耶伦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另一份声明中,明显没有提及的是,两国之间的众多贸易、投资和技术问题当中,是否有任何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中国上周一对计算机芯片中使用的两种关键金属镓和锗实施了出口限制。这两种材料在全世界的供应几乎都出自中国。这一出口管制被广泛视为对美国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的报复,尽管北京并未将此措施定性为报复。耶伦周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面对国民》节目中表示,此举“可能”是报复性的。
北京还准备应对拜登政府可能做出的对中国经济某些高科技领域的投资限制,这一可能性已经过长期讨论。2015年,中国对境外投资实施了限制。北京引导中国企业和家庭不要对美国房地产和欧洲足球俱乐部投机,并推动他们收购某些领域的海外企业,包括飞机生产、重型制造、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其他战略领域。
尽管如此,耶伦周日仍试图对她的访问表现出乐观的态度,她试图反驳有关冲突或许不可避免的猜测。
她说:“把握中美关系的轮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尽管面临挑战,我们的道路并非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