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糊综”多仙品!还有人没看《种地吧》?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昨天发了去,我才发现我号有这么多读者,都在持续追更这档我以为的 " 小糊综 "。(说 " 糊综 " 倒不是说节目糊的意思,而是因为题材小众,既没有顶流加持,也不爱搞热搜屠榜大破圈)

是我唐突了,原来大家都挺好这一口的。

网络梗我爱答不理,母羊的产后护理我逐字逐句学习

既然如此,今天咱们也不装了,分享一些同类的边乐边学边劳动的仙品 " 糊综 ",诚邀姐妹们一起感受知识从脑子穿过,但不知道留不留得下的快感

《种地吧》

首先,这个 " 顶流 " 位置必须得让《种地吧》坐下,作为我安利过好几次的真种地综艺:

十个男青年,花 190 天,一起去种 142 亩地。八块农田、一条河道、三个鱼塘、两栋旧房子和一个仓库,是他们的 " 生产资料 ",以上农业生产活动盈亏自负。

他们的改变,像参加完变形计,从粉嫩爱豆变身种地达人。

节目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生手,技术水平四舍五入等于 0,动什么农机,机主都害怕他们把机器弄坏。

然而几个月过后,大家不仅在种菜种粮上技能点狂飙,甚至还学会了怎么养家禽,怎么做农场基建。

他们还成了小羊奶爸,在经历第一波小羊早产没活下来的 emo 之后,开始学着如何给小羊宝宝喂奶,怎么帮助母羊产后护理。

别的不说,直男喂奶画面还挺和谐的。

这个节目里到处都是知识点,不过没有任何一个知识点会让人觉得是生搬硬套。

他们买了很多玫瑰,修剪未开化玫瑰应该是保留 3~5 根长纸条,不保留叶子,应保留新芽。而绣球花,反而应该掐花,像这种知识点,家里养植物的朋友也能用上。

还有装修里的一些小知识点,由于很多东西是成员自己当木工、瓦工打的架子和橱柜、地砖,混凝土比例应当在 1:3,砖上涂水泥之前需要先浇透。

甚至可以看如何考收割机证:左手负责前进后退,右手负责转向,右手上拉操作杆是提升割台,转速处于 1500 码时启动割台。

网上还有人总结了节目里出现过的,完整版知识点大合集,可以说看完就能无缝衔接搞农业。

我去探班的时候顺嘴问了下第二季啥时候能出,听导演说这种节目的准备周期很长,第一季能搞出来已经来之不易。

很希望有下一季,但估计操作起来阻力还是很大,大家可以先囤着第一季慢慢看,唤醒一下国人自带的农业基因。

《一往无前的蓝》

这档节目本来不在我的射程范围之内,它也并不是今年的综艺。

但因为魏大勋和张彬彬曾经一起上过,两人又刚好同时出现在剧《我的人间烟火》里,所以补档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部综艺,内容和《种地吧》一样朴实无华,就是 6 个男艺人去两个消防站,体验和消防员一样的上班生活。平凡到连张翰在节目里都失去了霸总范,清爽了许多。

他们在节目里经历了不少,把人折腾到精神快要到应激的训练:

站姿,要在衣领上扎一根针,脖子控制得笔直,确保不会被针扎到;体能,看着教官一连串引体向上 + 卷腹绕杠,下来之后气不喘腿不疼。

把一帮人从明星艺人,训练到完全不敢违背纪律之后,就开始动真格了:高楼速降、冲火圈、出动训练、水带负重 ……

由于成员需要参加真实的火警出动,每个人均是严重的警铃条件反射,只要一响,不管你在干嘛,都要出动。节目的知识点,往往就是在成员累到崩溃的时候出现。

他们和正规消防员一样去训练高层建筑水带铺设,陪同前往的消防员科普。

高层之所以灭火难度大,不仅仅是因为建筑高,难攀爬,更因为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所构成的通风口数量太多,因此着火之后更容易蔓延,且浓烟形成速度更快。

灭火实战和作战一样,是多人配合的集体项目,并不是拿着水带水枪喷就可以。

由于高层抢险不能坐电梯,所以是每个人身上背负 60 斤的装备和安全防护,徒步爬 50 米楼,人工铺设灭火设施。

尽管电视剧里,扮演消防员的会把水带晃成拉面,但实际上泡过水的水带会沉到把人拖倒。

去抢险是一回事,抢险过后往往会发现,着火的地方是老楼、简易工棚这些本身就很容易引发险情的地方。他们不仅要面对一片狼藉的现场,还要安抚原本就没有多少财产,又失去了常用物资的受灾群众。

或许如何安装分水阀、怎么电锯破门这样的技术我们用不到,但节目里也提到了一些平时很多朋友想不到的点:

由于火灾这样的突发事件并非经常发生,有些报警人是描述不清自己的情况的。此处划重点,如何准确报告险情,时间地点、程度原因、有无人员需救助、高度、被困几人等等,都是需要详报的细节。

既全方位展示了消防战士们从工作、生活、情感的不容易,还给观众科普了从受灾者视角上需要知道的自救措施,甚至还给油翰去了油,一举三得。

《食万八千里》

前面两档综艺的知识点都比较硬核,接下来说个轻松点的,《食万》绝对不是美食综艺里做得最好的,但它有些我比较喜欢的点。

首先就是选景点特别 " 去网红化 ",有很多是国内边境地区,去离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比较遥远的实地探查。

很多闺蜜们会知道川藏的牛肉好吃,内蒙的羊肉好吃,却并不清楚真正的当地菜系、特色菜、四季物产。

《食万》里讲美食,往往是讲整个产业链。

比如去内蒙古,是从煤矿讲到供能,再讲到烤肉,还顺带讲了羊身上除了肉制品之外的,如羊毛制品等一系列全线开发的轻工业发展。

还有一些特色美食的所伴生的故事,也是零碎又冷门的知识点。

在川藏公路建成以前,藏区物资运输困难,实际上是没有现在的牛肉汤锅里的这些配菜和佐料的,去援建藏区交通的子弟兵们,就是靠吃藏区老乡煮的无配菜纯牛肉锅驱寒。

讲地理、讲生态,自然也会讲一些植物动物领域的知识。

在昼夜温差大的新疆,狼刨坑避暑是日常现象;虫草花和虫草并没有关系,大多数虫草花是人工培育的;雌性蟋蟀不会鸣叫,只有雄性蟋蟀才会叫出声。

嘉宾们的工作,也不仅只是吃好喝好玩游戏。每个地域的文旅,不只是需要推广给大家——

像是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的阴山旅游区,由于很多游客感觉是空旷无人监管的地带,随手烧火烤肉露营,破坏古岩画遗迹,让保护岩画的当地人也有些困扰。

目前出了两季,第二季还在继续更新。唯一的坏处就是看完了会肉瘾大发,很难控制自己点烤串的手。

E 姐结语

不知道大家看综艺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一些 " 戒断反应 ",看旅游慢综艺想起他们拿着 208w 的薪资,还能悠哉旅游,瞬间对节目失去兴趣;看户外真人秀,又嫌弃有些游戏环节过于炒冷饭,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

知识型综艺过去在我这是刻意上价值的代名词,一般我只有在睡不着的时候,考虑拿出来听听催眠。可像《种地吧》这种类型,催眠还真催不了,水培生菜那段我不仅认真听了,还真的在考虑有空的时候可以浅试一下。

这还挺神奇的,虽然常常会有知识都学杂了的困扰,但看的当下,确实还挺解压的。

而且个人口味来说,我很喜欢有 " 糊咖 " 的综艺,很多大红大紫的艺人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起底和解密之后,就像被嗦到毛都变成白色的芒果核,没法再咂出味道。

非要说全员都很熟,还想看下一季的,就是《花儿与少年》。虽然有些人应该是怎么样都回归不了了,可是那可是花学诶,没有的话会真的有点可惜。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