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迫躺平族”:只拿钱不干活,我却更焦虑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撰文| 刘琦

嗨,欢迎关注看天下实验室!《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一起去过有趣而丰盈的人生

“他们或多或少知道,这种状态不会长久,总有结束的那天。”

奈特是一家美国金融科技公司的运营部职员,理论上,他每周需要工作40个小时,实际上,他每天的工作时间连1个小时都不到。

由于居家办公,奈特可以在工作时间做任何想做的事:困了浅睡一觉,无聊了看看电视,空虚了就做些家务。工作对他的唯一限制是不能离书桌太远,因为每当手机弹出任务通知时,他便需要用电脑处理一下。

去年年中,“躺平”(quiet quitting)一词在美国大火,其英文的字面意思是“静悄悄地退出”。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工作与自我实现分开,表现在操作中,就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拒绝牺牲个人时间和精力,追求工作上的完美。更极端的情况下,它还指代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做最少的活。

虽然过上了无数人梦想中的生活,但奈特的心情很复杂,因为他是被迫躺平的。

自从改为居家办公后,出于某种未知原因,奈特的工作量急剧下滑。更令人咋舌的是,哪怕每天在家躺平,他还是挺过了年初的大裁员,甚至获得了加薪。只是奈特有时会觉得自己像窃取了公司财富的盗贼,为此感到惴惴不安。

“我对干活本身没意见,但问题是没有人给我派活。”

美国职场中,奈特并不孤单,有一群和他相似的人,意外跌进了被迫躺平的尴尬处境。他们一边享受着被雇主“遗忘”的自由,一边经历着内心煎熬,担心自己终有一日会与社会脱节,或者技能退步,失去竞争力。

当年轻人常把“摆烂”放在嘴边时,躺平可能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容?易。

01

 感觉自己被落下了

大多数“被迫躺平族”们能达成一个共识:领着工资不干活,并非可以百分之百安心享受的事情。

以某金融公司的数据工程师查理为例,入职第一年,他的工作其实相当繁忙,但自从5年前得到最后一次晋升后,他的工作量便开始下降,然后进入被迫躺平状态。查理虽然认为目前的状态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但也没有很强的动力改变现状。

“我感觉自己被落下了,有时希望可以跳槽到另一家公司。”

查理的公司采用混合工作制,一周有三天时间坐班,两天时间居家办公。居家办公时,他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工作。坐班同样清闲,以至于他可以每天在办公室阅读两章小说并安心地睡个午觉。因为采用混合工作制,办公室一般也很空,不存在“同辈压力”。

最近,查理听同事说公司可能会裁员,对此他并不太担心,甚至认为这是种解脱。

“我甚至希望被裁,然后拿到一个很好的离职赔偿,改变现在的工作和心态。”

很多被迫躺平族存在着同样的焦虑。论坛上,一位工程师称,在享受一段时间小工作量带来的自由后,他忽然发现忘记了某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现在,哪怕是在家躺平,他也会刻意给自己安排一些练习,以免让技术变得生疏。

另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事务代表写道,她每天只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天的任务,虽然很安逸,但经常觉得内心不安。

“整天无所事事让我觉得工作缺乏价值感。”

职场专栏作家艾莉森·格林向新闻网站Vox表示,对被迫躺平族来说,心情复杂并不罕见。他们要么感到内疚,要么觉得无聊,还有人因为担心被抓包而变得敏感多疑。

“他们或多或少知道,这种状态不会长久,总有结束的那天。”

格林表示,该群体还可能面临社交压力,尤其是在身边同事都工作过劳的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为自己招来怨恨。为了不被排挤,奈特每月都会参加公司组织的社交活动,并努力和同事们搞好关系。好在,大家目前看起来都很喜欢他。

02

让躺平更容易

稍加观察便不难发现,这些被迫躺平者大多有一个共性,即不是居家工作就是正在践行混合工作制度。汤姆是一家美国企业的销售,与奈特和查理比,他的情况更加极致。

目前,汤姆在英国定居,但出于管理疏忽,他的公司一直以为他在美国肯塔基州。为了不引人生疑,每当同事问汤姆周末做了什么,他都会回答“去看了肯塔基德比(赛马比赛)”或诸如此类的答案。

汤姆属于少数不会感到纠结的被迫躺平者。选择工作时,他只会挑底薪较高的,因此就算不能完成绩效,也能凭基础薪资过上还不错的生活。对此,他心里没有任何内疚,甚至表示自己的精神很健康。

“我以前努力工作过,后来发现不值得。”

由于缺乏直接监管,远程或居家工作让躺平变得更加容易。而且因为在家躺平十分舒坦,所以人一旦陷进这种状态,便很难主动从中抽离。诚然,被迫躺平者只占远程办公群体中的极小比例,但专家大胆预测,未来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增加,因为越来越多美国公司都更加倾向于居家办公了。

6月9日,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第6大道的一栋大楼里,办公套房空置。

(IC photo 图)

斯坦福大学专门研究远程工作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布罗姆向CNBC梳理道:

2019年,美国只有5%的全职工作支持居家办公,到了2020年4月和5月,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一比例骤然上升至60%。这也就是说,仅用两个月时间,支持居家办公的岗位增长数量,几乎与过去40年间的增长量持平。

在美国正式宣布结束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后,这一比例又渐渐回落并稳定在25%左右。虽然经历了大幅下降,布罗姆强调,同2019年比这仍旧相当可观,相当于增长了四倍。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青睐远程办公的原因,是雇主和雇员都发现了这种工作模式在保护健康之外拥有更多好处。对于雇员来说,居家办公不仅可以节省通勤时间,还可以让自己的日程安排更灵活,比如能够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或错峰预约医生。

对雇主来说,居家办公现在已经成为一项福利,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更重要的是,这种工作模式还可以帮助企业节省租金,或者从劳动力更加低廉的国家和地区招聘员工,进而减少了开支。

此外,越来越多企业采取了混合工作制,居家工作几天,然后坐班几天。据招聘网站ZipRecruiter数据,目前该平台39%的在招岗位都支持混合办公。

03

“中层领导”的消失

值得强调的是,远程工作和被动躺平之间只是存在正相关,并不是因果关系。毕竟,如果拥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监督系统,边挣钱边摸鱼在任何企业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在一个正常领薪水却什么都不做的人背后,肯定存在着更加复杂的原因。

有些情况与工作岗位本身有关:

也许一个人所属的项目不再是公司的发展重点,进而受到冷遇;也可能是一个人被招进来太早了,还没等到让其施展才华的时刻。有些情况则与职员个人有关:可能是一个人的工作速度太快了;或者他真的很擅长于偷懒。

除了工作岗位和雇员以外,领导也对这种情况负有很大责任。格林表示,

“被迫躺平者的上司不是与基层过于脱节,就是领导能力差,不知道如何进行改变。当然,有些老板认为只要公司整体上是盈利的,就没必要理睬细枝末节的事。”

还有一种可能是“中层领导”的消失——这也是美国企业的新趋势。过去几年里,Meta将不少中层管理人员降为基层产出者,使人员架构变得更扁平。马斯克也曾要求中层管理者亲自编写代码,“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但问题在于,中层领导消失后,高层往往不能和基层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因此失去对基层的监督,造成被动躺平。

鲍勃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工程师,自打一年前入职以来,一直处于被动躺平状态。造成鲍勃处境的原因有很多,最首要的就是他所在的部门远没发展到需要工程师做事情的阶段。于是,鲍勃每天会在办公室研究自己的项目,不想工作时,他就出去游个泳,爬个山,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变多了。

鲍勃表示,他的上司每天都忙于各种会议,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和自己进行一场主题模糊的谈话外,压根没关注到他无所事事的状态。有时,鲍勃甚至怀疑上司也是“摸鱼大师”,实际上没做任何工作。

“虽然我有时感到内疚,但告诉一家跨国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并不是我的工作。”

鲍勃说。对此,躺平(quiet quitting)一词的发明者、知名招聘专家布莱恩·克利里表示认同,“归根到底,被迫躺平是公司、领导的责任,他们应该知道谁在做什么,产出在哪里。”

04

年轻人的工作反思

最近,被迫躺平者之所以能在美国掀起一小波讨论,也与一种社会风气脱不开干系:越来越多人想要在工作中躺平了。

躺平概念在美国的爆火始于去年的一则短视频。2022年7月26日,名为“Zaid Khan”的TikTok用户上传了一个17秒的视频,在钢琴音乐和纽约街景的映衬下,他开始娓娓道来。

“我最近听说了一个叫‘quiet quitting’的词,它并不是指真的辞掉工作,而是指放弃想要超越一切的想法。你仍在打卡上班,但不再相信工作必须是你的生活,因为事实不是这样,你作为人的价值不应该被劳动力所定义。”

视频发布将近两周后,《卫报》刊登了题为“为什么全球都在流行做最少的工作”的文章,几天后,《华尔街日报》同样跟进报道了此事。但引发最多讨论和骂战的还是CNBC嘉宾凯文·奥利里,他在节目中批评躺平者是loser(失败者),并指这种风潮“比新冠病毒还可怕”。

盖洛普进行了一项民调,发现美国职场中50%左右的雇员都持有躺平心态,与过去20年的水平相当。不过在35岁以下群体中,表示自己“投入工作”的受访者比例,在2019年至2022年间下降了6%,变化明显。

盖洛普认为,除了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感和不满于雇主提供的待遇外,疫情也造成了年轻世代对于工作的厌恶。尤其是居家办公完全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这样的大背景下,被迫躺平族的出现,为疲于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丝希望,甚至成为释放压力的出口。因此,看到那么多过上“梦想生活”的人频频抱怨“躺平不好受”,一些网友感到了愤怒,开始谴责起来。

对此,招聘专家克利里表示,深陷被动躺平状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拿着薪水什么都不做听起来是很爽,但那种与现实的脱节感,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明白。”

关于要不要躺平、什么才是“最好的”工作心态,以及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人们也应该享有选择的自由。不过,舆论对于躺平和被迫躺平的争论也反映了一个积极信号:年轻人终于开始思考工作之于生命的意义了。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原来躺平这词也是抄作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