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表示,中国目前各级政府债务缠身,人口老化严重,又因战狼外交加大与美国及美国盟友的分裂,而致外国直接投资减少;40年来中国大举投资工厂、摩天大楼及道路桥梁,而让经济飞速成长的发展模式不再管用,一切经济工具都告无效,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持续放缓,恐永远无法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华尔街日报(WSJ)20日报导,国际货币基金(IMF)将中国未来多年的GDP成长率,下修到估计不到4%;设在伦敦的「资本经济学」(Capital
Economics)机构预测,中国经济成长到2030年将跌到2%左右,中国势将无法由中等收入国家之列毕业,也意味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疲弱难振 中国进艰难期
报导指,以往对中国经济垮台的预测都失准;中国勃兴的电动车、再生能源业足资提醒,其产能仍足以支配市场;与美关系紧张或能刺激中国加速科技创新,如人工智慧(
AI)及半导体;假如愿意,北京仍有杠杆可以刺激经济,例如扩大赤字开支。
即便如此,经济学界普遍相信,中国已进入远为艰难时期,以往振兴成长的方法,现在收效愈来愈少。
房市泡沫 经济前景惨淡
新冠疫情前,一些迹象已经很明显;北京当局以往靠着增加举债、畅旺的房市,来维持经济继续成长;中国起初围堵疫情成功,美国消费者又增加防疫开支,进一步掩饰中国的经济困境。但现在房市泡沫已爆破;西方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大减;中国的负债已来到无法撑持的水准。
中国经济前景近几个月愈发惨淡。制造业活动已然紧缩,出口下跌,青年失业率来到历史新高;中国最大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濒临倒债,整体经济已陷入通缩。
成长停滞 中恐比日更惨
一些经济学者预测北京若无强势经济振兴、设法提升民营企业来吸收风险,那么中国成长趋缓将滚雪球般陷入长期停滞如1990年代的日本;但与日本不同点在:中国尚未跻身富国之列,就陷入停滞与通缩。中国2022年人均收入来到1万2850美元,还不到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最低门槛值的1万3845元。
对外强势 升高冲突风险
中国经济走软也会斲伤民众对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支持,但目前没有迹象指出有组织的反对。一些美方学者担心北京对经济趋疲的因应之道,是对内升高镇压,对外更为强势,升高冲突的风险,包括出兵武统台湾。
GDP衰落 劳动人口萎缩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能勃兴40年,靠的是高到异常的投资国内基建等硬体资产,2008到2021年间每年占约GDP的44%。相形下全球平均值为25%,美国约20%。但目前过度投资的弊病变得很明显,中国空房率2018年来到约五分之一;海南省丹州高铁站斥资550万美元兴建,却因需求量稀少从未投入使用,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民营企业的资产投报率已由五年前的9.3%下降到现在的3.9%;同时中国的劳动人口萎缩,生产力成长大幅减缓,由1980年代到2000年代初,生产力成长贡献中国GDP约三分之一,但过去十年间降到不到六分之一。
地方举债 今年逾9兆美元
中国许多地方的因应之道是举债建设,2022年各级政府及国营公司的总负债已来到GDP近300%,许多债务是各地市府所借,目前遭北京限制,只能靠资产负债表外工具来融资,据估今年债务将超过9兆美元。
经济学界指出,最明显解方是中国转向提倡消费者开支及服务业,让中国经济更平衡,类以美国及西欧经济体。但习近平及其亲信向来怀疑美式消费,视其为浪费中国时间,没能专注在提升工业产能,以备可能与西方发生冲突。
中国高层也担心释权给人民做更多决定开支,将削弱国家权威,另无法产出北京乐见的成长。
习近平班子加倍投资于让中国成为更大的工业强国,扶植政府乐见的产业如半导体、电动车及AI。外国专家并不怀疑中国在这些领域能取得进展,但光这些不足以拉抬整体经济,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供千百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