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渤不扛票房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条电影

引子

演员扛票房这事儿吧,其实挺抽象的。

演员对票房有没有影响?那肯定有,而且还很大。同一个片子,是吴京演还是王京、李京演,最后的票房必然有差。

但如果过分看重这一点,又会常常被打脸。

吴京、沈腾作为国内“扛票房”的两大旗帜性代表,这个暑期档的两部新片票房都很一般,尤其沈腾那部《超能一家人》,扑街程度堪称年度惨案。

所以啊,脱离电影质量来谈“扛票房”,自然是没有意义的。

回到标题,“为啥黄渤不扛票房了?”有人一定问了,我渤哥暑期档三部新片,《封神1》《热烈》《学爸》,票房加起来奔40亿去了,你管这叫不扛票房?

这里就要强调一下,我在聊一个演员扛不扛票房的时候,到底想聊些什么?

两个词,记忆点与存在感



这意味着,一个演员在一部电影中,是否有那些微小的、具体的记忆点,以及那些宏观的、整体的存在感。

如果两者皆无,那么哪怕这部电影大卖特卖,在我看来也跟这个演员没多大关系。

由上到下:《热烈》《封神1》《学爸》

从这个角度,再看黄渤暑期档这三部新片:

《封神1》卖得最好,但黄渤的存在感也是三部里最弱的,这当然和戏份不多直接相关,出彩的重头戏都在其他人身上。同时姜子牙的喜感设计也反响平平,与电影的整体基调不在一个频道,这都是黄渤吃亏的地方;

《学爸》他是绝对的C位,但这个角色实在是太“黄渤”了,搞笑和煽情都没什么新鲜感,看完就忘;

这里面黄渤唯一带给我记忆点的,是《热烈》。

作为双男主之一,黄渤饰演的教练实际上是电影真正的叙事核心,那段拿五万块跟王一博分道扬镳的吃饭戏,看完一直记得。也正是这场戏,让这个俗套的逆袭大叔形象一下子丰满许多,黄渤精湛的表演功不可没。但就整部电影而言,这样的记忆点又实在屈指可数。

整体来看,三部新片,快40亿票房,但黄渤在其中的记忆点和存在感,确实都挺一般的。所以,我所谓的“黄渤不扛票房了”,或许可以这么理解:

记忆点少也好,没存在感也罢,最终指向的,其实就是人物魅力的全面缺失



而对黄渤来说,这种魅力的丧失,也并非是从这个即将过去的暑期档开始的。

往前推,2018年暑期,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名利双收;2019年春节,主演《疯狂的外星人》大卖20亿+。

自这之后,黄渤就没什么能让我记住的角色了。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今天想讨论的。因为,这与黄渤个人有关,又不仅仅与黄渤个人有关。

我拆分了一下黄渤的核心气质,咱们一点一点,慢慢聊。

1.

“丑”

黄渤刚火那几年,“丑”是主要的标签之一,晋升一线后其实就很少提及了。

很多人可能下意识觉得,“丑”是喜剧演员的优势,但如果我们掰着指头数数,凡是能演男一女一的喜剧演员,其实国内国外真没几个丑的,单看现在国内的几位:

葛优、徐峥、沈腾、黄渤、王宝强、邓超、雷佳音、魏翔、贾玲。

这里面,真能贴上“丑”这个标签的,应该就是黄渤、王宝强和魏翔了。

不过相比黄渤,另外两位在喜剧上都有自己比较鲜明的辨识度:

王宝强从“囧”系列到“唐探”系列,打的是装疯卖傻的直来直去;魏翔的神经刀气质,也是差不多的逻辑。

而黄渤的“丑”,卖点是什么?显然就要抽象、模糊

很多。

由上到下:《学爸》《唐探3》《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有人说,渤哥早就不走“丑”这个路线了,这话其实还真不假,但细想想:

对徐峥、沈腾这种颜值底子不错的演员,中年发福对喜剧效果可能还有加成。黄渤就恰好反过来,现在肯定是比过去精致多了,但相应的,也没有过去那么有喜感了。

而且,“丑”对这些男一、女一喜剧演员最大的限制是:

演爱情戏,很容易就尬得一批。

徐峥、沈腾、雷佳音,甚至60多岁的葛大爷,近期拍喜剧都还在拍爱情。反过来,王宝强、魏翔的喜剧就几乎不怎么涉及感情戏。

黄渤呢?其实也能看出来在尽力规避爱情戏,这两年的作品清一色都是离异或丧偶的前夫设定。但说真的,黄渤和美女谈恋爱,总还是觉得别别扭扭:

《学爸》是美女医学博士嫁给了他这个社会小老板,怎么想都不让人信服,《热烈》《外太空的莫扎特》演他前妻的是齐溪和梅婷。

再往前,《被光抓走的人》是谭卓,《一出好戏》搭的是舒淇,《记忆大师》是徐静蕾,《心花路放》是袁泉,《亲爱的》是郝蕾,《101次求婚》是林志玲,《假装情侣》则是江一燕。

不数不知道,黄渤搭过的女演员,演过的爱情戏,还真不少。

由上到下:《一出好戏》《101次求婚》《假装情侣》

平心而论,十年前精瘦的渤哥,

和美女谈恋爱还没后来那么违和

但咱们客观说,上面搭了那么多女演员,真正算得上效果不错的,应该只有《亲爱的》和《被光抓走的人》吧。

偏偏那两部,一个是离异的两口子一起找孩子,一个讲的是爱情已死、一地鸡毛的中年夫妻……

要么跟爱情没关系,要么就是爱情的反面。

十年前《心花路放》开始演离婚男,中间则是演各种感情不顺,到这两年,连着三部都是刻意规避爱情的“前夫哥”。

所以啊,拍不了爱情戏,真的是号称戏路很宽的黄渤一大致命软肋。

这么看,最会用黄渤的,还是宁浩

,“疯狂三部曲”+《无人区》个个出彩,而每一部,还真的都是零感情戏。

《亲爱的》

2.



苦,是黄渤的第二种核心气质。

年轻时候,黄渤演的基本都是底层草根

,所以苦是苦逼中透着倔强不屈的那种喜感,宁浩和管虎都在强化他这份气质。

后来,影帝拿了,50亿、100亿、150亿票房节节攀升,除了宁浩《疯狂的外星人》,黄渤基本不再演草根,差不多演的都是中产或小市民

了。

于是,那份苦就从苦逼,变成了苦闷。

这里问题就来了,因为苦逼可以苦中作乐,但苦闷,大概率是作不出什么乐子的。

所以,苦闷的黄渤,在《亲爱的》《记忆大师》《被光抓走的人》中是形神兼备、塑造精准的。但只要涉及喜剧类型,那份苦闷就变得拧巴起来。

苦逼的搞笑,是依靠那种内在的旺盛生命力。而上有老下有小的苦闷中年,可能因为太过写实,连搞笑都透着股辛酸和较真儿,哪怕笑出来了也是一脸苦笑。

《热烈》中,小岳岳吐槽黄渤“丑”,说“长得像个蟾蜍”。要是年轻时的黄渤我可能还会笑,但一联想到片中黄渤那张苦闷中年一脸落魄、不得志的面孔,这种人身攻击式的吐槽只会让我觉得,人生已经足够悲凉,你俩何必如此……

《热烈》

当然,苦闷让人笑不出来,除了黄渤的个人气质,也有时代的因素。

过去,苦逼的黄渤能把我们逗笑,因为背后旺盛的生命力,与奋进向上、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是自成一体,相辅相成的。

现在,苦闷的黄渤让我们笑不出来,也是因为,经济下行,前途灰暗,生活已经够苦的了,还要继续看苦闷的黄渤在大银幕上各种被现实毒打?

可算了吧。

《被光抓走的人》

3.

高情商

高情商,是黄渤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另一个核心气质。

其实这个标签的开始流传,差不多和黄渤整个人气质的中产化是同一时间。因为所谓的高情商,背后指向的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气定神闲、运筹帷幄,都是中产甚至再往上的阶层词汇。

当高情商在戏外成为核心气质,就意味着黄渤在戏内,也离草根渐行渐远了。

不过这都是我马后炮的总结,没什么实际意义,关于黄渤的高情商,我真正想聊的还是:

黄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我想没有多少高情商的人,是真正在享受、欣赏自己的高情商的。

高情商背后,一定是一颗温柔的内心,情绪稳定,头脑清醒,没有太多侵略性,且充分顾及他人的感受。

所以,黄渤的高情商不止体现在得体的回应,更表现在只要有他在,这个场子就不会冷,妙语连珠、活络气氛等等,都是他所擅长的。

《热烈》路演

但与此同时,这类高情商的人,往往也都会刻意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当一个人太懂得强装得体有多累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刻意与他人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对外表现出一种得体、但有距离的冷感。

或者说分寸感。

我疫情前采访过黄渤,他给我的整体印象,就是这样一种冷感和分寸感



既不会两三句话打发你,但也不会随便跟你掏心掏肺。每个问题都回答得很真诚,但你也看不出他真正的情绪,要说那回答有多少干货有多少料,也没有。

记得采访完我感慨,这就是标准的职业明星啊。

《封神1》路演

那么,黄渤这种高情商,对他的创作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在我看来,这可能会让他陷入到讨好自己、讨好观众与讨好片方的三重平衡与纠结之中。

纠结的结果,就是不上不下的温吞



聪明如黄渤,一定知道喜剧其实早已不太适合现在的他了。但不管是自己做导演,或者做监制,还是只做演员,掌控力有强有弱,他似乎还是会为观众喜好考虑,为片方回本操心,于是结果就是始终丢不开喜剧,没法真正做割席。

《一出好戏》如果砍掉那些刻意搞笑和迎合观众的三俗,《学爸》如果能在现实映射上走得更远,票房可能会受点影响,但两部作品就可能真的会被时间留存——我想,后者才是黄渤个人更想要的吧。

看看王宝强,《八角笼中》就跟喜剧的王宝强彻底分道扬镳。

但这就是黄渤。这就是高情商要承担的后果。

黄渤、王宝强

最近的新闻,黄渤又因路演高情商回答上了热搜,观众现场质疑去年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为什么那么烂,黄渤一番回应被称赞。

我把黄渤的回应打在下面,整个看下来,我就一个想法:

做个高情商的人,说那些高情商的漂亮话,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是真的很累啊。

我们都是普通人,会面临高、面临低,面临失误,或者面临有一些选择,甚至像有一些题材,你不去尝试,就会永远站在原来的地方。去尝试,它就有可能会成,有可能不会成。

我没办法永远站在原地,往前走一步,都有可能是一个分岔路口。我有继续往下走的必要,我有我自己的追求也好、选择也好,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当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在思考,自己也在判断,当然也感谢你们一路的陪伴。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永远是在一马平川的路上,都是希望有一些不同的寻找、不同的尝试,当然,人也不可能永远走在上坡的路上,无论起伏,都是我的人生,我都要面对它。
我们都是普通人,会面临高、面临低,面临失误,或者面临有一些选择,甚至像有一些题材,你不去尝试,就会永远站在原来的地方。去尝试,它就有可能会成,有可能不会成。

我没办法永远站在原地,往前走一步,都有可能是一个分岔路口。我有继续往下走的必要,我有我自己的追求也好、选择也好,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多,当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在思考,自己也在判断,当然也感谢你们一路的陪伴。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永远是在一马平川的路上,都是希望有一些不同的寻找、不同的尝试,当然,人也不可能永远走在上坡的路上,无论起伏,都是我的人生,我都要面对它。

《学爸》路演

4.

意义

顺着高情商,我想再补充一点,黄渤,是一个追求意义的人。

这是他和其他喜剧大咖很不一样的地方,葛优很随和,徐峥很精明,王宝强很朴实等等,这其中,和沈腾的对比最为明显。

说起来,沈腾算是在国产喜剧领域,接棒黄渤的那个人。

都擅长演小人物,不过沈腾就像是黄渤的反面,黄渤是打不死的苦中作乐,沈腾则浑身透着一股满不在乎的松弛劲儿。

所以,沈腾虽然如今是国内喜剧第一人,但我从他身上似乎也感受不到多少野心和上进心。

他在所有作品中,差不多都是类似的风格和模样,“吊儿郎当”,满不在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毫不费力,观众就能笑半天。不管什么类型的电影,沈腾一来,都能瞬间被他的松弛劲儿影响。

这是沈腾的魅力,或者说天赋。

《超能一家人》

相比沈腾轻轻松松

的天赋碾压



黄渤后天努力的成

分看上去就

要多很多。

做个不负责任的比较,如果说沈腾只是把拍电影当成一份普通的工作,那黄渤或许更把电影当做神圣的事业。

所以他会在乎表达,会追求意义。

他会对第一次做导演的《一出好戏》百般雕琢,讨好观众的基础上,表达尽可能做到了最深刻;会不愿意浪费拍戏间歇和不拍戏的时间,做绘画、陶塑等其他艺术的尝试等等。

在作品的选择上,也能梳理出他的意义追求。近五年来,国产电影整体不太景气,黄渤的个人代表作不多,但抛开那些不得不演的硬核主旋律,细分析,每一部似乎都还是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意义:

《疯狂的外星人》《被光抓走的人》《外太空的莫扎特》都是国产软科幻的尝试;

《夺冠》《热烈》都是国产体育类型的尝试;

《封神1》是国产魔幻类型的尝试;

《风平浪静》《学爸》两部监制,都来自他发起的HB+U新导演计划,是作为圈内前辈扶持新人创作者的尝试。

《夺冠》

说实话,追求意义这个事儿,和高情商一样,都挺累的,好多时候,结果也不一定理想,更可能是出力不讨好。

就像,会有观众质问黄渤为什么拍烂片,但我也怀疑,未来是否会有人站起来问沈腾,《超能一家人》为什么那么烂吗?

怕是不会。大家看沈腾,就是图一乐,哪怕电影烂,也大概率不会怪罪到他头上。

但对黄渤,观众似乎天然就是会高要求,你是影帝,你是票房保证,你是高情商,你不能拍烂片,你要有创新,等等等等。

一个完美主义

的演员,可能就是会有完美主义的观众。

5.

未来

到明年,黄渤就50岁了。

虽然出道晚,但也在这个圈子摸爬滚打20年了。未来,黄渤还是不是中国电影的扛票房主力?更多可能还是要看类型、情绪价值和整体质量。

不过,以我个人的看法,他应该适当放下高情商带来的压力,做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了。

更具体的建议是:

不要拍喜剧了,除非导演是宁浩;

回归小人物,塑造真正复杂的角色,“绝境求生”的角色,即便国内的环境肯定会对尺度、深度有所限制。

比如还是待映状态的《涉过愤怒的海》,里面的黄渤,很可能是过去十几年都未见过的黄渤。

《涉过愤怒的海》

结语

其实啊,我们这种业余旁观者,给人家专业人士提建议,这事儿本身就是瞎说瞎听,做不得数。

单是客观存在的信息差,就会让我们这些外行的很多判断失去意义,继而显得幼稚。

只能说,拍电影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在中国拍电影,又尤其复杂。

还是祝福黄渤。

像他这样仍在坚定追求意义的电影人,确实不多了,尤其是他们这一批中流砥柱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