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气预报,明天甘肃省张掖市会下小雨。
这对这座今年饱受干旱折磨的城市来说,是相当难得的好事——尽管雨量不大,缓解干旱的作用也不会大了。
而这次干旱可不是局限于张掖市,其影响范围是相当大的,时间也很长。
今年6月1日至8月27日,新疆中东部和南疆盆地地区、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等地近3个月的累计降水量不足25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新疆大部、内蒙古西部和中部、甘肃西部和中部、宁夏大部、青海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以上,其中新疆中东部和南疆盆地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少50%以上。
也就是说,很多地方的降水量近乎腰斩。
对比同期经历极端降水天气的京津冀地区更为明显,像河北保定7月30日降水256.8毫米,这么一天降水量就是很多西北地区这三个月降水量的十倍。京津冀强降水有着北京这个流量放大器所以得到了更多关注,而西北更像是流量黑洞,干渴了这么久在网上声音不大。
这么长时间的旱灾,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截至8月17日,全国有2003万亩耕地受旱,草场受旱3.17亿亩,约有1万人、6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就分布在西北地区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地。
甘肃一些地区玉米灌浆期降水很少,有可能导致减产六七成。截至8月25日,干旱造成武威、金昌、张掖等10个市(州)的31个县(区、市)、90.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286.8万亩,其中成灾148.6万亩,绝收24.3万亩;有1.4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1.45亿元。
至于有些人以为的降水线北移,只能说在西北干旱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当然,这个西北干旱区指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祁连山–昆仑山以北,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的广大西北内陆干旱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也和本次干旱的区域大致重叠。
这一区域1960-2020年降水量也以9.32mm/10年的速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另外,1960-2020年,西北干旱区的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这就导致这一区域内的冰川融化,在过去的60多年中,冰川面积减小了18%。于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北干旱区山区来水量增加了。
然而近年来大众印象中降水很多的河北、山东、河南省,近几十年的年降水量其实是下降的,但极端降水增多了。
这说明气候变化对北方的降水影响是不一样的,而且可能迥异于大众认知。河北、山东和河南在逐渐变干,但是极端降水增多了。按理说西北干旱区在变湿,却有了今年这样的旱情。
只能说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气候现象越来越常见,需要更多手段来应对,甚至需要投资更多水利基础设施——留给基建狂魔的时间不多了。
至于所谓“重回汉唐”,当个段子得了,毕竟现在和汉唐社会结构都有很大不同,不能刻舟求剑。更何况汉唐强的是人,如果只知道依赖气候而不自强,那么好的时代也不会创造出来。
更何况对于我们这样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变的国家来说,气候变化更像是挑战。最近的应急会议,一边要应对西北的旱情,一边要应对东南方向又来的台风“苏拉”。
所以还是清醒一点,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气候变化共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