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之后,又一个被群嘲的男主诞生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国产剧男主角,越来越招人烦了。

《东八区的先生们》中的张翰。

用一句「我妈从小就跟我说,瘦的好看,胖的好使」,直接让人生理不适。

《谢谢你医生》中的白宇。

身为医生,前辈们都等着他开会时,他却在自我陶醉地煮咖啡。

《我的人间烟火》中的杨洋。

不用多说了,今年夏天的黑红顶流。

而这些男主角之所以广受恶评,都离不开人设问题。

自恋,以自我为中心。

被贴上了「普信男」的标签。

连带也拖垮了剧集的口碑。

最近,又有一部新片面临这样的情境。

男主角同样被骂「普信男」。

也同样导致作品被打差评。

可这本身却是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名导力作

鱼叔第一时间看完全片后,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男主被骂冤不冤——

《红色天空》

Roter Himmel

不得不说,从人设来看,这部电影的男主莱昂的确集齐了「普信男」的特质。

第一,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莱昂是一名作家。

虽说没写出什么名堂,但却已经摆起了大作家的姿态。

只在乎自己的作品,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目前他正在写第二部小说,但并不顺利。

为了更专心,他住到了好朋友的海边度假屋里。

但已经有人先一步住了进来,是朋友认识的人。

莱昂一听就急了。

「我需要安静」

「我需要一个地方不受干扰地工作」

明明还有别的房间给他用,他却自顾自地越说越气。

仿佛整座房屋必须专属于他,地球必须绕着他转。

第二,傲慢刻薄。

其实,莱昂和大多数靠文字吃饭的普通人没有差别。

但他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评判他人

首当其冲就是提前住进这栋房子的娜迪亚。

比起莱昂每天对着稿子愁眉苦脸,娜迪亚是一个非常潇洒自在的人。

她白天在海边卖冰淇淋,晚上回家就和海滨救生员共度春宵。

正因如此,娜迪亚在莱昂看来就是闲人一个。

某天,娜迪亚提出想要读一读莱昂的小说草稿,帮他找找灵感。

却被莱昂阴阳怪气回道:

「菲利克斯的母亲有一位保洁

我和她说了我写的一个故事,听完她只说了一句有点矫情」

言下之意,娜迪亚和那位保洁一样,欣赏不来他的作品。

虽然后来他还是让娜迪亚看了自己的小说。

可因为没有得到正面的反馈,他恼羞成怒,对娜迪亚极尽贬低:

「她当然看不懂了,不就是个卖冰淇淋的!」

而娜迪亚的救生员情人,也被莱昂怼了。

一次,他来到度假屋和众人一起吃饭。

席间讲起了自己的情感故事。

结果又被莱昂一顿挑刺。

因为在莱昂看来,救生员就是个大学都没上过、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这样的人还在自己面前夸夸其谈,简直是笑话。

于是莱昂开始对救生员阴阳怪气,对他的职业冷嘲热讽。

第三,好为人师。

莱昂生动示范了什么叫「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哪怕是根本不了解的领域,他也要教别人做事。

好友就深受其害。

好友之所以和莱昂一起住到度假屋,是为了创作摄影作品用来申请学校。

这本是最正经不过的事情,但还是被莱昂怼了。

「你的主题是什么?」

「水。」

「水?这算哪门子主题?」

言语间充满了不屑。

后来,好友选定了拍摄方向——看海的人。

他兴致勃勃地和莱昂分享自己的想法。

莱昂却觉得是个笑话,张口又是一连串嘲讽:

「如果你拍看海的人的肖像,那他们其实在看你。」

「他们知道你在拍照,所以不是纯粹在看海。」

总之把好友的创意贬得一文不值。

这部电影,的确是充分拿捏了人性。

既让「普信男」暴露本性,又让他被疯狂打脸

姿态有多高傲,打脸就有多响亮。

首先,莱昂一直将自己无法好好写作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

要么怪屋顶漏水,要么就怪同住人制造噪音。

可真的只有他一个人了,就能好好写了吗?

莱昂会先装模作样的码会儿字,然后起身玩一会儿球。

接着到屋子里转悠一下,听点音乐,喝点东西,再翻翻别人的东西。

最后发现好友回来了,就一个飞奔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装作无事发生。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像极了大人不在家就不好好写作业的小学生。

其次,关于自己的小说,莱昂一直坚称是别人不懂欣赏,绝不是他写得不好。

但实际上呢?

作为专业人士的出版商在看了他的初稿后,直接亲自来到度假屋。

不是写的太好了,需要当面表扬。

而是几乎整篇要推倒重来

还有那些被莱昂瞧不上的人,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事实是,正相反。

娜迪亚可不是莱昂口中「只是个卖冰淇淋的」。

她实际上是马尔堡大学的博士生,而专业是文学研究。

这所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她可以非常自如的和出版商聊「爱的震动」「表征」这些专业的文学名词。

也可以脱口而出晦涩的诗歌。

娜迪亚之所以会在这里卖冰淇淋,纯粹就是来散散心。

当大家围坐在餐桌前,伴随着夏日傍晚的蝉鸣声,陶醉于娜迪亚的诗歌中时,只有莱昂坐立不安。

我想在莱昂耳中,这些优美的词句变成了针对他一人的讽刺。

而好友那些被莱昂嗤之以鼻的照片,也毫不意外地得到了出版商的赏识。

对方甚至还主动提出帮助他优化作品集。

而这一切在写作遇到瓶颈的莱昂眼里,又是一个讽刺。

至于被瞧不起的救生员,也绝不是脑袋空无一物的人。

当莱昂好友与出版商讨论照片如何排版才能更好地诠释出背后内涵时,救生员的想法竟然与出版商达成了一致。

男主被打脸,看起来很爽吧。

但如果单纯将本片当作是一部对「普信男」的批判之作,那就稍显肤浅了。

毕竟《红色天空》是一部能够在柏林电影节斩获评审团大奖的电影。

本片的导演克里斯蒂安 · 佩措尔德的作品中,总是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

同时他也十分关注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实际上,这部电影里的莱昂,恰恰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他很容易陷入自我内耗。

对一切事情都能挑刺批判一番。

好像永远不能彻彻底底地放开,让自己真正开心一会。

一次又一次的打脸迎面而来,你以为莱昂就会醒悟?

并没有,他只会继续抱怨。

甚至在应激中变得更加敏感,情绪极度不稳定,不停地误会、伤害着身边的人。

直到娜迪亚也爆发了:

「你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现吗?

你注意到任何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了吗?

地球不是绕着你转的!」

这类人群在当下社会并不少数,莱昂只是一个缩影。

至于造成这种心里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鱼叔看来,就是不平衡

其实莱昂表现「普信」的原因,反而是他的不自信。

莱昂十分清楚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只是他不愿意接受现实,总觉得自己能够闯出名堂。

但天不如意,无论如何努力,他甚至连合格的标准都难以达到。

与此同时,莱昂身边还存在着娜迪亚和好友这样松弛的人。

一种名为「凭什么」的不平衡心态就顺势产生。

于是,莱昂就会通过贬低他人来拉高自己。

就像他会揪住救生员的职业,甚至揪住别人的一点点口音,就肆无忌惮地嘲笑。

因为唯有如此,他才能短暂地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强」。

而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则是社会价值获取途径的改变

电影中就有一段莱昂与好友关于工作的讨论:

「你为什么总说写作是工作?修屋顶是工作,还有修车、做饭、洗衣服 ... 这些才是工作。」

「写作不是工作吗?」

与修车、洗衣、种地等相比,写作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作。

延伸出来,它所代表的就是各种依赖于脑力创造的职业。

一方面,不具备一套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另一方面,并不是多劳就能多得。

正如影视圈内的编剧,拿着不多的薪酬,还要被迫服从各种不公平的行业潜规则。

甚至到头来自己的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或是署名权都被剥夺。

付出得不到对等的回报,于是很多人就会陷入一种焦虑之中,形成精神内耗。

而当这种内耗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

像电影中,莱昂总是下意识抗拒像是拥抱这样的行为。

也总是以「我要工作」为借口拒绝好友的游泳邀请。

我们都明白,长期这样人是会憋坏的。

现在莱昂选择通过对身边一切表达不满来寻求心理平衡。

但如此下去,很难说他会不会变得更加极端。

好在最终莱昂打破了自己筑建的壁垒。

只是代价太大了——好友死在了山火中

片名《红色天空》,指的就是一场山火染红的天空。

其实整部影片,从头至尾都充满了这场山火的预警:

警车播放的警报、天空飞过的救援飞机、还有朋友时不时的警告。

只是莱昂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在意。

直到这场大火烧到了眼前,让他失去了好友,他才意识到一直来自己都忽视了什么。

导演曾在采访中说过,这场大火也是一种隐喻。

而这场大火,也烧到了屏幕之外。

那片红色天空,也是在提醒我们:

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别再困于自我的缠斗。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