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误解已久的真相:古人原来平时不说“文言文”

误解已久的真相:古人原来平时不说“文言文”

文章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于 2023-09-17 12:45:1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大家平时看到关于过去古书留下的历史,无论是对话或单纯记载的内容,大多以文言文记载,由此也不禁让人好奇,难道古人连平时说话都以文言文沟通吗?事实上,过去古人对话的语言,在先秦时代仍类似于文言文,直至两汉时期才开始有了差异,而唐宋以后的对话更近似于当今口语,甚至连皇帝与群臣之间的正事谈话,也不再是使用文言文沟通。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报导指出,根据中国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表示,文言文是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记载的古汉语书面语言,也是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时所用的语言,由此可得知,文言其实可以解释为一种规范化的书面用语,而大家所熟知的文言文则为以文言为基础写成的文章。

然而,文言文也不是一出现就是书面中的用语,学界普遍认为,在先秦时期的口语对话形式和文言文是一致的,直至两汉才逐渐有了差距,而文邹邹的文言文发展速度又赶不上口语,从而造成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

而到了唐宋时期,大众的口语对话又逐渐转变为新的书面语「白话」,然而在大多数知识份子眼中,文言文更为言简意赅且具备一定的格调,同时继承了从前名士的遗风,反观白话文就较为囉唆且无文采,使当时的文人认为上不了檯面,造成他们仍坚持以文言文方式写作来体现文化高低差异、提高阅读门槛的书面呈现方式,也造就了「读书人」的身份象徵。

有鑑于此,先秦时期的君王及朝臣在谈论正事时,沟通的方式应与文言文相似,然而到了唐宋至清明时期,皇帝和朝臣的对话方式越来越直接、易懂,近似于现代的口语表达方式,像是康熙帝批阅奏摺时便回覆,「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麽閒话,写摺来奏。」可以看出是非常地浅显易懂。

查看评论(26)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最讨厌的功能终于取消了!”微信朋友圈有新变动
4大学生在出租屋遭砍死 残忍震惊全美 博士生认罪逃死
特朗普关税:可能迫使这家美国公司将业务迁往中国
川普民调直直落!美国民族自豪感下降,Z世代尤其明显

24小时讨论排行

纽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特朗普普京齐聚北京?九三阅兵或成国际格局分水岭
“大又美法案”51:50参院闯关成功 万斯投下关键票
夫妻花50万带儿子游41国 网民嘲:英语零进步属浪费
是否驱逐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们得研究看看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脱离西方轨道后,俄罗斯掀起中国热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不满移民不会说英文 川普:在翻译上美国花太多钱
川马互骂 川普威胁砍特斯拉补助 马斯克怒回 股价重挫
中国短剧海外爆红:美国三线演员争演 薪水暴增7倍
示威者带来51口棺材抗议大而美法案 数十人被捕…
急坠8000米 乘客"魂没了 腿在抖" 中国春秋航空火速切割
“鳄鱼恶魔岛”移民监启用 20万鳄鱼看守 川普将出席开幕
纽约时报:美国是时候放弃寻求朝鲜无核化了
央视前主持人水均益,亮出身份证辟谣“移民国外”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误解已久的真相:古人原来平时不说“文言文”

国家人文历史 2023-09-17 12:45:15


大家平时看到关于过去古书留下的历史,无论是对话或单纯记载的内容,大多以文言文记载,由此也不禁让人好奇,难道古人连平时说话都以文言文沟通吗?事实上,过去古人对话的语言,在先秦时代仍类似于文言文,直至两汉时期才开始有了差异,而唐宋以后的对话更近似于当今口语,甚至连皇帝与群臣之间的正事谈话,也不再是使用文言文沟通。

根据《国家人文历史》报导指出,根据中国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表示,文言文是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记载的古汉语书面语言,也是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时所用的语言,由此可得知,文言其实可以解释为一种规范化的书面用语,而大家所熟知的文言文则为以文言为基础写成的文章。

然而,文言文也不是一出现就是书面中的用语,学界普遍认为,在先秦时期的口语对话形式和文言文是一致的,直至两汉才逐渐有了差距,而文邹邹的文言文发展速度又赶不上口语,从而造成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

而到了唐宋时期,大众的口语对话又逐渐转变为新的书面语「白话」,然而在大多数知识份子眼中,文言文更为言简意赅且具备一定的格调,同时继承了从前名士的遗风,反观白话文就较为囉唆且无文采,使当时的文人认为上不了檯面,造成他们仍坚持以文言文方式写作来体现文化高低差异、提高阅读门槛的书面呈现方式,也造就了「读书人」的身份象徵。

有鑑于此,先秦时期的君王及朝臣在谈论正事时,沟通的方式应与文言文相似,然而到了唐宋至清明时期,皇帝和朝臣的对话方式越来越直接、易懂,近似于现代的口语表达方式,像是康熙帝批阅奏摺时便回覆,「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麽閒话,写摺来奏。」可以看出是非常地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