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治:排名三连跌至全球 23位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国安案件讯审不合规之处繁多,而香港法治排名亦连年下跌。

中国要求香港建设成「八大中心」的其中一个任务便是要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但根据美国的「世界正义工程」昨(25日)天公布的《2023年法治指数》,香港整体分数维持在 0.73分,在142个国家及地区中位列 23,较去年微跌一位。而去年的排名,较之前五年保持的全球16位出现大幅下滑。

至於与香港一样有设立商事讼裁中心的新加坡,以0.78分排名全球第17位;作为香港主权国的中国,则以 0.47分排名 97位,较去年下跌两位,在区内15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尾四」。至於全球首三位的国家,依然是丹麦丶挪威及芬兰。

港府发言人回应《指数》时避谈香港排名下跌,强调香港整体排名维持「一贯高位」,并领先於一些不时无理批评香港法治和人权状况的欧美国家。但以批评香港较多的「五眼联盟」国家来比较,只有美国是落後於香港三位。

对於评分下跌的领域,例如「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丶「开放政府」及「民事法律正义」等范畴,港府发言人只是说会继续解说,加强世界对香港法治的「正确认识」,说好香港故事。而香港在「秩序和安全」和「廉洁」的排名或得分则维持不变,且在分项的全球十名内;而「基本权利」的排名更是上升三位至第 58位。

2019年涉案裁决:警员有作假证供 判罚明显较雨伞运动重

到了今(26日)天,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发表名为《2019年抗争运动:拘捕和检控的数据分析》的研究报告,报告研究《国安法》落实至 2021年7月底对相关被告提出的1592宗控罪後发现,法庭审理国安案件时,越来越不顾被告的基本宪制权利,对少年的原有保障更是全盘抹掉。众多被告须要还柙以年计的时间候审,形成未被定罪却要先行长时间囚禁的局面。

报告指出,2019年运动的被告,定罪後被判囚的比例高达 81%,远远高於 2014年雨伞运动的 31.6%囚禁比率,显示法庭对被告的判罚更加严苛。事实上,不少人被罚只是因为他们参加了示威,而这些抗争活动大多数是和平进行的,数据显示,最多人被控的是「参与未经批准集结」罪,有195项,但由於公安条例订明,一定数量的集会或游行均须由警方发出不反对通知书方可进行,否则即属违法,以致不少因庭与或只是作壁上观也被控。

报告撰写人之一的黎恩灏向本台解释,雨伞运动时,大部分被告皆是以干犯民事禁制令而被控藐视法庭,法庭处理这些案件的门槛相对清晰;但2019年时,大部分被告都被控未经批准集结,而《公安条例》本身内容含糊和广泛,法庭又「积极模糊」非暴力行动和涉及暴力的示威的分野,以致大量被告遭裁定罪成并判处监禁式刑罚。

报告又发现,相关裁决对青年人造成的打击不成比例地重。数据显示,被告的年龄众数是23岁,当中有130人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少年,而研究人员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不公开审讯资料推断,在 148项涉及少年犯的裁决中,定罪率高达 54.2%,当中,66%须要囚禁(包括进入教导所),报告认为,对儿童而言,这比例是异常地高,因为根据香港也有签署的国际人权公约,对年轻人进行拘捕丶扣留及判囚,只可作为最後手段,在这方面,香港显然未符合公约规定。

另外,报告发现,警方证供的可信程度大有问题。数据显示,在撤销控罪的案件中,有202宗控罪有给予理由,当中,40.6%指警方的证据有问题,比例颇高,而以「证据不足」这较为合理的理由撤控的控罪,则只占四分之一。报告认为,数据显示警员在某些个案中作假证供。

数据又显示,被告的羁押时间偏长,逾四成还柙超过一年,平均羁押天数是 343日。报告补充,实质情况较上述数字严重,因为报告只计算已完成审讯的案件,不少案件至今仍未审讯完毕,例如民主派「47人案」丶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被告的还柙时间已超过两年。

报告总结道,涉及2019年抗争运动的审讯,有很多不合规的地方,对被告造成不公,港府既然想事件翻篇,实应重新考虑是否作出大赦,特别是涉及非暴力控罪的人。报告明言,以现时的形势,相信大赦建议获接纳的机会甚微,但期望报告的数据可以令港府基於公义而大赦。

查看评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