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再设一个省?中国网友脑洞大开的提议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该新设一个“淮海省”?

近日,一篇题为《网友呼吁成立“淮海省”,是个什么省?》的文章提到,为了摆脱淮海地区落后的现状,有网友设想,新成立“淮海省”,包括徐州、宿迁、连云港、宿州、淮北、商丘、菏泽、临沂、枣庄、济宁10个地级市。

以2022年的GDP数据为基准,“淮海省”的GDP总量约为4万亿元。

这些城市在原有的省份,都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有的甚至垫底。那么出去单干,成立一个新的省份,然后去争取资源谋发展,会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吗?

这无疑是异想天开了。

拆分省份如此大动干戈的调整,既不现实,也缺少科学性。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一发展不起来,就想呼请权力出手,用区划调整的行政手段来进行加持,这恰恰才是落后的根源。

01

如果你是一个城市话题的关注者,在城市类的贴吧等网络论坛上,关于区划调整,比如把哪个省份拆了,将哪个城市设为直辖市,一定可以看到各种天马行空的呼吁。

不过,在这类区划调整的讨论中,呼吁设立“淮海省”倒也不算是脑洞大开。

首先,“淮海省”包含的地区,涉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4省,这些城市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因为地理相近,没有崇山峻岭的阻隔,它们在文化风俗方面,一直就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反倒是和现在所在的省内区域,有的城市会存在着一些隔阂。比较典型的是江苏,被网友划入“淮海省”的徐州、宿迁等地,和苏南地区,民间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让整个江苏显得特别散装。

▲江苏省徐州市(图/图虫创意)

其次,因为地理、文化风俗等相近的因素,历史上确实有过很多次建立“淮海省”的呼声。

比如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张謇写了一份《徐州应建行省议》,提出徐州建省计划,大致范围就和今天的“淮海省”重合。当然,这一计划最终并未实现。

改革开放后,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淮海经济区成立,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比较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当然,既然是经济区的形式,也就注定了和拆分建省无缘了。

规模上看,不管是“淮海省”,还是淮海经济区,总体量都不算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了,但这更多是覆盖城市数量多堆积的结果,其中GDP最高的徐州,目前不到万亿。

之所以有人呼吁设立“淮海省”,主要是因为,淮海地区的这些城市,在所在的省都有些边缘化。像徐州之前是枢纽重镇,现在没能发展起来;山东的临沂、枣庄几个城市,也处在济南和青岛两大经济圈的外围,有些边边角角的感觉。

既然在现有的区划下,地方不受重视,一些当地的网友,就会寄希望于区划调整,通过重新建省的方式,提升城市的发展地位,摆脱边缘化的格局。

02

通过区划调整来解决发展困境,类似的呼吁远远不只是设立“淮海省”。

比如,同样是因为内部存在发展落差和区域割裂问题,之前有网友呼吁拆分广东,将部分非珠三角城市分出去,和广西的部分城市合并,成立“南海省”,避免被珠三角虹吸。

因为现在一些省份太庞大,要拆分开来,解放那些发展不好的区域,类似的呼声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在2004年,中国将拆分为50个省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最终被官方辟谣。

在对现有的行政区划动刀之外,还有些网友,似乎更“务实”一些,他们希望通过城市升级的方式,来实现发展的跃升。

最典型的当属直辖市扩容。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0个城市,出现过升级直辖市的相关民间传言。此外,还有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过将某个城市直辖的呼吁建议,不过类似呼声最后都无疾而终。

搞行政区划的大拆大建,动辄拆出一个新的省来,或者说让直辖市扩容,满足一些城市和网友的直辖梦,这类建议行不行得通?老实说,在短期内,如此大幅度的行政区划调整,概率几乎为零。

中国的行政区划沿袭到今天,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省一级层面,在1949年之前大体格局早就固定下来了,没有任何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如今突然说调整就调整,无疑不太现实。

行政区划作为一种宏观制度安排,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它一旦划定,就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像拆分建省的大调整,它不仅涉及到组织机构、人事变动,会打乱现在的发展格局,更是会产生高昂的经济成本。

对其中的复杂性,很多人可能没有基本概念。前几年,有媒体曾报道过一些地区改地名的账本,其中提到,“一个县单是换印章牌匾就花百万元”。注意,这还仅仅是改名,仅仅是一个县的改名。

▲安徽省合肥市(图/图虫创意)

近些年来,确实有一些地方实现了行政区划调整。比如三分巢湖、合肥扩容,比如成都市代管简阳,等等。

它们的成功,让一些地方民众看到了希望,但事实上,诸如拆分巢湖之类的大动作,放眼几十年来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区划调整,无非是局限于撤县设市设区,是一种微调。拆出一个“淮海省”或者“南海省”的概率可想而知。

03

去年年中,中央深改委的会议特别明确,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要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关于行政区划调整,在短期内基本上是一锤定音了。

事实上,如果我们梳理历年的城镇化建设任务文件也能发现,对行政区划调整,审批一直在不断收紧,就连前些年火热的撤县设市设区,类似的微调整,都按下了暂停键。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少有大幅度的区划调整了。此前很多人传言“武汉吞并鄂州”(武汉直辖构想),“西安吞并咸阳及富平”(西安直辖构想,并更名为“西京市”),现在基本都慢慢没了音讯,一些城市通过区划调整扩容的希望彻底破碎。

又比如,深圳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时,很多人在庆祝大会举行前就纷纷传言,经济特区要直辖,最终也是被现实打脸。

▲广东省深圳市(图/图虫创意)

并不是说现在的行政区划,就此永久性的固定了。经济在不断发展,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行政区划束缚了地方的发展,以后再次进行调整,可能性依然是有的。

总体来说,维持行政区划的稳定性,少一点折腾,这个趋势不会发生变化。未来,小修小补的调整很正常,但是,动辄对一个省进行动刀,类似大幅调整,暂时就不要异想天开了。

当然,不少诸如设立“淮海省”的呼吁,大多数不是一种官方提议,更多还是民间的一种脑洞大开的讨论。大家意淫一下,将它当成一个段子,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关键在于,动辄呼吁行政区划调整,它的底层逻辑,仍然是一种计划经济思维。

就像网友呼吁设立“淮海省”,还是认为那些城市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在省内不受重视,所以要另立山头,区划重组,组建一个新的更重视自己的省,提升行政地位,争取更多、更好的资源。

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在进行资源分配过程中,行政力量确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一个地方主官受重视、位置高,可能争取到的资源也多,地方发展将会大为受益。

但需要明确的是,哪怕新设一个省,或者升级为直辖市,可以给城市带来资源加持,一座城市能不能发展起来,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那些沿海地区能发展起来,绝不是行政之手用资源堆起来的,它们本身有优良的区位,还有开放的发展意识,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完善的法治水平等。

有时候,过多寄希望于区划调整,认为行政之手能够解决一切,这种行政化而非市场化的思维,可能恰恰才是落后的根源。

查看评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