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修剪树枝高处坠落死亡,家属索赔230万元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3年3月,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某居民区发生树木修剪作业人员坠亡事故。陈某在汽车起重机升降的吊篮里作业时不慎从高处坠落,经抢救无效死亡。陈某妻子黄某多次向上海某平有限公司索要工亡赔偿,但双方因赔偿金额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便向石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提出调解申请。调委会巧妙运用“三招”便让该起工亡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家里“顶梁柱”高处坠落死亡

3月28日,陈某站在卡车起重机升降的吊篮里为居民区修剪树木时,不慎从高处坠落,正好头着地,此后被紧急送往金山医院,但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立即通知死者家属,就陈某死亡一事进行善后处理。随后,死者家属就陈某死亡一事向公司提出了230万元的赔偿诉求。

用人单位认为,陈某的死亡系工伤,且单位为其购买了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理应由自己和社保部门共同承担,但是申请人提出的230万元工亡待遇过高,自己最多能够赔偿家属150万元(包括社保部门赔偿的部分)。申请人不同意,于是便向石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调委会受理案件后,巧妙运用“三招”便妥善化解该起工亡纠纷。

第一招是给申请人提供情绪宣泄渠道。调解中,黄某情绪波动非常大,哭诉着自己丈夫只有51岁,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子刚就业还未婚,自己身体不好常年吃药,现如今全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自己身上,230万元的诉求并不过分。被申请人依旧坚持按照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额,死者家属便情绪激动了起来。

调解小组见黄某情绪发泄了出来,便决定使出第二招,通过冷处理的方式,待双方情绪平静之后组织二次“面对面”调解。调解人员先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前往申请人家里进行“一对一”沟通。调解员继续说明无论是人民调解还是法院判决,都无法突破法律规定的底线,最终申请人愿意将诉求降至200万元。

被申请人表示,自己最多在150万元基础上再增加10万元。为了做通申请人的工作,调解员提出继续增加10万元的建议。经过劝说,最终被申请人愿意再多加6万元,总共愿意赔付申请人166万元。

搭建理性解纷平台双方签订协议书

次日,调解小组使出了第三招,搭建理性化解纠纷平台。开展二次“面对面”调解,申请人还是咬定最低赔偿金额为200万元,一分都不能少。同时,调解员向申请人逐条说明了最新工亡赔付标准,并按照该标准计算得出除供养亲属抚恤金以外的赔付金额为105万元。并指出,供养亲属抚恤金主要是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而申请人自己有工作,且上无老人需要赡养,其子女也已成年,原则上被申请人没有义务承担这笔赔付。但是,被申请人本着人道主义,愿意在105万元基础上再多承担61万元,作为申请人交通费、食宿费、精神抚慰金等的补偿,即便申请人不愿意接受这个赔付金额将来诉至法院,所获的赔偿金额也不会突破法律规定。经过劝说,申请人最终接受了调解员的建议。

经过工作人员连续两天的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一是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赔付一次性工亡补助、丧葬补助金等除供养亲属抚恤金外总计105万元,因目前还在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阶段,若届时工亡赔付未达此金额,被申请人愿意补偿差额。

二是被申请人自愿给予申请人交通费、食宿费、精神抚慰金等55万元,并约定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每月转至申请人账户,并于2025年5月1日前支付完全部款项。

三是申请人需提供与死者的亲属关系证明,并需证明申请人与其儿子为死者仅有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调解心得】

该案系职工工作期间死亡而引发的赔偿纠纷,此类案件受害者家属往往情绪激动,极易导致调解陷入僵局,甚至稍有不慎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矛盾再次升级,调解难度相对较高。调解员在面对此类案件时,需要准确定性案件法律关系,合理确定各方责任,找准双方均易接受的利益平衡点,引导当事人理性面对、冷静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