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宝总到底爱谁?且听编剧秦雯分说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繁花》收官了,但流量仍在沸腾。豆瓣8.4分也意味着它顶住了压力,打动了观众。

《繁花》在央八首播的收视(CVB)

《繁花》播出后,导演王家卫收到了颇多赞誉。大众原本对他的认知,是艺术家。经此一役,变成了既能拍好文艺电影,又能揽得商业价值的艺术家。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董勇等演员,也都在观众心中重塑了。

然而,《繁花》的编剧秦雯,在聚光灯下“隐形”了。像《繁花》这种30集的长剧,必然离不开编剧的巧妙编织。王家卫是《繁花》的灵魂人物,掌控一切。但作为成熟编剧的秦雯,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繁花》收官次日,影视独舌对话了编剧秦雯。

彼时,秦雯正在泰国度假。她说,待在国内总会不自觉关注腾讯视频,定不下心写新剧本,决定出来散散心。聊天中,秦雯谈到了和王家卫导演的合作感受,谈到了剧本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谈到了剧中的种种人和种种事。

秦雯

原来,王家卫不只是个感性的导演,更是细致入微的考据派。为拍好《繁花》,他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美术指导进组前,王家卫准备了四书架的资料。

原来,剧本前期构思时,原著作者金宇澄也在场。前几集播出时,网友都说《繁花》有“魔改”嫌疑,说不定这种“魔改”,金宇澄本人清楚。

秦雯说,景秀、过客等店铺名称,来源于自己母校中央戏剧学院附近的小店。她还说,有没有电影版《繁花》暂时不清楚,导演有自己的安排。

以下,是《繁花》编剧秦雯的讲述。

剧本

接到王家卫导演电话的时候,我很惊喜。

那是2017年9月,《我的前半生》播完没多久。有个朋友联系我,说导演想见我一面。《繁花》的小说我早就看完了,但是从没奢望导演会找我。《繁花》的小说比较偏男性向,又是上一辈人的故事,当时就想先聊聊。

见面的时候,金宇澄老师也在。后来我猜想,可能因为《我的前半生》播得还不错,导演又想找上海编剧,可供选择的人不太多。

当时我手上还有其他工作,就断断续续聊。

从2017年底见过导演后,到2019年初一直在磨思路。导演很早就想到了让胡歌一人分饰阿宝、沪生、小毛三角,并且以三个单元的形式呈现。

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先写阿宝的故事。导演说,小毛的故事更宏观一点,沪生的故事更孽债一点,阿宝的展开度更大一点。

虽然从第一次“交作业”开始,导演就夸写得好,还把“作业”发给金老师,但我一直忐忑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他一直鼓励我,说你写得挺好的,没事你写就行。

王家卫导演是个很谨慎的人,我的个人习惯是,先写分集,分集写好了剧本肯定没问题了。导演却要先看到一集一集的剧本,否则就不确定人物和故事的可行性。我从2019年开始写剧本,一集剧本交上去,导演觉得人物和场景都立住了。

剧本一直在推翻。写完五集了,从头再来。写完九集了,感觉不对,再重新来过。这个过程经历了很多遍。好在我本身不是怕推翻重建的人,和导演合作,也是想好了可能要写好多次。再加上他一直在不停鼓励我,我就一直写。

秦雯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别的导演通常一集需要13000字左右,他只需要9000-10000字就可以拍满满当当的一集了。这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工作压力。

剧本2019年开始一集一集写,当时不确定要写多少集。正式进入剧本创作前,金宇澄老师来得比较多,分享《繁花》小说中相关内容的缘起,更多的是回忆那个年代的人事习惯。开始剧本创作后,金老师就不怎么来了。

你问我剧本是什么时候写完的,其实我们没有写完的概念。从开始做剧本到拍完,一直在写。拍摄期我都住在剧组。开机前,我至少写过五稿剧本,有的写了九集,有的写了十几集,有的差两集写完。每版改动都很大。

导演有次和我开玩笑说,你应该把这些剧本都留着,人们常说著作等身,你这一部戏就等身了。

温兆伦和秦雯

开机时,剧本基本完整了。但我知道有许多要改。以前从来没有这么修改过,都是交稿之后就去拍。到了《繁花》,得时刻待在剧组。不只我,有段时间股票顾问老师也在剧组。

王家卫导演习惯一边拍一边思考怎么改,他要看演员状态。如果演员这场戏的状态好,可能后面的戏也要往这种状态走。这场戏挺好看,能不能后面再加两场相关的戏。牵一发而动全身,前面改了后面也要改。

剧组中午出工。导演睡眠时间特别短,他习惯早上和我把第二天拍摄的内容对一遍。他出工的时候,我就在酒店改剧本。有时候我会直接抱着打印机去现场。

不过,改剧本归改剧本,导演要求给到的飞页上每句台词都是确定可行的,或许现场根据具体情况会有更改,但是飞页本身在我这里必须是精确到位的。

后期我也跟了全程。大家都说王家卫导演的剧本是在反复打磨、甚至剪辑台上完成的,这话一点也不假。这是我做编剧以来,头回从头到尾地跟一部剧。

考究

导演前期准备非常充分。像股票、外贸,我没进组的时候,他就在调研。

我自己炒股票,我先生是老股民,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妈妈也炒股票。当然,90年代的专业概念,我不太懂。我们请了应健中老师当股票顾问。

他是上海人,做过律师,当过股票公司经理,还写小说。应老师知道戏剧性和现实中的差别需求是什么。他会很细致地告诉你,这件事可以这么写,当时这些专业术语这么说。

应老师除了为我们当面答疑解惑之外,还以来回问答的形式,写了约二十万字的文稿,内容几乎涉及90年代所有股市中的大人物和大事件。

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时间是早就定好的。至于选92、93还是94,需要仔细推算。

从认购证上市的时间往前后推,把相关历史事件贴合进去,包括东方明珠的建成。1993年,我11岁,东方明珠的建成,是上海特别大的一件事情。当时上海还没有这么高的地标建筑,它意味着“浦东”从此崛起了。

王家卫导演是考据派。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每天发生了什么事,他恨不得都要搞清楚。美术老师进组的时候,导演准备了四个书架的资料。我去的时候,每个专题都有一本相应的册子。可能是黄河路的一家餐厅,也可能是一张邮票。

《繁花》片尾致谢

应健中老师的书给了我很大启发。他写的就是那个年代,彼时的语言方式,彼时人和人的关系,彼时的上海股市,都做了很好的还原。他本人也一直给我讲,那个时代的上海是什么味道的。

木心老师的《上海赋》,我们用在了开头爷叔(游本昌饰)处。冯仑老师的《野蛮生长》,分享的是创业心得。剧中的“三个钱包”,还有一些商战的金句,都取材于此。他经历了商业市场的起伏,有一些自己的心理感悟。

写王家卫导演的剧本,时间煎熬,细节省心。虽说平时剧本的压力在我这里,但最终的担子要导演来扛。有些戏我说不太行了,导演说没事,我们看看怎么弄。整部戏的戏剧结构、人物关系,都是沿着人物的性格,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阿宝

阿宝是如何成为宝总的?

我进组前,导演就派了两支调研小队分别去做90年代外贸线和股市线的调研了。外贸和股票,应该是导演提前的准备。

其实很多人开始炒股票的时候,都是有正经工作的。包括大户室里的多数人,可能是做其他行业的,有的是上班族,都是空下来时炒股。我们研究讨论过,很多大户本职工作一直在做,那个时候人总说,炒股不是正儿八经的事情。

但在那个年代,翻盘的最大可能就是股票。对宝总来说,外贸是基础,也可以说是安全通道。但你总得有本金,股票给阿宝提供了第一桶金。

雪芝(杜鹃饰)离开后,阿宝一直在做小生意,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他没想过出人头地,觉得挣点钱就足够了。可等雪芝告诉他,我现在月入两万了,他顿时发现两人的差距非常大。

导演看过一本书,说当时一名内地生意人去香港,在半岛酒店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点点心。那时候内地人觉得这些东西也就几块钱,但半岛酒店就要几百块。生意人拿不出钱,单是别人买的。雪芝告诉阿宝,自己月入两万的时候,对阿宝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

他看到了差距,同时也看到了可能。

小说里的阿宝,是一个“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人。这是剧中阿宝的依托。

我的确考虑过阿宝选择谁的问题,因为我写通俗电视剧多,肯定要问情感走向是哪里。写着写着,我才慢慢理解导演说的,爱和爱情是不一样的,拍爱情不是他的终极目的。不论是从他的年龄、阅历还是认知上,这件事太小了。

金宇澄老师在小说里写道,花无百日红。导演也经常跟我们讲这句话。小说里写道,“男女之事,源自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这些思想可能和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有所契合。

《繁花》

我们的故事和人物缘起,都是从《繁花》里生发的。

导演经常说,移步不换形。书中所谓时间的观念、空门的概念,剧中也一直在讲。

原著体量非常大,人物关系庞杂,我们要找出一个适合电视剧的表现方式,只能在繁花丛中撷取一两朵,扦插出来让它生长、茂盛。

我跟金老师聊天时说,《繁花》是个大宇宙。今天我们拍了阿宝,明天可能会有人用其他形式去展现沪生、小毛、陶陶。

玲子(马伊琍饰)知道和宝总可能性不大。在我看来年纪是一个因素,还有玲子这么聪明,一定知道宝总是感激和报答因素更多。不以要钱的方式和宝总交流,两人的连接就会更少。

之前有一稿剧本中,我们尝试表现玲子摆烂经营夜东京,要宝总经常来补窟窿,她会很直白地说,如果经营得好,宝总就不来了。

这是她和宝总纠缠的方式,纠缠不清,就还有一点侥幸。

但其实她一直准备着要两清的,准备着自己当家做主的,她一直为自己储备着这种能力,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

前期的剧本里,汪小姐(唐嫣 饰)接受了宝总的帮助。就像范总说的,先接受,再还人情。导演还是希望小汪自己完成这一跳。最后导演想到了借用了外汇并轨来破题。

李李(辛芷蕾饰)走得很决绝,她没有帮宝总。其实三个女人都很决绝。我们要讲的,从来都不是谁帮谁、谁靠着谁,而是在人和人的关系当中照见自己。

李李和宝总互相看见了自己。汪小姐和宝总的对手戏中,也看到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玲子同样如此。

所有外化的东西,都是为了内里做准备。李李和宝总曾经精神很接近,仿佛都要在一起了,最终还是没在一起。虽然他们的身体没有在一起,可是当两个人能够有距离和宁静的时候,也是另外一种共通。

李李的出家是最后决定的,小说里也是这样结尾的。金老师给我们讲过李李原型的故事,我们很喜欢。我们经常拿出原著来聊,导演那本书都被翻烂了。

卢美琳(范湉湉 饰)打宝总这场戏,我在现场。打得非常重。打的时候我们很紧张,导演很淡定,他好像永远都很淡定。我写的时候不是很能想象这场戏会怎么拍,想过可能是借位或者什么。大家也很好奇,拍摄时都去看了。

范湉湉在采访中复述了当时的情况,开拍前,导演还拿着她的手在自己脸上重重打了一下,手火辣辣地疼。

导演很认真地对她说,就是要这么用力,不用力效果达不到,你不要因为心疼胡歌就不好好打。做了排练和准备后,现场一条过。(作者补充:因为要从不同角度拍摄,过了一段时间范湉湉又被叫回去补拍。)

景秀这样的店,上海以前很多。整部剧需要这样一个地方,黄河路总得有个八卦的地方。办公室是茶水间,上海是烟纸店。有些事旁白聊,有些事八卦说。景秀、过客,还有汪小姐公司的宾朋商务楼,名字都是中戏附近小店的名字。

夜东京大乱斗,是非常舞台剧的一场戏。同一场景下不同性格的人,一点小事开始发酵,人物关系随即剧变。

黄河路保卫战,则拍出了满满的电影感。剧本写好之后已经挺好看了,但是因为几条线同时穿插,所以节奏上还把握不好,导演把这三集剧本调整了一下,切分穿插。有的地方加一点,有的地方减两句。

我看到调好的剧本时,心里就已经跪了,节奏感太好了。黄河路保卫战是多线多场景穿插,大闹夜东京是同一组人、同一个场景的人物关系剧变。

范师傅这个角色,写剧本时我们就想请范志毅老师来演。还有比他更适合的人吗?他拍戏的时候很认真,导演一直夸他演得好。

范老师也和我说,导演经常让我注意旁边演员的动向,我都会的,因为我们踢足球是讲究用余光的。

黄河路是一个江湖。你说看出了武侠剧味道,可能是因为导演和我都挺喜欢武侠的,对武侠的喜爱,江湖的道义和情义,会让我们潜意识中去表现它。

导演没和我提过电影版,他基本上自己去解决这些事。我正在写一部都市剧,《繁花》占用的时间太多了,接下来还是把精力放在都市情感女性剧上。

查看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