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复用火箭成功开展垂直起降关键性飞行试验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环球时报》记者1月19日从中国商业航天公司蓝箭航天获悉,当天下午4时许,用于验证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术的VTVL-1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火箭在空中飞行约60秒,飞行高度达320米后,通过变推力发动机的调节平稳着陆,落点精准。此次垂直回收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用于验证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术的VTVL-1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图片来源:蓝箭航天

VTVL-1试验箭是验证朱雀三号大型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关键技术的飞行试验平台。VTVL-1试验箭为单级液氧甲烷火箭,箭体直径达3.35米,长度为18.3米。起飞重量约50.3吨,最大起飞重量可达68吨,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垂直起降试验箭。



用于验证朱雀三号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术的VTVL-1试验箭 图片来源:蓝箭航天

据了解,该型试验箭装备了一台经过改进的朱雀二号火箭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此前,朱雀二号火箭的这款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已连续成功实现了入轨飞行验证,并将三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而这款改进型的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在推力、性能和可靠性上实现了进一步提升,并针对可重复使用火箭的需求,增加了空中多次起动和深度变推力功能,具备正交双摆和 50%~110%变推力调节能力。该系列发动机的地面试车验证累计时间已接近10万秒,未来该型发动机将应用于朱雀二号的后续批次和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的朱雀三号运载火箭。



蓄势待发的VTVL-1试验箭 图片来源:蓝箭航天

此外,VTVL-1试验箭还装配有三套具备两级缓冲功能着陆支腿,三套回收支腿展开后半径可达11.6米,可满足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一子级40吨级着陆质量的缓冲需求。本次任务中,试验箭回收着陆后状态良好,这也充分验证了着陆支腿的缓冲性能与稳定性。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朱雀三号火箭未来的陆上甚至海上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VTVL-1试验箭还装配有三套具备两级缓冲功能着陆支腿 图片来源:蓝箭航天

此前,我国的商业航天公司曾多次开展火箭垂直回收的相关飞行试验,其中既有采用涡喷发动机模拟可变推力液体火箭工作的飞行试验,也有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相较以往,此次试验有何不同之处?蓝箭航天相关工作人员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不同于以往国内以小吨位原理样机进行的演示验证,此次试验是蓝箭航天回收复用火箭工程研制的重要一环,试验采用的是全尺寸发动机构建的工程样机。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VTVL-1试验箭所使用的高强度不锈钢贮箱、80吨可多次起动变推力发动机、垂直回收导航制导控制技术、回收着陆缓冲技术、地面一体化测控系统等,均为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关键技术。

不过,相关科研人员同时表示,此次试验成功距离完全实现火箭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还有一段距离。朱雀三号总指挥戴政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目前的试验只是验证了低空低速状态下的火箭垂直回收能力,验证了控制系统与发动机调节推力性能的匹配性,初步验证了火箭垂直回收的制导控制算法,下一步则要进一步验证回收着陆阶段空中二次点火的状态,并且完成更大高度和低速范围内更大速度,10公里级别的垂直回收试验。

“再往后,就是通过入轨的运载火箭在一二级分离之后,一级在百公里级别的高度和一二级分离后的高速状态下,验证垂直回收再入的整个过程。届时飞行时长将更长,也更接近实际飞行状况。相关试验如果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朱雀三号有望在2025年完成首飞并实现一级箭体可回收。”戴政称。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是甲烷作为原料,也是上次马斯克失败的。
甲烷在火星上大量存在,被视为火星移民的重要方式,你不可能从地球带火箭原料去火星,而是利用火星已经存在的资源,这是开发甲烷作为火箭原料的原因。
上次中国民用公司已经在世界上第一次实验成功。
pop4 发表评论于
“SpaceX为了人类进步和早日实现人类移民外行星, 已经开放了其所有专利!!!现在网上随便随便一查就能看到猎鹰9号可回收火箭的所有详细技术资料! ”

中国这次的无论硬件和燃料都和猎鹰9不一样,反而和星舰类似。

猎鹰9是煤油加铝锂合金

星舰是甲烷加不锈钢。中国这次就是这个。

*summer* 发表评论于
抄得还挺快的
theriver1 发表评论于
1.首先要祝贺中国人取得的进步.
2.中国人取得的进步(50吨火箭飞行320米回收)和SpaceX在5年前取得的革命性进步(1420吨猎鹰重型火箭送入地球轨道后回收+特斯拉跑车送入火星轨道)相比,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 差着几万条大街呢, 所以连沾沾自喜的资格都没有!
3.中国人取得的进步只能说中国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很强, 丝毫不能证明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强. 因为去年12月马斯克就已经宣布,继特斯拉开放其361项专利后(包括9项外观设计专利与213项技术发明专利), SpaceX为了人类进步和早日实现人类移民外行星, 已经开放了其所有专利!!!现在网上随便随便一查就能看到猎鹰9号可回收火箭的所有详细技术资料! 现在基本上除了软件, 猎鹰9号在硬件和燃料上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 虽然SpaceX不会傻到把自己写的飞控软件也无偿贡献出来,但是飞控软件的原理,比如如何利用软件控制猛禽的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SpaceX早就已经对外公开了! 而中国人最不惧的强项就是软件编程,只要基础理论和原理知道了,再复杂的程序都能给你编出来!
4.中国公司(不是中国人民)最令人鄙视的地方,就是明明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明明走着别人给你铺好的道路,明明紧跟着人家屁股后头捞好处,还要不知好歹哭着喊着“遥遥领先”,哭着喊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全世界只有中国公司这么无耻和下三滥!国内网上无数比亚迪和蔚小理的工程师们都在自嘲:每次特斯拉公开一批专利,他们公司的汽车技术和性能就有一次“同步”升级,然后就有一大批无耻的网络水军哭着喊着国产电动车遥遥领先特斯拉。网上开源的项目和源代码,包括无数惠及大众的软件工具包,从数据分析到AI,绝大部分都是美国公司贡献出来的,中国公司只有阿里巴巴贡献了部分源代码,其它寥寥无几,而那个哭着喊着遥遥领先的华为,几乎一毛不拔。中国公司就这种光想着索取不想着贡献,光想着师夷长技以制夷,光想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心态,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行业的真正领导者。
BillionaireLife 发表评论于
looks like another copycat
ld545888 发表评论于
火箭焊上一个固定架子然后说垂直降落,没注意看老马的火箭是不是先坐好在架子上的。不管怎样,一步步走,还是有进步。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人类制作的任何东西,对跟从者来说,最重要的情报就是这东西是可以做得出来的.

而且这最重要的情报是公开的。
tz2000 发表评论于
可能是320千米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4-01-19 09:29:57
飞高320米?每秒升5米,这能模拟一级火箭脱离后的状态?
火箭重复使用确实一个好概念。
aChineseBostonian 发表评论于
人家没有咱没有,人家一有咱也有!而且遥遥领先!LOL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中国能不能啥时候也牛一回,搞出一个首创的玩意儿。别老是跟着美国屁股后面捡漏。美国搞出可重复使用火箭,中国也就有了。无一例外。别怪人家怀疑你偷窃。在美国没有的时候,为什么从来没有见你有?
bushihandyman 发表评论于
又厉害了一回
赵Q 发表评论于
包子很高兴,批示下次再试验时让他坐坐
___1984___ 发表评论于
大家努力早晚都可能达到目标。
唯一不同的是中国不会让过程中失败的消息外流,觉得丢脸。
其他国家没有失败丢脸的意识,认为失败是学习机会,是正常现象。
归根结底,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不正常,不敢面对失败,面对现实,不切实际。
田丁 发表评论于
这个试验火箭除了速度很低,底部装着固定的着落架,这种设计不能运用于实际运载火箭,比马斯克的技术还差得很远。这个着落架说明中国对于火箭的状态控制能力还有很大问题。可能是中国还无法实现马斯克那样的多发动机的匹配控制,用很少数量发动机是很难控制火箭状态的。而几十个火箭发动机要不断瞬间控制,不是容易事,Speace-X多次失败也就是有的发动机没有配合。
LAOK 发表评论于
有普世价值观的大印吗?没有?那就是假的或偷的。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美国不做出来 中国都不知道长什么样 不过是个跟屁虫罢了
llarry 发表评论于
搞水平回收不行吗?!收回来直接就是躺平的姿势!
芬妖精 发表评论于
先等着别人做出东西来,然后使劲抄,再用低价干死别人,最后宣称遥遥领先。这个套路虽然很流氓但很有效
rosin 发表评论于
这个算是抄的作业,不过能够抄出来还是很牛的。这个落地的姿态控制做出来了,其它的就基本没问题的,楼下很多不懂的就不要瞎叽歪了。剩下的就是抢占更多的近太空的轨道资源了。
乱我心者 发表评论于
“火箭在空中飞行约60秒,飞行高度达320米后”

这火箭每秒飞行5.3米,比人跑的都慢!?
luting 发表评论于
中国卷到h火箭上去了,可是火箭不是EV,哪里来那么大的市场?
bakoma 发表评论于
能抄后超是本事,为天朝点赞。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飞高320米?每秒升5米,这能模拟一级火箭脱离后的状态?

火箭重复使用确实一个好概念。
————————-
火箭在空中飞行约60秒,飞行高度达320米后
渤海 发表评论于
"技术换市场"的老套路,估计上海特斯拉的合同里附加了可回收火箭技术。
至少不是野路子,比偷残片藏在大使馆地下室强。
Richard505 发表评论于
墙国除了抄还是抄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环球时报》是政治宣传报,没有信用。

要以中国航天公司发布的东西为准。
nyfan 发表评论于
遥遥领先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為什麼不直播?直播就會失敗,不信,就直播。
kdgirl 发表评论于
中国抄的水平的确国际领先,然后倒打一耙的技能更领先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文章来源: 环球网
有门部关 发表评论于
看着眼熟。
BeckyLin 发表评论于
抄的马斯克公司的技术吧。
老寓公 发表评论于

要谨防马斯来偷窃相关技术。

exception1 发表评论于
砸钱挖人,弯道抄车。硬盘光盘usb盘里的资料在机场被人赃俱获,都一大把了。现在传个文件这么方便,更别提没抓到的。

抄了太多,就算你真的自主科研,没挖太空叉,都没人相信
barryv 发表评论于
又赢了两次。
bigcatf4 发表评论于
祝贺中国
牛头5 发表评论于
照葫芦画瓢很好。说到底,美国的技术创新不得不服啊。
Radianz 发表评论于
省去了探索,可行性研究,这实际是大头。
肯定可能,因为美国已经有了。 只要撸起袖子甩開膀子干就行了。
这绝对是社会主义,高效率集中国力办大事的优越性。但必须得先有葫芦在那,然后才能高效画瓢。
中国一切科技成果基本都如此。 就说眼前的电动车,当年也是认为不现实, 直到美国已经有了,中国开始快速赶上。
过河象 发表评论于
呵呵,从来就没有过失败的试验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不能有点新意吗?
飘过的云 发表评论于
有哪一次不是圆满成功的?
stapler123 发表评论于
等等马斯克专利公布,一下不久弯道超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