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博主小肖看来,但凡网上出现河南的负面新闻,人们大抵要狂欢一下的。
在网络世界,仅靠河南二字就能成为自媒体的话题。它用情绪带来流量,以使小肖这样的博主收割利益。
曾地域黑河南人的小肖,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发布视频“郑重地向河南同胞道歉”。
他说,自己以前在网上对河南人刻意进行地域黑攻击,“为了那么几百块钱,对河南的负面新闻进行了炒作,没想到流量却出奇地好,一个作品我就赚到了上百块,尝到甜头以后我又发了两三个作品,都是故意带节奏,故意让大家地域黑来攻击河南同胞。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良心谴责”。
这个来自湖北的37岁男子,未得到命运眷顾,尿毒症8年,失业8年,妻子改嫁,父亲猝死。养不活自己,却还要养着年幼的女儿。年迈的母亲至今仍在工作赚钱,养活一家三代三口人。
他说,自己只能在互联网上赚一点流量费,补贴透析和医药费用。由于没上过高中,没什么文化,“做自媒体也做不出什么东西,只能蹭一下流量,这是我唯一的收入来源,每个月绞尽脑汁,也就七八百元的收入。拿河南的负面新闻去蹭流量,昧着良心说的假话,只是为了讨好网上的地域黑们”。
“道歉”之后,有两个“80后”河南网友联系上了小肖,他们委屈、愤怒,细数了自己感受到的歧视:在外打工时被排挤,在网络上因公开为河南辩解遭遇网暴。
他们向小肖表达了感谢。一人说,要去湖北陪小肖过春节,甚至可以帮忙养育孩子和老人;另一小伙儿姓赵,河南商丘人,他与妻子先是为小肖的女儿买了一书包的文具,并希望每个月资助小肖1000元钱。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多次强调一定会坚持资助,以示“河南人说到做到,不骗人”。
事实上,煞有其事地向一亿河南人道歉这件事,也被质疑是一个流量噱头下特意制造出的惹人耳目的话题。因为“道歉”的视频本身,比起“黑河南人”的视频流量数据更为可观。
但这件事情无疑也说明了,地域黑,很可能是一门流量的生意。而互联网上的河南,“黑”与“劝不黑”都天然自带流量。
我们同时也看到,改变对河南人的刻板印象这条路,总有像赵先生一样的人在大众不知情的角落用行动默默付出。
以下是小肖的自述:
“向河南人道歉”比黑河南赚得更多?
2023年12月18日,我发布了一条道歉视频,“给被我地域黑过的1亿河南人道歉”,我也没想到,这个视频关注度那么高。
我承认,为了赚点钱,我故意带节奏,故意让大家地域黑来攻击河南同胞。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做主播,我们都是奔着话题性、奔着流量去的。对于自媒体来说,煽动情绪就是流量的爆点,讨好地域黑们情绪发泄出口,煽动他们或者造谣都能有流量。
可能是因为没有人跟河南人道歉,就我道歉了,说出了河南被黑的真相,这个话题性比较稀缺,所以流量就比较多一点。
我从事自媒体工作有两年了。账号注册了很久,以前一直都是看,没有想过发作品。两年前我住院了,出院之后在家里闲着,关注了一个社会事件,一直追了很久,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意见,跟持不同意见的人在网上争吵。我有点生气,自己就写了一个稿子,发了一条视频,没想到居然还有收益,后面我就觉得可以用这个来当一份工作,直到现在,这也是我唯一的收入来源。
我29岁那年就确诊了尿毒症,那时候结婚刚满一年,当时我女儿才出生三个多月,从那之后,我便开始了永无止境的透析生活,至今已8年,女儿也快8岁了。
我平时上网经常看到一些博主,只要发现有河南的负面新闻,就蜂拥而上马上大做文章。我也是受他们启发,看他们大做文章有流量,想自己试一试。
我拍过一个视频,评论杨丞琳事件,我说河南人不该抓着杨丞琳不放,应该大气一点。发现有流量后,我又发了一条视频,主要内容是说我生活中接触到的河南人。
我把以前听说的一个事发了出来:一个河南女孩,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把同住室友的东西偷走,一声不响离开了。这件事我没有亲自看到,也没有亲自验证,是我当时一个朋友的朋友告诉我的。当时正是那个杨丞琳事件过后没多久,那时候河南在网上的风评不好,我故意这样说出来,就是为了故意带节奏,抹黑河南,蹭点流量。
这个视频它的流量有两三万,比我大部分视频要高一些。我发现立场够鲜明的话,跟你立场相同的人都会支持你。网上很多这种人,他只看立场,不看观点,你只要把立场站在他一边,只要说河南人不好,他就同意你,也不管你说的逻辑上有没有漏洞。
有播放量就会有收益,一万播放量的视频有20块左右收益,抹黑河南的视频,我一共发了两三个,加起来的流量收入有100多块。
我开始只是想蹭点流量,多赚几个钱,但是最后想一下,我以前在广东打工的时候认识过一个河南朋友,关系处得很好。其实河南年轻人和其他省市的年轻人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兴趣爱好都差不多,大家能玩得来。越想越觉得,我这样赚的钱,心里有点过意不去。现在黑河南的视频我已经把它下架了。
后来我就给河南人道歉。我当时想着,道歉也是做一个话题嘛,但是我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关注度。仅那一个视频,就有12万的点击量,比黑河南的3个视频加起来都高。
道歉之后,我又发了三篇给河南人“正名”内容的视频,但流量一般,不如黑河南的内容点击量高。
账号视频的收益这一两年降了很多,我刚做的时候,每个月收入有1000多块,如果出爆款能到2000多。现在基本上一个月1000块钱不到,非常难。像我们这种小主播,流量是不确定的,有时候很用心做一条视频,却没有什么流量。有时候随便说说东拼西凑胡扯一通,就成了一个爆款。流量和爆款这些,实在是靠运气,摸不透。
处处需要钱的窘迫,流量可以缓解
做视频的流量收入大概可以正好覆盖我做透析治疗的费用,透析医保可以报销,每个月自费的也不多,就几百块钱。
对我们家来说,最大的开销是房租和生活费。我们现在在市区租房子,透析要到市区的医院来,我女儿上学也是在这里上学,所以最大的开销就是房租和生活费,我60多岁的母亲现在还在工作赚钱。
我不想拖累我的老婆,跟她办了离婚手续。我们是在广东打工的时候认识的,她是广东人,瞒着她娘家,跟没钱没房没车的我回湖北老家结了婚,结婚后我在本地的一家化工厂上班,女儿出生后我们计划着以后的生活。
那年夏天我的领导安排我到北京去学习,准备提拔我。从北京回来之后我就感冒了,一直打吊针、挂水,一个星期也没有一点效果,我去医院去做了检查,医生说我得了尿毒症。
我的老婆抱着我几个月大的女儿,在医院里忙前忙后照顾我。
我活不了多久了。看着我女儿在床上用水灵灵的眼睛望着我笑,我心里非常难过。我知道无法再给她们幸福了,于是叫我老婆另做打算。
孩子断奶后,她就出去找事做了,原本我们买房的钱,被疾病消耗没了,我们只能到处找房子住。女儿两岁多,我透析快两年时,被一个远房亲戚忽悠到武汉去找一个江湖郎中,用偏方治,总共花了大几万,一点效果都没有。那时候,我跟老婆办了离婚手续,怕再拖累她。
我的生活一度陷入了窘迫。有段时间,甚至连去医院做透析和买药的钱都没有了。我实在没有办法,昧着良心对河南的负面新闻进行了炒作。
平时我创作的视频内容通常是我自己平时的生活经历、治病方面的问题,还有对社会新闻发表点意见。我不是专门做社会新闻内容的,主要还是以发布我个人经历为主。
做自媒体,一方面我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患尿毒症的人,跟他们学习了关于疾病保养及治疗方面的经验,还得到了一些病友的帮助,他们有时候会把多余的药品免费送给我。还有一些善良的网友,会资助我,给我的视频打赏个10块20块的。
视频怎样才能有流量,都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我总结了一些经验:首先是争议性比较高的社会性话题;其次是观点独特、稀缺、很少有人说的话题。
还有,说出那些地域黑心里的话,流量也高。有些网民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有很多话想说但表达不出来,你把他的情绪、心理,偏见给说出来了,他也会支持你。
那些不喜欢河南的人,他们就喜欢看到有人在网上说河南的不对,我就顺着他们的心思,说河南的缺点,批评河南,他们就喜欢看。只要有世界上有地域黑的人,就不乏有自媒体顺着他们说。
这类的自媒体博主很多很多。有的博主甚至造谣,把那些不确定的、没有的事,编一个事儿出来,或者故意放大社会事件,把简单的事情严重化,地域黑读者看到就非常兴奋,愿意评论点赞转发。
道歉之后,有河南网友送来资助
上次跟河南人道歉之后,有两个河南网友跟我联系了,有一个人说得比较夸张,说要过来跟我过春节,来看我,帮我养育孩子和老人,甚至还说要捐个肾给我,可能是一时激动。
河南人赵先生为小肖寄生活用品
第二个也是一个河南的八零后小伙赵先生。他跟我通了电话,说了河南被地域黑情况下他的心情,也有些激动,他决定从一月份开始,每个月资助我1000块钱,他每个月8号发工资,准时把钱打给我。他说这是他的承诺,他说到做到,让我看看河南人到底是不是爱骗人。
前几天他要给我女儿买衣服和鞋子,我说不必买,因为怕尺码对不上,他就说买别的,我说买点文具就好了,他给我的女儿买了一书包的文具寄过来,我表示了感谢。
赵先生现在计划,除了每个月1000元资助,给我女儿的零食玩具一个月寄一次,学习用品一个季度寄一次。
赵先生是一名货运司机,想用自己的行动为河南人正名,也用善良和厚道打动了我。
对于钱,我不可能每个月都让他资助,那对他的负担也是比较大的,最多就是这两个月应一下急。
1月8日上午10点,赵先生已经如约准时将1000元打给了我。
这样的河南朋友,实实在在帮助了我。流量不流量无所谓了,我必须要为这样的河南朋友点赞。
记者手记
讥讽、笑骂,集中火力攻向一个地域最不堪的一面,在刻薄的言辞中,把最难看的标签扣在这个地域所有人的头上。
制造偏见、制造对立,以标榜自身的道德高地和虚假的地域优越感,这诚然是地域黑们的主观心理。
他们更擅长以偏概全地转移注意力。先是把个体属性过分泛化上升到群体属性,然后再把过分泛化的群体属性个人化到每个个体。
于是在地域黑的版图里,河南人可以欺骗全世界,“防火防盗防河南”。
有黑人者解恨,也有自黑者解嘲。带着河南IP的网友在一些新闻事件的评论区自嘲,“评论我都不用看,又有说河南人的”,赞同者甚众。
河南省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畅认为,“负面的地域标签,不会在人们的自嘲中被消解。与其说消解的是负面标签,不如说消解的是面对污名徒生的愤懑情绪。语言暴力并不是自嘲、躺平就能解决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积极发声。”
谁在愤懑?谁在辩白?在自爱与自嘲之间,故乡带来的群体价值牢笼令许多人感到恍惚又挫败。
不过,在采访中我们欣然看到,代际视野下,年轻的河南男孩女孩们,已经不会因网络地域黑言论真正受到心灵上的创伤。和中国所有年轻人一样,他们诚恳、努力、开朗、自信且包容。哪来那么多急赤白脸的争辩呢?不过置之一笑。
而地域黑们,更像利用互联网搭建了一个粗制滥造的荒诞舞台,每个地域都可能被他们拎到台上嘲弄一番。
现实中的社会新闻现象为他们提供了灵感来源,他们只放大这些现象,却从不追问原因。
当他们意识到,每当一个负面事件发生,与其攻击某一地域的人并冠之以共同的负面标签,不如去思考公共治理的短板、基层服务的不足、监管执法理念的缺陷、经不起诱惑的人性,那些问题或许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