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加速“近岸外包”、“友岸外包”
2023年,美国进口商品最大来源国预计将由墨西哥夺下,中国霸佔榜首长达17年时间后,首度丢了宝座。这一转变是近年中国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佔额逐步下降的结果,主要由于美国对多种中国商品持续徵收关税,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疫情后全球供应链重组,以及美国推动关键进口商品来源更加多元化,不再单单依赖中国供应,而是推动“友岸外包”,在美中贸易战延烧下,墨西哥因此成为最大赢家之一。
美国商务部公佈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仅佔美国进口总额的13.9%,墨西哥商品则佔15%。2017年,中国商品还佔美国的21%以上,但在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祭出一系列关税之后,这一比例一直在稳步下降。
达拉斯联邦准备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托雷斯(Luis
Torres)表示,这样的转变早在疫情大流行前就播下种子,川普时期对中国商品课徵关税,以及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变化也显示美国正加速“近岸外包(nearshoring)”、“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将重要产品的供应链转移到地理位置和政治理念较接近的国家。托雷斯提到,虽然关于近岸外包确切数据仍很少,但近期保护主义加剧、相关产业政策、全球贸易减少、区域贸易增加与近岸外包和生产回流的趋势一致。
墨西哥以邻近美国的地理位置,加上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不少美企投资。(彭博资料照)
跨国企业在寻求机会
根据《路透》报导,墨西哥在2023上半年获得了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比2022年成长了5%,其中一半投资在制造业领域,而美国正是墨西哥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佔总量的43%。2023年前3季外国直接投资来到322亿美元,已相当接近2022全年的360亿美元总额。
美国制造业转移到墨西哥,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太新鲜的消息,早在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签订后,刺激了汽车、卡车和电视组装等领域的投资浪潮。在1990年代,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一直高于中国,但随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进口商品激增,墨西哥才丢了市佔。
在美国推动近岸外包的背景下,加上美国面临劳动力紧绷的问题,进入墨西哥的外国投资有所成长,特别是过去这1年。美国边境附近的工业园区正在涌入人潮。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供应链教授哥利希奇(Susan
Golicic)表示,许多企业正在墨西哥找寻机会,来代替亚洲国家进行生产,以避免亚洲经济体出现的任何供应链中断。哥利希奇补充,墨西哥距离美国很近,而且劳动力便宜很多。
经济顾问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拉丁美洲首席经济学家艾巴迪亚(Andres
Abadia)指出,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薪资有所上涨,墨西哥制造业的劳力成本更便宜,而且墨西哥劳工平均年龄为30岁,这有助于提供强劲的劳动力供应,中国则接近40岁,搬到墨西哥的企业在人力资源、产品品质方面有更大的能见度、控制力和影响力,同时交货时间也更短。
电动车大厂特斯拉在2023年3月宣佈,将在墨西哥新莱昂州建超级工厂。(法新社资料照)
特斯拉将在墨建超级工厂
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在2023年3月宣佈,将在墨西哥新莱昂州(Nuevo
Leon)建新厂的计划,但没有公佈确切的时刻表。根据当地政府表示,该工厂土地面积约261公顷,建设成本将超过50亿美元,同时政府也承诺将在基础建设上花费超过1.3亿美元以支持建厂。
新莱昂州长贾西亚(Samuel
Garcia)10月时则表示,这座“超级工厂”预计在未来2年内透过特斯拉和其供应商带来150亿美元的收入。
墨西哥将特斯拉建厂视为“近岸外包”趋势正在兴起的证据,因为各企业寻求将生产从亚洲转移到离美国更近的地方。墨西哥总统罗培兹欧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也表明,墨西哥应该从产业减少对中国依赖的行动中受惠。
为吸引更多汽车制造和半导体等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墨西哥祭出激励措施,为那些将业务迁往墨西哥的公司提供税收减免。墨西哥财政部副部长约里奥(Gabriel
Yorio)表示,激励措施将适用于10大产业,包括电池、引擎、化肥、药品、医疗器材和农业企业等领域的生产。
Banco Base经济学家席勒(Gabriela
Siller)指出,这些补助是吸引企业来到墨西哥的第一步。如果墨西哥更能利用近岸外包,每年预计将可以吸引55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中企趁机转移产能至墨
不过,墨西哥的制造业也面临挑战,如果扩大在该国投资,企业可能面临有限的基础设施、不稳定的能源和供水,以及当地的帮派威胁等问题。经济学家艾巴迪亚表示,墨西哥近岸外包仍有许多缺点,例如複杂的劳动相关法条、犯罪和暴力、经商的便利性以及监管和法律阻碍。
墨西哥消费品产业委员会(Mexican Consumer Products Industry
Council)主席札布卢多斯基(Jaime
Zabludovsky)认为,墨西哥需要资源来建设基础设施,首先要从适当的法律框架和安全方面著手,这样一来对外商而言,在墨西哥开展业务的风险将降低,利润也会更高。经济学家席勒也提到,墨西哥当局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来保障工业用电和供水,并提供更稳定的政策环境,以鼓励投资。
事实上,墨西哥这一波投资浪潮也吸引不少中国企业,虽然美国对墨西哥进口的依赖日益增加、对中依赖下降,这被视为是友岸外包的一个典型案例,但这个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是中企将产能转移到墨西哥所推动的,藉此取得更好的机会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地缘经济中心副主任葛兰姆(Niels Graham
)表示,要釐清一件事是,背后有多少是真正的“友岸外包”,中国可能会向墨西哥供应几乎完工的商品,墨西哥只要做最后一步,以便产品能满足所需的不同标准,现在这样的产品就可以被称为“墨西哥制造”。
针对中国产品可能透过墨西哥“走后门”进入美国,美国财政部长叶伦(Janet
Yellen)则表示,欢迎中国在墨西哥进行投资,为美国供应产品,“只要这些投资能通过国家安全审查”,并称,如果中企的参与,触碰到这些旨在避免过度依赖中国的规范,那么则不行进入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