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放火?官媒批:把爱国当生意 反智 迟早被流量反噬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期,内地接连有知名人物或企业因“爱国”议题深陷舆论旋涡,例如有博主起诉作家莫言“侮辱革命先烈”,索赔15亿元人民币;又例如饮品企业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的产品,被质疑包装是日本建筑,行为“媚日”,引发争论。除此之外,近年来亦不时出现诸如“日本人蓄意到山里放火以抗议中国”等谣言。

近日,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就刊登文章《爱国岂能这样消费》,提到近年有些人经常在互联网上打着“爱国”的旗号,发一些“爽文”和短片,但真实目的却根本不是抒发爱国之情,而是通过“碰瓷”爱国主义,博人眼球、赚取流量,把“爱国”当作一桩生意在做,并动辄给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贴上“立场有问题”、“你不是中国人”、“你不爱国”等标籤,搞道德绑架。文章强调,爱国主义是每个人心中最纯粹、最朴素、最高贵的情怀,“岂能这样拿来亵渎和消费!”

对于这类“爱国流量”生意,文章指大致有几种套路。首先是“碰瓷式”的恶意举报,借著“爱国”的名义对他人的正常行为作恶意联想和政治化解读,甚至肆意进行攻击举报。一些地方面对这类行为心里也顾虑重重,怕一不小心引火烧身,只好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作出妥协。

例如,博主“战马行动”此前在一家商场指控该商家玻璃的招贴画有日本元素,是“卖国行为”并报警。迫于压力,商家进行整改,然而事实却是原图案只是普通的招贴画,与日本元素无关。

然后是“煽动式”的反智谣言,部分自媒体博主违背基本常识,以编造谣言假说、煽动网民情绪的方式赚取流量,且标题往往很耸人听闻,动不动就用“阴谋论”来扭曲事实,试图把读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例如,早前某地发生山火,一些博主就猜测当地是中草药出口大省,前不久中国停止了与日本的中草药交易,所以日本人就蓄意跑到山里去放火。事实上,官方早已调查出山火原因,但此类“阴谋论”仍然大有市场,反映出谣言的煽动性和危险性。

还有一种套路,就是“通稿式”的爽文剧本。在一些平台上,不同的主播讲述着同一个“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文案其实是由职业写手统一打造、批量生产的。例如在“在中国边疆地区被边防官兵保护的感人故事”中,用了“我们没有生在和平年代,而是生在一个好国家”的统一文案,然后不同人在海边或江边用手机拍摄,身后背景都统一停着一辆边防特警车。最后,一条平平无奇的视频收穫高达50万的讚好。

文章称:“一个粗制滥造的文案或故事,经由不同的人讲述或演绎,实则是利用了网民的爱国心,以极低成本赚取流量、实现涨粉”。

文章指出,这些行为看似只是哗众取宠,但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以逆转,也不容小觑。这些危害包括混淆视听、扭曲认知;挑动对立、扰乱秩序;挤佔空间、破坏活力;亵渎情怀、伤害情感。

文章总结,靠“碰瓷”爱国做流量生意,是对朴素爱国主义情感的羞辱和冒犯,终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迟早被流量反噬。这是因为它与绝大多数人们心中的爱国逻辑背道而驰,“那些看似『大快人心』的爽文,究竟是『爱国』,还是『碍国』、『害国』?稍加思考就会有清晰的判断”。

对于这股歪风邪气,文章呼吁要坚决刹住,对那些人为制造对立、搅乱舆论场的劣行,平台方要更加果断地出手,该封禁的要及时封禁,出现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责任,不能让其侵蚀网络舆论生态。同时,面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时,每个人都要保持独立思考之精神,不轻易被带偏引流。

最后,文章称爱国并不複杂,只要努力在自己的位职上发光发热,就是最真切、最实在的爱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爱国更多时候体现在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在岗位上多为社会作一点贡献,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我们无须把它成天挂在嘴上喊口号,更不应拿来消费、谋取私利,把『主义』当『生意』”。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