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马英九驻足观看明朝古籍:证明“钓鱼台不属于琉球”
马英九驻足观看明朝古籍:证明“钓鱼台不属于琉球”
文章来源: 直新闻 于
2024-04-06 08:52:3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VIDEO
结束在秦始皇帝陵的行程后,马英九一行下午来到被誉为“中华文脉种子库”的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该馆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分馆之一,南倚秦岭,北望渭川。从高空俯瞰,西安国家版本馆大气磅礴,山水相融,在秦岭脚下承担起赓续中华文脉,守望中华文化的重任。
西安国家版本馆除了向马英九展示珍藏的《永乐大典》,还专门邀请他们观看明朝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出版的《使琉球录》。据馆方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在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中,最早记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版本著述。据介绍,明清两代都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视为琉球册封使前往琉球的重要地标,并把台湾以及附属岛屿、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列入福建海防区域,这也是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重要历史依据。
《使琉球录》一下子激起了马英九的兴趣,他当场表示研究钓鱼岛的人一定要认真读这些资料,古籍已证明钓鱼岛不属于琉球。马英九表示,相关资料自己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看过,也有这段论述,希望西安国家版本馆收藏好这些资料,同时也开放给外界参考。
“我刚刚参观了西安国家版本馆,内心非常感动。”马英九动情地向媒体表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几千年前的文字,后人现在都能辨读,西安国家版本馆能将这么多古籍保存完好,对中华文明的传播绵延有不可灭的贡献。他说,看到大陆近年来打造的几座国家级版本馆,将载有中华文明印记与地方特色印记的各类版本纳入其中,不但保存了历史文化宝藏,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珍贵的种子,让传统经典能够跨越时空的藩篱,重新活化运用持续传承下去,自己觉得十分肯定。马英九期盼中华文明古籍的智慧,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继续照亮中华民族的未来。
马英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者、捍卫者。他身上的文化积淀与其幼年经历与家庭熏陶有分不开的关系。据介绍,马英九自小由母亲秦厚修亲自教习。秦厚修出身书香世家,爷爷是满清时期的举人,马英九从小便被受家庭影响学习国学,打下了扎实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并多次表示自己启蒙第一课就是母亲教的《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今年再次访问大陆,马英九延续去年的“寻根之旅”,如果说去年祭祖寻的是个人的“根”,这次则是中华文化的“根”,通过这样行程安排,让台湾的年轻一代能够熟悉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根脉。
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今天(6日)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说,中国人是讲感情的,我们有感情,有过共同的经历,共同在一个时空背景之下一起生活过,很多事情就可以搁置下来,很多分歧就可以不去强调。刘国深指出,孙中山是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轩辕黄帝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祖先,兵马俑是两岸同胞共同为之骄傲的中华传统文化景观。对于当前的两岸关系,“求同”是非常重要的,两岸中国人认识到我们的相同之处,放下歧见以更高明的政治智慧去处理两岸关系,这将是中华民族之福。
马英九此次访问大陆行程过半,深圳卫视特约评论员庚欣回顾半程旅途时表示,马英九能够率领台湾青年来到粤港澳大湾区,亲眼见证“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有重要意义。庚欣说,马英九前几年曾到访香港,这次又来到深圳和广州,对粤港澳大湾区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庚欣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本质就是兼容、包容,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是制度安排,也就是“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这是中国人的创新性政治智慧。他说,马英九和台湾青年们回到台湾后,可以把亲身感受到的经历和了解的信息传递回岛内,让岛内民众思考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与台湾的未来,这将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