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货币新低 全球货币战来袭?如何看罪魁祸首
文章来源: 香港01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受美国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的“鹰派”讲话刺激,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元指数再度狂飙,一度涨至106.5上方,连续创五个月来新高。鲍威尔在出席一个经济论坛时表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对降息有足够信心。鲍威尔表示,自去年年底美国通胀率快速下降后,美联储在抗通胀方面缺乏更多进展,如果物价压力持续,美联储可以在“必要长的时间里”维持利率不变。鲍威尔还表示:“最近的数据显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信心,相反的,它表明实现这种信心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美国联储局副主席杰斐逊(Philip
Jefferson)在同一天也表示,如果通胀未能如预期般放缓,美联储准备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一正一副两位高官的最新表态,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掀桌子”效应,产生了巨大衝击波——美元指数创下近期新高,突破了106点。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涨幅已约4.95%。
在强势美元的“攻势”下,亚洲货币正在面临一场大风暴。无论是人民币、日圆、印度卢比、韩元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亚洲前四大经济体货币,还是印尼盾、越南盾、菲律宾比索等东盟国家的小币种,在日内亚洲时段均无一例外遭遇了新一轮的卖压。其中,不少货币今日直接跌穿了关键的整数关口,另一些货币则创下了数月乃至历史上的新低。
人民币方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28,下调49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0979。儘管日内中间价的调整幅度并不算大,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跌至五个月低位。
日圆跌破154关口。美元兑日圆4月16日亚洲时段最高触及了154.60,为1990年以来的新高。日圆凶猛的跌势促使交易员们纷纷感慨,即使日本当局干预的利剑依然高悬,但陷入困境的日圆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底洞”。
市场普遍预期日圆汇率将进一步走软,下一个关口可能是160。美元兑韩元日内早间一度升穿了1400大关,为去年11月以来首度触及这一整数关口。从技术指标看,韩元的14天RSI指标已经处于了201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超卖状态。
图为2013年5月31日,印度孟买一证券公司内,一片磨砂玻璃上透过印度卢比符号,可见后方有一名货币交易员。(REUTERS/Vivek
Prakash/File Photo/File Photo)
印度卢比同日进一步改写了历史新低。美元兑卢比货币汇率日内一度触及83.535,突破了去年11月份触及的盘中高位83.50。卢比走软促使交易员纷纷猜测,印度央行可能会动用其外汇储备并干预市场以遏制汇率波动。不过儘管如此,卢比仍是周二表现最好的新兴市场货币之一。其中,印尼盾为跌幅最为猛烈的亚洲货币之一,4月16日一度重挫逾2%,跌至四年低点。印尼盾今年累计贬值近5%,是亚太地区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而美元兑越南盾日内一度触及25295,创纪录新高。越南刚刚经历了一轮股汇双杀。4月17日,菲律宾比索自2022年末以来首次跌破57比索这一关键水平,加剧该国央行干预货币市场压力;菲律宾央行行长Eli
Remolona在接受採访时表示,每当南海海域发生争端事件时,比索就有可能贬值一些。这似乎是菲官方首次证实不断升级的南海争端影响已经在当地外汇市场上有所显现。不过他也补充说,比索的大部分(贬值)压力还是由强势美元造成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贬值潮,各国央行纷纷紧急行动。4月17日,日韩官员继续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日本财务大臣铃木俊一、韩国财政部长崔相穆在华盛顿会面后共同表示,他们对日圆和韩元近期大幅贬值表示“严重关切”,并且“准备採取措施防止货币市场的过度波动”。美东时间4月17日,韩国、日本和美国的财政领导人将于华盛顿举行首次三边会议。而汇率稳定预计也将是他们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
日本央行(路透社)
亚洲其他国家央行也纷纷行动。泰国央行也试图通过言论干预来推高泰铢,泰国央行近期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波动。相较于日本、韩国、
泰国的口头干预,印尼央行直接下场,通过出售高收益证券并买入印尼盾以抑制本币跌幅。印尼央行称,将干预现汇市场和国内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始终在市场上维护印尼盾稳定。另外,有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印度的外汇储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印度央行可能会利用这一弹药来遏制任何形式的过度波动。
高盛预计,在货币大幅贬值的当下,最积极捍卫本币疲软的两家央行是印尼、菲律宾央行,因为这两个国家为经常账户赤字、通胀率较高且外债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本币大幅贬值可能对经济稳定构成更大风险,而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通胀率低且经常账户盈馀(韩国和泰国)将更能容忍货币疲软。
但总体来看,鑑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相信多数亚洲国家对消耗外汇储备干预汇市相当谨慎,他们更希望通过口头警告“影响”外汇市场投资情绪。目前亚洲国家大概率会选择延后降息步伐,以阻止本国货币汇率跌势。
摩根士丹利亚洲经济学家Chetan
Ahya也发佈最新报告指出,儘管亚洲多数经济体通胀压力明显回落,为当地央行降息创造条件,但迫于当前的货币贬值压力,亚洲国家央行不敢“贸然行动”。这背后亚洲国家央行认为,若降息步伐早于美联储,可能会引发货币剧烈贬值与通胀回升,不利于本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但若亚洲国家央行选择“跟随美联储降息”,更长时间维持高利率或令本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样不利于亚洲货币汇率稳定。
在中东、拉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之后,终于轮到了亚太市场货币。全球这一轮货币断崖式下跌对于经济体来说,伤害极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元走强将导致这些经济体资本外流、进口价格上涨、金融环境收紧等。若美元汇率上涨10%,则一年后新兴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滑1.9%,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持续两年以上。
这是2022年6月16日路透社拍摄设计图片,相中可见日圆和美元纸币以及货币汇率折线图表。(Reuters)
看回罪魁祸首——美元。这一轮美元衝顶,毫无疑问是美国联储局扑灭了降息预期。这个逻辑很简单,利率是货币的价格,降息会导致汇率走低;反之,不降息则可以让汇率反弹。为何降息预期再次遥遥无期?这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经济数据强劲,通胀再次反扑。
美国这一轮通胀为何如此顽强?在连续加息缩表之后,仍然遏制不住?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第一,是疫情之后的大撒币规模太大,美国的印钞速度(M2同比增速)一度达到了25%,接近于中国2009年“四万亿”的大水漫灌。这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说,是史诗级的。所以造成的通胀很难治理,需要足够的时间。第二,疫情这几年,美国开启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生命科技等方面。这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从资本市场的长牛就可以看出来。第三,美国对中国“遏制性”的贸易政策,也加大了美国通胀治理难度。拜登几次想降低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在国内党争的影响下无疾而终。中国对美出口减少了,部分还要绕道越南、墨西哥再过去,价格当然会上升。美国加征中国商品关税,导致自己的通胀很难治理,被迫推迟降息时间;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让经济复甦之路变得更曲折。这大概就是官方常说的,“贸易战(或脱鈎)对谁都没有好处”吧。但这种贸易战、半脱鈎的状态,会继续下去。美欧已经开始对中国的“新三样”出手了,对中国的跨境电商也开始设置壁垒了。如此反复就是恶性循环。
当然,除此之外,这次美元短期强势也叠加俄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衝突,导致美元指数上涨。还有就是虽然美国短期不想降息,但是别的经济体却不想跟着美元节奏走,想提前降息,因此一些资金都涌入美元,拉动美元指数上涨。当然,在美国降息之前,很有可能还会搞些动作来收割世界,美国推迟降息让很多资产都受影响,预期大部份资产都会加大波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