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友之妻 逼正妻离婚 受杨振宁赞赏 86岁范曾又热恋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4月10日,86岁的画家范曾称自己即将结婚,结婚对象是36岁的徐萌,比他小了整整50岁。

在晒出的合影中,对方看起来风华正茂,身材高挑,一头乌黑的长发,站在范曾旁边观看他画画,颇为闲适。

这是范曾的第四次婚姻,因年龄相差巨大舆论四起。

钱钟书在世时,曾这样评价范曾:“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短短几字,足以见得其中意味。

范曾于那则帖子中,在告知公众自己即将与徐萌女士正式结婚前,先怀念了一番自己的亡妻楠莉。

“爱妻楠莉故去近三载,最初缘悲痛孤寂,更由于轻微脑梗,致艺术生涯举步维艰。徐萌女士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我身心全面康复。徐萌不为己怀且鼓励我艺事长青,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更作贡献,情深谊笃,经我俩双方同研详究,愿永结连理,正式结婚登记,艺林佳话,此是微矣。”

他所谓的“艺林佳话”没有出现,留言里,祝福与质疑同时出现。

楠莉与范曾

在与如今的娇妻结为连理之前,范曾结过3次婚,可谓是桃花不断。

第一任妻子林岫是范曾的初恋,毕业于南开大学,同为书法家,两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范曾在恋爱上开窍晚,23岁才遇到第一个女朋友,爱得死去活来,包含了虚幻的理想与过度的热情。

二十几岁的范曾格外重视这段感情,可那时的两人都很青涩,殊不知婚姻的复杂。

浪漫与甜蜜消失殆尽,只剩下柴米油盐的琐碎。两人结婚后,问题越来越多,等待范曾与林岫的,从来不是风花雪月。

夫妻争执愈演愈烈,望过去尽是一地鸡毛,狼狈不堪。

最终,在相爱不到5年后,便草草收场,走向分道扬镳的结局。

范曾说:“我为第一次爱情耗时五年之久,一无所获,最可贵的燃料烧尽之后,剩下了痛苦的灰烬。”

当范曾沉浸在失恋的痛苦时,一个叫边宝华的女生如期而至,她与范曾同为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同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在这之前,天生傲气的范曾谁也瞧不上,还将长相平平的边宝华称为中央美术学院的“萝卜白薯”,对她很冷淡。

缘分妙不可言,正是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女同学,在范曾最迷茫时给了他最大的慰藉,也毫不嫌弃他当时穷困潦倒。

身处低谷的范曾感动之余,也对边宝华有了不一样的情愫。

1971年冬天,两人很快走到一起,33岁的范曾又迫不及待地走进婚姻这座围城。

边宝华与范曾

婚后,两人生下一个女儿。

在边宝华的照顾与鼓励下,范曾很快走出阴霾,开始搞创作,可是看似美满的表象下,危机重重。

当时的范曾还没出名,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艰难,住在北京故宫旁的一个堆满废弃家具的仓库,还好有朋友须遵德的接济。

上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范曾,结识了做演员的须遵德,之后两人同时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

须遵德家境不错,经常给范曾一家送来钱和衣服,还邀请范曾到自己家吃饭。范曾对须遵德以兄长相称。

正是那顿晚饭,范曾第一次见到须遵德的妻子张桂云,明眸皓齿,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多情,他顿时不能自已。

“我第一次见到楠莉,那清澈如潭的双眸,便是我全部生命的归宿,那是我暴烈性格的最佳栖止之所,一如人生沙漠中一泓沁人心脾的泉水,像夜空里的一道闪电,改变了我的人生。”

楠莉

当时,范曾的妻子边宝华对他不离不弃,尽心撑起这个拮据的家庭,殊不知丈夫已经移情别恋。

范曾感觉自己遇到了真爱,在他的眼中,兄长须遵德的妻子张桂云如春梅绽雪,秋蕙披霜。

期间,范曾给张桂云写了200多封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张桂云没有抵挡住,接受了他的追求,两人就此开启了漫长的“婚外情”生涯。

楠莉与范曾

当时须遵德是演员,需要经常到外地演出,这恰好给了范曾与张桂云幽会的机会。

这段不见阳光的爱情,持续了足足十年之久。

直到1988年,须遵德才得知自己被朋友与妻子背叛,他气愤不已:“一切都是我自找,是我引狼入室。”

很快,须遵德就与张桂云离了婚,但范曾的妻子边宝华不肯离婚,她不忍心看着自己苦苦维持多年的婚姻就此结束。

1990年,范曾为了逼边宝华与自己离婚,将张桂云带到法国巴黎,在自己的画展上向全世界示爱:“我愿与相爱二十年的楠莉,同赴天涯。”

范曾与楠莉

看似潇洒风流,实则负心薄情。

1993年,内心受尽折磨的边宝华同意与范曾离婚,开始新的生活,女儿因痛恨父亲出轨,断绝与范曾的父女关系。

同年11月13日,范曾与楠莉在巴黎结婚,“嫂子张桂云”摇身一变成了“爱妻楠莉”。

楠莉,是范曾给张桂云起的新名字。

楠莉与范曾

范曾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不得不说,范曾的确天资聪颖。

1938年,范曾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书香世家,往上数十二代,尽是诗人、画家、文学家等。

范曾的童年,正遇日军入侵中国,他跟随父母四处逃难奔波,落脚在苏北农村,度过流离的襁褓生涯,那种战乱的气氛,他至今无法忘却。

4岁那年,在儿童智力比赛中,范曾朗读《岳阳楼记》《木兰辞》,初显文学天赋,获得特等奖第一名。

13岁时,范曾就加入南通市美术协会,成为“南通三小画家”之一,在当地初露锋芒。

1955年,范曾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他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看过的书可以过目不忘,三遍成诵。有些智慧,已经开始在他的心底萌芽。

他研读古书,学习了日本、朝鲜与印度的历史,期间师从雷海宗、郑天挺、吴廷璎……这些学界大家让他接触到了不同的学派与思想,也打下了扎实的历史学功底。

两年后,19岁的范曾转入中央美术学院新成立的美术史系,在离开南开前,老师吴廷璎对他说:“中国可能少了一个优秀的史学家,而会多一个优秀的画家。”

范曾的人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他临摹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备受欢迎,在美术史系学习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由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等艺术家授课。

年轻时的范曾

在中央美院顶级画家们的指导下,范曾的绘画天赋彻底被激发,他学会了骨法用笔,画作可以做到以形传神,李苦禅大师几乎是毫无保留地授予范曾绘画知识。

1962年,范曾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通过好友黄永玉牵线,认识了黄永玉的表叔沈从文。

沈从文在黄永玉的生命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们曾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往来与倾谈。

从1946年开始,黄永玉就与沈从文开始通信,到六十年代末,积累了近两百封信。

两个从湖南凤凰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亲人,也是知己,建立了智识与精神上的深刻联系,范曾知道黄永玉与沈从文的关系,于是颇为热情。

年轻时的沈从文与黄永玉

为了能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得到一份插图的工作,范曾经常给沈从文写信、打电话嘘寒问暖,以徒弟自居,姿态毕恭毕敬。

有次天还没亮,沈从文家的门就被范曾敲开:“昨晚梦见沈先生生病,我不放心,连夜从天津赶来看望。”

这番举动,让单纯的沈从文很感动。

当时中央美院的系主任叶浅予看不上范曾,觉得他城府太深,过于看重名利,打算推荐其他学生,沈从文坚持收范曾为助手,还自愿出粮票给范曾开工资。

范曾如愿当上了沈从文的助手,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绘制插图。

那时的范曾初出茅庐,没钱没人脉,为了范曾的工作调动,沈从文四处奔走,尽其所力向别人举荐这个徒弟,倾囊相助。

在沈从文的帮助下,范曾渐渐融入到北京文人圈子。

年轻时的范曾(左)

后来,沈从文遇到劫难。

没成想,揭发沈从文最多的便是他的学生范曾。

范曾称沈从文头上长脓包,"烂透了",并声称丁玲、黄苗子等女性是沈从文家中的座上客,经常来唱歌跳舞。

沈从文

沈从文觉得可笑,事实上丁玲远赴东北已经九年,且从未到过他家,客人也十分稀少,来的次数最多的便是范曾夫妇。

对于范曾的诬告,沈从文用了八个字表达内心感受:“十分痛苦,巨大震动。”

那期间,沈从文遭受数不清的批斗,他家里所有书与工作资料全被烧掉,每天还要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七十岁的年纪,他又被下放到咸宁接受劳动改造。

朋友断言,在那段难熬痛苦的日子里,沈从文一定会精神崩溃。

沈从文没有崩溃,还安慰自己的侄子黄永玉要撑下去。

沈从文

最为艰难时,叔侄二人已经很久没见过面了,他们有天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

沈从文看到黄永玉,两人擦身而过,他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

他是黄永玉的亲人,是他的骨肉长辈,他们却不敢停下来交换痛苦,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在黄永玉看来,沈从文从未在“伟大”中生活过一秒钟,他很“平常”。他的人格、生活、情感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

因为平常,才能从困苦的日子里熬出来。

沈从文与黄永玉

1975年的一天,沈从文在历史博物馆看到范曾在画历史人物,按照以往惯例,他会指出不符合历史常识的地方,谁知被范曾大声呵斥:“你过时了,早就没有发言权了,这事我负责!”

沈从文被气得手发抖,冒着严寒大雪走了一个多小时到朋友家中诉说遭遇:

“我一辈子没讲过别人坏话,我今天不讲,会憋死的。他以为早已踏着我的肩背上了天,料不到我一生看过了多少蠢人作的自以为聪敏的蠢事,哪会把这种小人的小玩意留在记忆中难受……”

到了晚年,沈从文越来越容易落泪。

1982年,58岁的黄永玉与80岁的沈从文回到故乡湖南凤凰。叔侄二人并肩而坐,对着山喝豆浆,他们还去了曾就读过的文昌阁小学,又回到了老宅。

天空下着小雨,冷冷清清,黄永玉与沈从文坐在一起听湘剧。

当主角李三娘一出场,唱完那句“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后,沈从文泪流满面,这出戏暗合了他的悲凉心境。

这是沈从文与故乡凤凰打的最后一次照面。

左二为黄永玉,右一为沈从文

几年后,有位女记者采访沈从文,聊起他打扫女厕所的往事,“沈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

没想到,这位83岁的老人嚎啕大哭起来,在场的人无不慌乱,老伴儿张兆和连忙安慰,沈从文才安顿。

曾经来自学生的背叛,深深伤害了他,以至于让沈从文在晚年回忆起来依然伤心。

老年的沈从文

被伤害的不止沈从文一人,当年在中央美院范曾的恩师李苦禅也遇到同样的遭遇。

当范曾在圈子里混得越来越好后,完全不把昔日恩师李苦禅放在眼里,尊敬不再。

李苦禅评价范曾:“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

一生高洁的李苦禅临终前告知家人:“我没有范曾这个徒弟,死后不许他扶棺。”

1983年6月11日,李苦禅去世,范曾前来参加葬礼,被李苦禅家人与朋友拒之门外,禁止他祭拜。

李苦禅

黄永玉在得知沈从文被范曾迫害后,与他反目成仇。

黄永玉比范曾大14岁,范曾到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时,黄永玉已经在版画系任教,算是他的老师。

两人因为沈从文闹翻后,范曾说:“黄永玉比我大14岁,我和他算是同辈人,所以我没有必要在他面前低声下气。”

范曾画狗,讽刺黄永玉

90年代,两人的恩怨达到顶峰。

为了替表叔沈从文讨回公道,黄永玉曾经在香港的报纸公开发表文章批判范曾。

范曾并不承认自己在央美时与黄永玉认识,他还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将黄永玉比作柳宗元笔下的蝜蝂[fù bǎn],批评黄永玉的画有三大硬伤,既无色彩也无线条,呆板写实与荒率变形、国画连门都没入,更指责对方薄情寡义……

面对范曾的谩骂与羞辱,黄永玉笑了笑,没有回应,而是画了两幅画,取名为《你他妈又吹》与《永玉画猪》。

黄永玉作品

黄永玉向来幽默风趣,对于很多事情,早已看得透彻。

范曾其实没有忘却当年黄永玉对自己的恩情,在特殊时期,黄永玉为了看望范曾的父亲,到南通的一条寻常巷陌,体贴入微,画了一张家门的白描送给范曾,以慰藉他的思家心切。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在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展览厅门口,黄永玉与范曾各自一张大画放置于左右两侧。

在展览之前有个艺术家会议,70岁的范曾与84岁的黄永玉遇到了,彼时的两人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们四目相对,无言拥抱。

后来,范曾说:“我们心里不恨对方,人的感情很复杂,不是世俗的人想的那样。”

黄永玉与范曾

范曾在国画上的造诣非同寻常,七十年代凭借一幅《韩非子像》声名鹊起,开启了“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艺术风格。

范曾《韩非子像》

他画的荀子、老子等名画,形神兼备,他将满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画纸与跳动的人物形象之间。

范曾很会画,也很会赚钱,2010年,他画了一幅《老子出关图》,卖了414万的高价。

范曾《老子出关图》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范曾又画了几幅一模一样的《老子出关图》,稍作改动,最终拍卖价格高达1650万。

这件事情,引起画家圈与广大网友的讨论,有人称范曾这是把艺术创作当成流水线作业。

范曾画的一系列《老子出关图》

尽管如此,范曾的画依然备受追捧,他的作品不断刷新艺术品拍卖与成交天价,作品公开拍卖成交额超23亿元。

杨振宁很欣赏范曾,曾在一个讲座上对他赞誉有加:

“范曾,他没问题,是当代的大师,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是当代的大画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当代的,也是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

杨振宁与范曾是多年好友,后来都迎娶了属于自己的娇妻。

当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外界争议不断,范曾一直为其鸣不平:

“我认为杨先生和翁帆的爱情非常纯洁。如果不是翁帆这么爱杨先生,他不会在95岁高龄还如此健康。杨先生好几次有生命危险,翁帆立刻联系医院抢救,我非常尊敬她。”

由左到右:翁帆、杨振宁、范曾

尽管备受争议,但范曾在做慈善与交税上是认真的。

2003年,在得知天津出现非典疫情时,范曾第一时间捐赠50万现金,并题字“战胜非典,匹夫有责”。

2008年汶川地震,范曾捐款1000万赈灾。

在这期间,妻子楠莉鼓励并支持范曾的艺术创作,同样热心慈善事业,凡是丈夫捐赠的书法、画作品,她都欣然赠出,其中有楠莉陪同范曾画的200张画捐献给南开大学建东方艺术大楼。

结婚近三十年来,范曾与楠莉共同走过人生很多重要时刻,感情上没再节外生枝,两人从年过半百的年纪走到了耄耋之年。

2021年11月9日,楠莉在北京去世,83岁的范曾在社交平台发布讣告。

这则讣告引来群嘲,通篇近乎一半内容都是在自夸,尽显自己的财富与身份。

有网友称:“看不出丝毫真情,借盛赞楠莉的慈善公益之举,字里行间都是在抬举自己。好容易从金钱说回对逝者的怀念,全是套话。”

凉薄的脾性,很快被范曾本人证实。

曾经爱得惊天动地,甚至不惜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也要与楠莉在一起的范曾,在爱妻去世后不到两年,便有了新欢。

他一度悲痛孤寂,又疾病缠身,致艺术生涯举步维艰,“徐萌女士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我身心全面康复”。

悲痛也许只是一时,但孤寂一定折磨了范曾许久。

范曾与徐萌

4月15日,范曾与徐萌以一场精心准备的家宴,邀请好友共同举杯庆祝他们的结合,更是对外界舆论的回应。

有人认为这是一场荒诞的“忘年恋”闹剧,有人认为这是不拘一格的伟大爱情。

范曾与徐萌

徐萌对范曾,非常细致贴心。

当范曾要为瓷器签名时,徐萌立马将瓶身转向空白处,以方便范曾可以流畅题字。

在最新的家庭照中,几乎每张都是范曾端坐在椅子上,穿着精致的徐萌站在一旁,也许是年纪大了不便久站,也许是家庭地位使然。

范曾与徐萌

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更何况,这本就是范曾的家事。一个年过八十的老头儿,每天坚持5点起床看两个小时的书,一直在持续创作绘画作品,行走在慈善的路上。

人本就很复杂,不可细看,细看是一种残忍。

部分参考资料:

1、《沈从文全集·18-2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

2、《许纪霖:沈从文的泪与范曾有关系吗?》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