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几年因财政紧缩要求公务员“习惯过紧日子”,各地官员们的反应非常迅速,许多地方政府已制订新的公务费用准则来减少开支,除削减公务车预算、要求官员调高空调温度之外,还要减少购置新设备、节约公务用纸,同时在出行时骑自行车与自带水杯。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今年至少有21个省级政府削减了公务用车预算。贵州省省长承诺将本省政府运营开支削减15%。中部省份湖南省的一位官员敦促同事们成为“红管家”,传承红色基因,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品质发展。
云南省统计局告诉工作人员,夏天不要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以下。内蒙古有关部门表示,政府机构应尽量减少购买新设备,对桌椅和电脑等物品进行维修和重复使用。西南部城市宜宾要求官员使用品质较差的纸张打印日常文件。
多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一直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下摇摇欲坠,近3年来为遏制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动态清零措施耗尽了许多地方财政储备,房地产市场低迷更加剧了财政压力。
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反映出中国新的经济现实已在全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公务员的广大民众,许多人不得不适应少花钱多办事的日子。去年12月,中国政府加大力度,要求官员们做好长期“勒紧裤腰带”的准备,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最近几周,许多地方政府发布了关于如何“习惯过紧日子”的详细指示,告诉工作人员通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便宜的文具以及用黑白和双面打印文件来节省开支。还有一些政府要求领导干部不剩饭菜,减少出差,以及维修和重复使用公务用车、办公家俱等硬件设施。
中国公共财政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教授Christine
Wong说,“这是在作秀,你看他们谈这种小事,而他们本该集中精力解决大事”,这场节俭运动本质上就是“承认资金紧张”,要大家甘苦与共。
报导说,党内机关还将节俭作为一种文化和革命传统加以宣传。中共纪检机关曾引用老一代领导人简朴生活的党史轶事,例如毛泽东的睡衣据说打了73个补丁,而另一位革命元老陈云的同一个皮箱则用了62年。
但在实践中,随着干部们争相证明自己对这项运动的拥护,对节俭的追求变成对开支锱铢必较。例如云南国有炼铁厂敦促员工减少每年的饮用水支出,并鼓励员工自带水杯。内蒙古北部一个县提出了绿色交通指南,鼓励政府工作人员短程步行,中程骑自行车,远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