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童在韩国街头拉屎惹众怒 周围人阻止遭其母无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伴随着国际航线增加和游轮旅行的活跃,韩国济州岛再次充满了外国游客,然而以外国游客为中心的“小插曲”也接连不断……

韩国媒体报道称,近日一位中国母亲带着孩子在济州莲洞市中心的林荫树旁大便,尽管当时周围的济州道民出言指责,但依旧没能阻止这对母子的不良行为。


本月18日,目击了上述情形的韩国网友A某在济州某妈妈社区论坛中发帖吐槽称:“中国人真的太过分,大家一定要看一看”、“中国人来济州岛旅行还算可以忍受,但是在其他国家的街道上就让孩子那样随便拉屎,作为道民我非常生气,所以向警方报了案”。

A某上传了自己拍下蹲在林荫树旁大便的男童的照片,照片中疑似是该男童母亲的女性就站在一旁。


A某表示:“他们究竟在想什么?韩国人连狗的大便都会用袋子处理干净,何况是人的大便呢?为什么要玷污别的国家呢?”

“当时人行横道的指示灯也是红灯,但是大家却像是绿灯一样成群结队地过马路,真不知道他们的常识线在哪里”、“如果看到这样的中国人,我们就一起举报吧”、“最近奇怪的人真的很多,如果搭话的话也挺危险的,所以就发短信或打电话进行举报吧。希望能贴上礼仪警告牌”。


除A某外,另一名目击了现场的韩国网友也在网络社区中上传了自己拍摄的视频,并表示:“出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愣了好久才拍下这个视频。他们都是中国人,我因为不懂中文所以就用英语进行了提醒,但是却被无视了。”

对此,其他韩国网友愤怒地表示:“在公共场所拉屎是中国文化吗”、“小区里的狗拉屎也会被装入排便袋里,人还不如狗吗”、“又不是XXX排便训练,在市中心那样算什么”、“好野蛮”、“那个国家在街上拉屎是家常便饭吗”……

韩国媒体称,中国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因在旅游景点做出类似行为而遭受指责。

今年5月,一对中国夫妇在泰国曼谷大皇宫前看着女儿小便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平台中扩散开来,引发了争议。

与此次济州男童大便事件类似,一位网友目击到这一幕将其拍了下来并上传到了网上。该网友称:“泰国各大旅游景点为维护秩序和游客体验,通常会制定明确的禁止条令和规定”、“对于一些未明确规定的行为,游客也应该具备基本的文明素养”。


当时,泰国网友对中国游客进行了强烈嘲讽,泰国旅游体育部长也出面表示:“游客行为不当”,指示相关机构进行调查。

其实,在韩国街道上随便大小便的行为可以按照《轻罪处罚法》进行处罚。韩国《轻罪处罚法》第3条明确规定:“在道路、公园或其他多人聚集或来往的地方随意吐痰或大小便的行为,可以处以1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或拘留。”

虽然能够理解年龄较小的儿童对于大便、小便这样的生理需求难以控制,但是作为父母出门在外还是要有最基本的文明素养。让孩子当街大小便不仅不文明、不卫生,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更何况这样被拍下来发到网上,社死的不还是自己吗?

天涯散客 发表评论于
粪坑国的文化当然是随地大小便啦。
jifeng2023 发表评论于
今后这种低素质的家长应该上黑名单,禁止出国旅游5年以上。
warara 发表评论于
那些天天批美国的五毛粉红中国有什么事马上又拿美国做为标准对照,敬仰美爹不就是你自己吗
~~~~~~~~~~~~~~
老街口瓜子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08:44:00那些动不动就扯上民族,文化的。那么美国地铁天天尿臊味,是不是也说明你们敬仰的美爹也属于同种类型。
henry008 发表评论于
少见多怪,人家有外交豁免权嘛。
秒秒 发表评论于
看这个妈妈穿的不穷。但做事穷。广而告知。上央视节目。春晚写个小品。教育一下。
秒秒 发表评论于
中国要改变小孩这种特权。小孩更应该有羞耻教育。怎么办呢?就是领结婚证的夫妇办证的时候同时发一张育儿须知。问题就解决了。
scbean 发表评论于
老街口瓜子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08:44:00那些动不动就扯上民族,文化的。那么美国地铁天天尿臊味,是不是也说明你们敬仰的美爹也属于同种类型。
=================
你叽歪啥?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共当政几十年后才这样。你看着这样顺眼是你有问题!懂吗?低档红粉。
gqc 发表评论于
下次在韩国看到中文提示不要随地大小便会不会又有国人感觉被歧视了?
iknowwhoiam 发表评论于
文学城里随处可见的污言秽语比一个小孩当街拉屎恶心百倍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韩国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哈,不过蛮可怜的,被小胖气球扔大便很郁闷。地上又被红小兵拉一泡。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我们家狗子也是这样,憋不住,所以就要带狗屎袋子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中国全力向世界各国输出核心价值观,包括当众拉屎拉尿。
有门部关 发表评论于
小事一桩,捡起来就好了嘛。我们这里遛狗都得捡屎啊。
东北老蔫 发表评论于
这种事10年前在香港曾经发生过,被当时的香港人唾弃。十几年过去了,中国大陆人的素质没有丝毫长进。当然,他们也不长记性。
大家都在找 发表评论于
看图那个位置应该不难找到厕所,可以让孩子忍耐下。别的不说,国内随地吐痰家常便饭,今天总应该改改吧。
七戒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遭全世界唾弃!
秃尾巴 发表评论于
法国人都说去塞纳河拉屎,为什么大家都很高兴啊
kl3527 发表评论于
尿布是已经非常普遍的,从小孩到大人的都有,不值几个钱。在外旅游对老人小孩都很重要。国人还是“穷意识”。。。
beixuanlv 发表评论于
小孩要大小便找不到厕所总不能拉在身上,应急措施很多,拿个塑料袋接着也行啊,万不得已随地大小便,照顾孩子的成人至少要处理排泄物吧,我们遛狗在外随时要带着塑料袋,狗狗大便后将其装起来带走,这是起码的道德习惯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估计是实在找不到公厕。我相信绝大部分中国人不是万不得以是不会随地大小便的。
karlheinz 发表评论于
支那人对在公共场合排泄有着特殊的喜好
dada2023 发表评论于
这是个例,但,【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地铁站里的尿臭,熏晕人
mudanxianzi 发表评论于
警察应该罚款,重罚。不罚在这说这个有意思吗?这个妈妈应该上互联网,让人人认识它,真不要脸。
还是老李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的日常罢了。我的发小,正宗东南大城市人,大学家属院长大,还算是有俩钱的人,小孩上的私立幼儿园,在停车场里,泰然自若地让小孩,当时大班吧,就在车边小便,把我看得瞠目结舌,又不好说什么。

中国人的素质之差,永远能挑战父想像。不过话说回来,现在90后的,素质要好一些,但是踏入社会后,也变差了。
老寓公 发表评论于

大惊小怪。 习惯了就好。
清如许1 发表评论于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08:04:46
这点屁事能上新闻?
~~~~~~~~
说得不错,在中国缺公德的事儿都算屁事,难怪诺大的国家从来不懂公德为何物。
我說 发表评论于
老共篡位統治以來,沒有對國民進行人文道德觀念的教育,只是對國民當成奴才一樣進行意式形態爰黨愛國的洗腦教育,道德觀念一代比一代差。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京西观察使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08:31:09
这是文化的差异,人畜随地便溺是中华传统文化桂冠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
这话有道理。似乎中国人受西方腐朽思想影响,给小孩穿开裆裤这种传统文明被排挤了。习大大应该把开裆裤再穿起来。
老街口瓜子 发表评论于
那些动不动就扯上民族,文化的。那么美国地铁天天尿臊味,是不是也说明你们敬仰的美爹也属于同种类型。
pandawipe 发表评论于
哎, 一些中国人丢死了脸
叫啥好不好 发表评论于
阿Q们有点钱了,可以出去玩了 不做出点来奇怪的举动,人家怎么能知道他们是阿Q呢?劣等民族
京西观察使 发表评论于
这是文化的差异,人畜随地便溺是中华传统文化桂冠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韩国作为发达国家应该包容其他文明,而不是简单的谴责。韩国人要检讨自己是不是太狭隘了!
中国人出国坚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又有什么错呢?!以后中国组团去韩国街头便溺将成为常态,和尿靖国神社一样。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关键问题是否有公共厕所或者周围商家提供厕所使用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这次没在洗手池里大便 有进步啊 正能量 欧耶
speakoutloudly 发表评论于
成年人也在大街上排泄啊,前段时间不是一个自称中国人的家伙在东京街头撒尿嘛。真是够丢脸。
硅谷工匠 发表评论于
每张照片里孩子身边都有一个母亲。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附近是否有公共厕所外。没有,是韩国的问题,欺骗游客。如果有,是游客的问题,按规定罚款即可。这点屁事能上新闻?



荒野猎人 发表评论于
几年前,一个妇人在洛杉矶的华人区也表演过类似的一幕,文学城也有报道。两个东北女人在日本旅游去一家饭店吃自助餐,不仅大量浪费,还吃相难看,让饭店服务生忍无可忍,说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如此不堪的吃相。在飞机上、在邮轮上、在………
dream_pillow 发表评论于
拉屎是小意思啊,连侵略这种惹众怒的行为在厉害国舆论界都是正义的。
洛城一郎 发表评论于
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一步一步来,很多种族还没有发展到正常文明人类那一步,除了教导限制,还有很好的方法就是制裁和惩罚
cato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一直就是这么干的。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想当年在周口店厕所都没有,一个活人难道要被一泼尿憋死?
人民的名义3 发表评论于
俗话说得好,拉不过三代,好好补充一下德育,等孩子的孩子长大以后就好了。
人民的名义3 发表评论于
看看他妈这大长腿,从小也是这么一路拉出来的。谢谢
周冰倩 发表评论于
伟大的母亲!! 这是中国人民要的自由吗?
人民的名义3 发表评论于
中国是自由的国度,人民享受充分的自由,像印度一样,需要的时候找个地方拉屎是人的权利。中国加油。
体制内 发表评论于
在美国也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