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考8次上岸异地县城,我不后悔”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考公”“考编”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仅“国考”的报名人数就超过了290万,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岗位录取人数为3.96万,平均竞争比为66∶1。

在奋力“上岸”的过程中,除了主流的“国考”“省考”,“县城编制”也成为年轻人的新赛道。为了一份稳定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异地县城。不过,看似安稳的生活之外,也可能有陌生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上岸”了,但是在异地县城

今年年初,连续考编制8次后,26岁的牛奶终于“上岸”了。

牛奶是山西人,被录取的岗位,工作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属的一座小县城,距离牛奶的老家400多公里,月薪是4000元。

2022年,牛奶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很多同学一样,毕业以后,她的第一选择就是考取编制。为了“卷上岸”,“国考”“省考”乃至家乡本地的编制岗位,她都尝试过,但都没能成功。考异地县城、乡镇的编制,成为她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一年半的时间里,牛奶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参加一次考试。“毕竟是脱产备考,压力很大。我感觉自己只有前三四个月在认真学习,后面基本上学不进去了。考场经常在外地,每次出门也都要花不少钱。”牛奶说。

因此,好不容易考上异地县城的编制后,牛奶感觉如释重负,她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决定远赴他乡工作。正式上岗的前一周,牛奶的爸爸开车把她送到了工作的县城,帮她租了房子,简单地安顿好。当地的房租很便宜,一年只要6500元。

(图/《县委大院》)

在考编越来越“卷”的情况下,曾经大多是由本地人“消化”的县城编制,正在成为外地考生的竞争目标。在互联网上,关于“异地县城编制”的分享有很多,很多人因为一份编制踏入陌生的县城,但又在一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面前犹豫不决。

今年28岁的玫玫,已经在异地县城的某公务员岗位工作了4年。她明显感受到,在几年前,自己的选择还相对“小众”,但近一两年,单位里来了不少外地的00后,单位的老同事早就见怪不怪。

玫玫是山东人,工作的县城也在山东,但距离她老家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有时候,她会在周五晚上回家,周日晚上再回到工作的县城。几年前考编时,她最理想的选择是济南,其次就是省内的其他城市。

最后,玫玫考到了省内县城。虽然地方比较小,离老家也有点距离,但当时的玫玫感觉,这份工作已经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了。

(图/《在京都小住》)

小县城的异乡人

刚工作那几年,玫玫踏入了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工作体面、轻松,生活平静,父母也觉得她做了个好的选择。

但几年过去,她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的还是有出入。“很多人会说,考上编制以后只有两天是开心的,一天是考上的那天,另一天是离职的那天。”玫玫说。

玫玫发觉,县城的生活成本并不低,出门吃饭的花费和在济南相差无几。她的月薪3000元左右,每月房租900元左右,再扣除平时的日常开销、朋友的礼尚往来,每个月基本上存不下任何钱。

小县城的配套设施,也远不如玫玫家乡所在的城市。玫玫所在的县城没有三甲医院,也没有大型商场;玫玫想去健身房、游泳馆,也几乎找不到;她去过几次电影院,但环境也很一般。“总之很难有什么娱乐生活,每天就是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

(图/《公主小屋》)

而体制内的工作,也并没有玫玫最初想象的那么轻松。玫玫入职以后,刚好赶上了疫情,基层岗位人员成为最辛苦的一群人。虽然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那段时间她几乎没回过老家。大家在家隔离的时候,她每天都要出去干活。

“众所周知,体制内工作就是一眼能望到头,小地方的机会也少,看不到什么发展的前景。你想在工作上施展一下拳脚,都没有那个平台和基础。”玫玫有时候会感到失落,她甚至有点想念自己大学刚毕业时在南方城市工作的那一年:“虽然要熬夜加班,但是好像总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在那样的环境里,就算很累,自己也会比较有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玫玫感觉女生在异地县城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恋爱对象。本地的同事给她介绍过相亲对象,但玫玫都觉得不太满意。她不想找和自己一样做体制内工作的男生,“两个人都是公务员,每天都做差不多的工作,回家还聊单位的事情,很无聊”。而在小县城,不在体制内工作的人,也大多都去了外地发展。“相亲几次下来,感觉想找到一个三观一致的人都很难。”玫玫说。

(图/《公主小屋》)

不仅仅是找对象,玫玫觉得,在她所在的小县城,甚至也很难发展出那种亲密的社交圈。“你在一个陌生的小地方,没有朋友、亲戚,接触到的可能就是领导、同事,但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你很难真的融入进去。”

去年,玫玫老家的一个朋友也考了她所在的县城的编制,她算是有了一个陪伴的人。朋友是研究生学历,考县城编制是因为觉得“外面太‘卷’了,想到小地方‘躺一躺’”。但在朋友决定考过来之前,玫玫还是劝了又劝,她把县城编制的优点和缺点仔细地给朋友分析了一通,告诉她:“你肯定会经历跟我一样的焦虑和痛苦期。”但对方还是坚持考了过来。

“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大四那年,牛奶在北京的一所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过几个月。实习工资和如今差不多,但几乎每天加班到12点,加上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她当时就断了以后在大城市工作的念头。“一定要考编,考不上就多考几次。”

目前她已经入职一个多月,和玫玫相反,牛奶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惬意。她觉得自己本就喜欢一个人的生活,朋友很少,也不爱出去社交,没什么需要花钱的爱好。工作之余,她就是在家里看看剧、做做饭,几乎不去什么户外的娱乐场所。对待找对象这件事,她也很随性,“遇上了就试试,遇不到也无所谓”。

牛奶的岗位是社保相关的,一部分来办事的当地人会说方言。虽然不熟悉口音,但她也基本能听懂。有时候,她也会在网上刷到同样选择了异地县城编制的年轻人。他们的感受大多和玫玫类似,很多人会抱怨生活无聊、在异乡感到孤独、很难融入本地人的圈子,感慨“钱多、事少、离家近,一个也沾不上”。以至于一个流传的说法是:“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

但牛奶觉得,那些并不是什么困扰自己的问题。入职的第一个月,牛奶的本地同事也会问她:为什么要考离家这么远的小地方呢?

(图/《公诉》)

牛奶认为自己是个自我认知清晰的人:“我是学文科的,学校也一般,本来就不好找工作。而且我觉得自己也没什么能力,之前考的很多岗位都是乡镇一级的,如今考上县城编,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在社交媒体上,有类似心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00后十分现实地写道:“不是我选择了围城,而是体制包容了我的平庸。”

牛奶的工作有5年的服务期,她想着等到服务期满了以后,再试试考江苏的异地编制,县城或者乡镇,她都可以接受,因为“听说江苏的公务员工资很高”。

(图/《求生存的艰难岁月—韩国公务员考试实态》)

而玫玫尽管对于现状有着诸多的失望,但也觉得自己并不后悔:“体制可能确实是‘围城’,外面看起来很华丽,但只有进来才知道是什么样。家人会把这个工作看得很重,对于当时脱产的我来说,它就是一个最佳的选项了。”

“现在的我倒是觉得编制没那么重要了,等到时候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机会,想活得更自在一点儿。”玫玫说。

月亮啊你可知道 发表评论于
墙内的人太辛苦了
新手一位 发表评论于
希望不会几年后就被精简了。
柳小波 发表评论于
五毛里面西岸,长剑,八戒,百家可能有编制,其他的个别的可能有,绝大多数应该都是临时工。

国色,姜饼,笑薇,彼采萍兮之类的女子监狱发帖减刑的最近来得很少,不知道是不是水平太差,共产党评估后觉得是反效果就停了这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