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减少百万人,人口第一大省怎么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中国的人口形势,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01

全国各地区人口排名

千呼万唤始出来。几天前,黑龙江省终于公布了2023年统计公报,至此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齐了。

黑龙江省统计局披露:据2023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3062万人。

这一人口规模,位居第20位。相较于2022年,减少了37万人,减少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河南、山东。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从上图排名再结合过往的数据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

第一,广东依旧是人口第一大省、山东人口第二。

广东是全国人口经济第一强省、工业第一强省、常住人口第一强省。山东则是北方经济第一强省、北方工业第一强省、北方常住人口第一强省。

当然,从户籍人口角度来看,河南依旧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

第二,排名前十的省份,名单依旧不变,但排名有所变化。

其中,前六名排序不变,依次是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

第七名,由于湖南人口持续减少,于2023年被人口持续流入的浙江省取代,浙江第七,湖南滑落至第八名。

安徽第九,湖北第十。

第三,常住人口排名还存在变化的有福建与辽宁,上海与甘肃。

辽宁过去十多年人口一直在减少,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辽宁人口减少了115万人。2021年减少了25.6万人,2022年减少了32.4万人,2023年减少了15万人。

也即从2010年至2023年,辽宁省合计减少了188万人。

同期的福建,七普时期人口增加了465万人,2021年增加了26万人。直到2022年全国人口见顶,福建的增量才陡然下滑,2022年仅增加了1万人,2023年人口减少了5万人。

一个在狂减,一个在增加直到最近才减少,这种背景下,福建省的人口增量在2023年顺势超越辽宁,排名全国第14。

同理,去年上海人口增加了11.56万,甘肃减少了26.52万,一反一顺上海常住人口规模超越甘肃。

02

中部六省、山河四省、东北三省全在减少

从人口变化角度看,去年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1个增加,20个减少。

浙江常住人口增量第一,广东增量第二。海南、上海、江苏、新疆增量都在10万以上。贵州、北京、天津、宁夏、西藏都略有增量。

其余20个地区人口都在减少。对比2022年,人口减少的地区为13个。

东北是全国人口率先减少的地方,也是过去十年人口减少规模最大的地区。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人口合计减少了1099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吉林减少了338万,辽宁减少了115万。

东北是引路人,目前山河四省已经接棒东北,成为人口减少最大的地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人口减少的20个省市自治区,南方9个,北方11个。

在全国人口连续两年减少,且降速加快的背景下,无论南北,都躲不开。

第二,河南省人口减少量第一,山东第二,黑龙江第三。

河南一直都是人口输出大省,2021年的人口减少量就位居全国第一,当年常住人口减少了 58万人。2022年由于疫情导致的人口从东南沿海回流内地,河南人口减少速度放缓,但也减少了11万人。

2023年,人口减少量继续全国第一,减少了57万人。

从河南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去年河南省出生人口69.5万人,死亡人口78.7万人,自然人口减少了9.2万人。

以此计算,去年河南省人口净流出47.8万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山东省十年常住人口增加了573.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7万人以上。

2021年失速,增量仅为4.99万人。2022年直接进入负增长。2023年,人口加速减少。

从山东省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山东省自然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减少了22.1万人。

这意味着,山东省人口净流出了17.72万人。

第三,中部六省,首次集体出现了减少。

河南人口减少57万人,湖南减少了36万,山西减少了15.36万,江西减少了12.97万,安徽减少了6万,湖北减少了6万。中部六省合计减少133.33万。

2022年,由于疫情干扰,人口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回流中西部的现象。

所以,2022年的数据呈现出,广东、山东、上海、北京人口在减少,江苏、浙江人口增量也在减少,反倒是部分2021年人口减少的中西部省出现了人口增量,比如江西、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云南等。

而进入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人口开始回流,于是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局面,中西部地区原本因为疫情回流的人口,继续涌入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人口集体减少,相反,东南沿海大多数地区的人口增加了。

浙江省增加了50万人,2022年人口历史性减少的广东,增加了49万人,海南增加了15.98万人,上海增加了11.56万人,江苏增加了11万,北京增加了1.5万,天津增加了1万。

第四,东北、山河四省也在集体减少。

东北还是老样子,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常住人口,仍在持续减少。去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合计减少60.25万人。这里面有自然人口减少之故,也有人口流出因素。

从大区域来看,山河四省人口减少规模第一。

“山河四省”这个概念,诞生于2023年。

2023年1月9日,由于一个关于河南网友向山东边界放鞭炮的事件,引发一系列网络互动和网友创作,进而形成了“山河四省”的网络热词。

山河四省,顾名思义,是两个“山”字打头的省山东、山西,与两个“河”字打头的省河南、河北。

这个区域历来是“华夏之中”,安史之乱前一直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科技与文化最昌盛。

然而,如今的山河四省,成为了人口减少最多的地区。

以2023年的数据来看,河南减少了57万人,减少量全国第一。山东减少了39.82万人,减少量全国第二。河北减少了27万,山西减少了15.36万。

山河四省2023年合计,常住人口减少了139.18万人,约140万。

山河四省之所以接棒东北,成为人口减少最大的地区,有宏观层面的因素,如全国人口减少大势,北方人口、资金、财力、物力、产业等各类生产要素南流的大势。

更主要的,还是自身产业因素。

山河四省本身经济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及科技产业含量低,且缺乏优质高校资源。

先说教育资源方面,山河四省合计只有6所211高校(含985):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南1所:郑州大学;河北1所:河北工业大学(校区还在天津);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本地区优质学校缺乏,优质学子们只能去外地,这也造就了山河四省的高考难。

再看产业。

山东是四个省中实力最强的,其GDP位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然而,山东虽然包含了41个工业大门类,是全国乃至全球工业门类最全的地区,然而产业依旧偏重老旧。

山东主打的是传统重工业,目前正走在产能升级的路上。具体有发动机、拖拉机、重型汽车、铝材、金属冶炼。

山东省营收规模最高的是金属冶炼和压延产业,高达1.4万亿元以上;其次是石油加工类,有9300多亿元;化学原料和产品的规模也不小,营收也达到8273亿元。

除了老旧工业,还有一个主打,那就是菜篮子和粮食袋子。

当然,山河四省产粮大户还得是河南。河南的产粮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第一产粮大户黑龙江。

河南人口虽然位居全国第三,但工业并不强,仅位居全国第6。而它的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四川。

河北方面,也同样遭受着产业老旧,急需更新迭代并追逐新型产业的问题。尽管也走在产业转型的路上,但优势产业仍是钢铁、石化等重工业。

山西主要是煤炭产业,以及以煤炭产业衍生出来的上下游产业。

缺乏互联网产业、新兴工业的山河四省,偏重老旧工业和农业,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它们无法制造丰厚利润,无法提供大规模高薪岗位,也决定了它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山河四省中,山东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也是唯一一个超过全国平均值的省,位居全国第8位。

其余三省均低于全国平均值,河北第17位,山西第21位,河南第22位。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03

河南、黑龙江,三年减少超百万人

从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到如今,三年过去了,中国的人口形势在这三年里发生大改变。

2021年,全国人口增量创历史新低,2022年全国人口正式负增,2023年全国人口减少208万,加速减少。

那么,分地区来看,过去三年31个省市自治区,谁的人口变化最大?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第一,浙江人口三年增量第一,且是过去三年人口增量超百万唯一的地区。

相比于第七次人口普查前广东省人口增量常年霸榜,过去三年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浙江取代广东,成为了人口增量第一的地区。

浙江更厉害之处在于,其下辖的11座城市,人口均在增长。

浙江之所以强悍,在于其强悍的民营经济与藏富于民的发展模式。

浙江富甲天下,古有“钱塘自古繁华”,今有浙江省被钦定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最典型的特点,一个是民营经济,一个是藏富于民。

民营经济方面,其民营经济占比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民营企业数量也是全国第一。

去年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108家,位居全国第一,且是全国唯一一个民营企业500强数量突破100家的省级行政单位,同时也是增量最猛的省。

其后是江苏、山东、广东、河北、北京、上海、湖北、福建、河南。

此外,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也是位居全国第一。

同样也是唯一一家数量突破100的省,浙江的数量是广东的两倍多。

数量位居前十的省,还有江苏、山东、广东、河北、福建、河南、安徽、山西、湖北。

在藏富于民方面,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城市,浙江独占9个。浙江下辖的11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最低的丽水,也位居全国第39位。

富裕如斯,谁敢跟浙江人比富?

人口跟随财富流动而流动,哪里有钱赚,哪里能赚到钱,人口就会流向哪里,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河南、黑龙江过去三年常住人口减少规模最大,三年常住人口合计减少量都超百万。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常住人口三年合计减少了126万。黑龙江三年减少了109万。

河南、黑龙江的减少模式又有所不同。

黑龙江是全线下降,包括省会哈尔滨。哈尔滨2021年常住人口就跌破了1000万人,从此东北再无千万人口城市。

河南则是省会疯狂虹吸,底下城市疯狂减少。

郑州去年的常住人口,增加了18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合肥、贵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驻马店未公布数据。

河南之所以人口减少这么猛,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方面,河南自身的产业决定了很难留住人,向来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

河南的标签,是农业大省。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两个特点:一个是,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第一产业占GDP比重,2023年为9.1%。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ltrics 发表评论于
每篇文章的背后都是讨钱,最后结论都是抱住转移支付这根龙根不动摇!
我是一个四川人 发表评论于
富士康搬走对河南影响比较大。
sce 发表评论于
在中国,虽然大家的数据都是编的,但居然也可以反映出趋势,真不容易。22年底23年初解封应该会导致大量非正常死亡,刨去这事,有些人口减少几万的省份应该还是增加的,而人口大量净流入的地区实际增加更多。看24-26年吧,会更准确一些。
shakuras2000 发表评论于
这几张图做的真是一个烂,信息重复,风格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