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致千人死亡,今年会更热?回看史上最热夏天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中国北方多地超过40℃;美国西南部多地气温突破40℃;印度多地气温连续数日超过45℃……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气候变化监测表明,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

美国伯克利地球研究所专家豪斯法瑟表示,预计2024年有66%的可能性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99%的可能性将成为史上第二热的一年。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钱诚团队2023年的研究也显示,21世纪剩余时间内华北地区发生类似2023年端午假期热浪的概率,仍将比2023年气候状态下至少增加1.6倍、强度至少增强0.5℃。

不论2024年是否成为“更热”一年,高温,正在以持续走高的极值刷新人类的认知。

然而,高温的背后,不只是“沸腾”的数字,还可能是致死的疾病、不断加剧的不平等、更低的工作效率、突如其来的停电断电危机、减少的农作物产量、干湿无常变化多端的自然灾害……

高温的背后,是每个受影响的普通人。

那么,高温究竟如何影响我们?

沙特超千人因高温死亡,今年会更热吗?回看史上最热夏天,看高温如何影响你我

当我们谈论高温时,在谈论什么?

愈加频繁的高温天从哪些侧面影响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带着这一疑问,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以“高温”为标题关键词,检索了自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7月18日的18401篇报道,去除重复、不相关报道,最终筛选出14201篇报道。

通过对14201篇报道标题关键词的词频分析,《一起来唠科》试图厘清当媒体提到高温时提到了什么,即媒体乃至公众在高温天里最关切的几个问题。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通过对报道标题关键词进行分类和统计,《一起来唠科》将与高温有关的问题分成以下几类。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01 健康|热射病、致死,传染病也会增加吗?

高温天气频现,对个体来说最直接的感知便是健康风险。

而在一众健康问题中,中暑最受关注;其次是各类疾病、防晒、死亡、饮食安全。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关于高温天的疾病,Nature Climate Change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77 种人类致病性疾病可能会因人类持续排放温室气体而引发的一系列广泛气候灾害而加重,其中就包括 58% 有记录以来已知影响人类的传染病。

通过对报道标题关键词的分析,《一起来唠科》发现在所有疾病中,最受关注的是热射病。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热射病是最为公众所熟知的高温疾病,也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论文研究显示,婴儿早产与高温天气呈正相关,平均气温比临界值每升高1°C,早产几率提升1个百分点。

上述疾病之外,我们还应警惕高温天传染病的加剧。2022年《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即显示高温和高湿度可以增加登革热、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热等病毒的传播。

02 弱势群体|老人儿童首当其冲,女性因高温死亡人数高于男性?

不同人群受高温的影响不同。相比普通人,高温对于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影响更加严重。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高温天气里,老人、儿童、基础病患者的境遇更受关注。2022年《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亦显示:从2000年至2018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与高温相关死亡率增加了53.7%。

此外,残疾人士、户外工作者、以及生活在极端条件下的人都是受高温影响最大的人群。

然而,女性在高温天所面临的更高风险则往往被忽视。2023年7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在对欧洲35个国家、逾4500万例死亡记录分析后发现:女性因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比男性高 56%。

极端高温事件对不同人群造成的不同影响值得每个人关注,我们都可能成为气候变化下的弱势人群。

03 劳动|高温天加班,为什么工作还是做不完?

弱势群体之外,包括建筑工人、外卖快递配送人员、环卫工人、导游等在内的户外工作者同样易受高温影响。

不过,相比农民,媒体更加关注城市户外工作者在高温天的处境。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

以北京市2023年7月的气温为例,31天中有14天气温达到或超过35℃。这意味着在2023年7月,北京的户外劳动者有14天都在高温天工作。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数据显示:人在静止状态且相对湿度是85%时,极限温度是31℃;相对湿度是50%时,极限温度是38℃;相对湿度是30%时,极限温度是40℃。

如果超出极限温度,人体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35℃,显然不是适合从事户外劳作的温度。

2023年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导游就在带团游览时因中暑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

我们在关注高温津贴、高温下劳动者的坚守之外,更应关注劳动者本身。

2018年,发表在Climate Policy的一项研究显示:热暴露危及受暴露工人的健康,并影响劳动生产率。

高温天之下仍坚守工作,无疑导致既影响人体健康又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双输”局面。

04 能源|“高温天里,命是空调给的”,那电是从哪里来的?

相较于煤炭、石油、天然气,高温天最受媒体关注、与公众生活最相关的是水和电。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在对水、电的关注中,电力供应能力则牵动着每个普通人。而在发电形式中,媒体主要关注水力、火力、煤发电三种形式。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通过报道标题关键词回溯具体报道,《一起来唠科》发现关于火电、煤电的报道主要关注高温之下火电的投资机会,如“多地持续高温催热火电股行业”;关于水电的报道则聚焦于“高温来袭、西南水电告急”。

西南水电告急了吗?《一起来唠科》查询了全国主要的水力发电大省——四川和云南的发电量。

夏季本应是水力发电的旺季,然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6月,四川水力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1.9%,-24.4%,-46.9%;云南水力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42.9%,-43.1%,-31.2%。

高温天推高用电需求,西南水力发电量则出现同比负增长,若供电跟不上则可能出现局地供电紧张状况。

大家虽常调侃“高温天里,命是空调给的”,但也明白若电力供应成问题,空调也不好使。

05 农业|高温降低农作物产量,如果粮食变少,我们会“热瘦”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2019年8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报告显示:1981年至2010年间的气候变化使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全球平均产量相对于工业化前的气候分别下降了4.1%、1.8%和4.5% 。

2015年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研究预测,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会导致小麦减产6%,水稻减产3.2%,玉米减产7.4%,大豆减产3.1%。

高温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对全球粮食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除此之外,农作物产量和价格也备受关注。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病虫害受关注度虽少,但农作物病虫害加剧亦与高温有关。2014年,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项研究即表明:自1960年以来,许多重要的农作物病原体组和害虫以平均2.7 km/a的速度向高纬度地区扩张,使得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从而影响作物生产。

06 自然灾害|高温加剧野火、台风,我们要面对一个又干又湿的未来?

2023年8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撰文称异常炎热和降雨、野火和洪水标志着2023年的极端夏季。

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干旱和野火。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高温和干旱总是叠加发生,因为地表温度直接影响土壤和大气湿度。

然而,2022年发表在Journal of Hyr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干旱同样可以引发和放大高温热浪。这无疑更新了公众对高温与干旱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野火则由于其视觉冲击和即时的破坏力最为公众感知。

加拿大跨部门森林消防中心(CIFF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15日,加拿大当年各地野火过火面积已突破6332万公顷,刷新历史纪录;仍有923处活跃的野火火场,其中536处于失控状态。

野火和干旱之外,飓风和台风、洪涝、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也成为高温天受关注的自然灾害。

高温与上述灾害的关系几何?《一起来唠科》请教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家魏科:

“全球变暖之后,大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增多。当一个地方发生暴雨时,因为空气里水更多了,暴雨就更大。水汽凝结过程会放出大量的潜热,整个对流系统就变得更加剧烈,与暴雨相关的冰雹、龙卷风等事件频率和强度就会升高。因此全球变暖让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也变得更多。”

07 出行|高温加剧晴空颠簸,坐飞机变成了一件危险的事?

汽车、摩托车、单车、船舶、火车、飞机、步行……

高温几乎影响每种出行方式。

制图|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

通过报道标题关键词回溯具体报道,《一起来唠科》发现媒体主要关注高温对交通工具的影响,如车辆自燃、船舶火灾、飞机防热材料。

2023年7月10日,上海飞往北京的CA1524航班在空中遭遇严重颠簸事件则让“晴空颠簸”一词闯入公众视野。

所谓晴空颠簸,即在没有云的晴朗天气中,由于大气中不同速度、温度和湿度的气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气流扰动

2023年6月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1979年至2020年间,全球各地的晴空湍流数量都有所增加。

例如,在北大西洋的一个平均点上,相对于1979年,2020年的春季晴空湍流数量增加了26%~85%,夏季增加了9%~52%,秋季增加了15%~47%,冬季增加了21%~49%,全年增加了17%~55%。

这些数字表明,晴空湍流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可能与气候变暖趋势有关。

总之,无论是车辆自燃还是飞机遭遇晴空颠簸的几率,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成为每个人出行的“隐形杀手”。

人类准备好与高温共处了吗?

人类个体经验之外,高温也在其他方面持续产生影响。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地面上的高温可以通过城市建筑被“传导”到地下,导致城市地下热岛。

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高温导致的永久冻土消融或许会释放细菌、未知病毒、核废料和辐射,以及其他令人担忧的化学物质。

Cell的一项研究称,如果全球继续升温,世界上最古老的苔藓Takakia可能会在100年内从喜马拉雅山上消失。

Scientific Report上的一篇研究发现,在炎热、晴朗的天气,及空气污染水平更高时,人类被犬咬伤的频繁程度可能增加11%之多。

……

远到喜马拉雅山上苔藓的命运,近到大街小巷犬类的情绪,都会受到高温非常直观的影响。

地球变得越来越热已成事实,“史上最热”几乎每年都在出现。

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接下来每一年,都可能更热。

而人类,做好与高温共处的准备了吗?

【收藏下图,回看史上最热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