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北京街头,豪华轿车不烧油烧木炭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注:黑白照片上色

 1

1950年,北京一个景点门口,停着一辆豪华轿车。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车尾部安装着三个圆柱形的物体。

司机师正弯着腰,好像在调节压力表。这是什么车啊?你见过吗?

这一幕,发生在北京一处景点的停车场上。当时,一个在北京采风的外国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当他了解到车尾这个奇怪的装置后,连连感叹:太不容易了。原来,建国之初,国家经济困难,汽油、柴油供应极为紧缺。你想啊,没有这些燃料,汽车就不能跑,机器也不能运转。当时的确是不容易。为保证首都的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人们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在公共汽车、小汽车上,安装了木柴炉、木炭炉、煤炉等,用木柴、木炭或煤发生的煤气代替汽油。这个办法,使得北京市的公共汽车渡过了汽油紧缺的难关,保证了公共汽车的正常运行。当时,驾驶员上班出车之前,都要做三件事:取煤、生火、拖车。发动车时需用拖车拖上两三圈后才能发动。弊端也有,总的来说,成本很高、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

1960年,北京的公共汽车顶上,都顶着一个巨大的气囊,里面装满了煤气。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气包”。后来,国家经济好转了,“大气包”也消失了。

 2

1917年,一名外国摄影师,正在河北采风。

突然,一辆正在赶路的驴车,引起了他的注意:那辆车太奇怪了!只有一个车轱辘。车上装满了货物,车主却一点不担心翻车。

这一幕,发生在北戴河附近的大路上。当时,这名外国摄影师正在拍摄当地的风土人情,没想到,在路上遇到了让他惊讶不已的画面。只见这辆车,只有一个车轱辘,车上装满了木块,看上去重量不轻。两头小毛驴在前面卖力地拉车,男子则扶着临时加装的车把,努力保持车辆平衡。在100多年前的中国,独轮车非常普遍,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驾驶这种独轮车,不仅需要体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不然翻车是家常便饭。而像照片中这样装满货物、由畜力牵引的独轮车,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出于好奇,这名外国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不过,有一点还是很疑惑,如果中途休息的话,这样的独轮车该怎么停放而又不让它倾倒的呢?你知道吗?

 3

清末民初,天津。一户人家正在院里吃饭,三个大人,三个小孩。猛一看,餐桌上有菜有汤,条件不错。可再仔细一看,却又令人心酸不已。

照片中,这户人家在院里,用砖头支起一块门板。门板上放着一个小餐桌,桌上有饭菜和汤。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得津津有味。其中一个孩子没地方坐,就干脆坐在了吃水的水缸上。他们为什么不坐在屋里吃饭呢?原来,他们家的房屋,在战火中被摧毁,到处是断壁残垣。俗话说故土难离,他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仍然选择居住在这里。两名坐在桌前的男子,身上的肌肉看上去很健硕,他们是天津码头上的搬运工,常年的重体力劳动,练就出了一身好肌肉。因为搬运工有薪水,所以能贴补家里的开支,一日三餐还是有保障的,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饿肚子。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像照片中这样的家庭,在当时已经属于不错的了。很多家庭都还在都在为温饱而发愁。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