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 官员录音引舆论哗然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经济下行,地方依赖“非税收入”大幅增加,国务院还特别要求地方政府制止“乱检查、乱罚款。” 路透社资料图片

近日,山东一名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提及“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每年有5000万元政绩”的录音引发舆论哗然。中国各地政府乱收罚款的现象,也再次成为民间热议话题。

“说句难听的,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抓住一点小问题,一放大这个企业就要完了,”中国媒体“上游新闻”近日根据获取的涉事企业投诉材料,报道在一起案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中,山东成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张某在与企业沟通录音中提到,“提供也好,不提供也罢,只要协商不好,一切都等于是作废。”同时,这名执法人员还表示,“(今年)5000万政绩完成了2100(万)了,还差2900(万)。”

这段公然施压企业的录音曝光后,引发舆论哗然。《新京报》快评指出,这名执法者的“雷语”也折射出某种现实的权力心态,其对应的潜台词无非是,在企业面前,执法者有太多的“合法伤害权”。

中国独立金融学者贺江兵就此接受本台采访时,引用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10多年前的感叹指出,一个部委的处长、课长就能把纳税的企业给卡死,这在中国存在着普遍性,很多企业家都有感触,而山东市场监督部门说的是现实情况:“罚款那些部门没有扶植企业的义务,扶植产业体系主要是在GDP考核的时代。现在已经不依业绩考核官员,所以把企业罚死也没人会同情。”

资料照:纳税人在合肥市国税局提交税务表格。(法新社)

山东居民张先生告诉本台,由于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失去土地财政来源,税收大幅下降,为了养活公务员以及维持日常支出,唯有对民营企业下手。之前浙江山东等地企业不堪税务部门借故处罚,甚至有些不得不停产。

“外贸盈利已成过去式,房地产临近崩盘,央企是自己人,底层穷苦人弱势群体已经榨干,豢养规模人数全世界最大、最多的公务员、警察、辅警、检察官、法官、监察官、大学教师、退休干部,需要的财政支出及预算只能够从民营企业出,”他说。

中国财经评论人士胡华成也就此发文点评,“信心比黄金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创业者信心偏弱的情况下,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会对企业影响较大。如果真的有企业在明目张胆违法,那么该处理还是要处理的,只是希望对于那些可罚可不罚的企业能够多一点包容。

中国一名顾姓退休教师对本台表示,有些地方政府派的监管人员不是为了市场、经济发展在管理,根本不懂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精神、契约精神。他们只顾完成政府下达的压力指标,在执行过程滥用职权、为所欲为:“监管本身存在着非常大的漏洞,社会缺乏对权力的制约,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权力进行无法无天。”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6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曾表示,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优化执法方式,行政执法要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根本目标,“对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以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达到2.18万亿元。(路透社资料图片)

中国各地政府上半年非税收入逾2万亿

早在2023年,中国国务院就盯上所谓的罚单乱象,但是罚单收入有增无减。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达到2.18万亿元。

有网民讽刺道,“把罚款收入写的这么清新脱俗”。网路还流传着中国税务单位高挂着标语,“凝心聚力抓收入,千方百计‘找’税源”。

贺江兵分析,中国现在面临外资企业及国内的民营企业都向外转移,很多产业链的企业被打断后也关门。中国财政部公布的税收减少,地方政府就靠罚款增加非税收入:“地方的财政主要收入靠卖地,可是现在中国全国房价普遍性下跌,开发商又拿不起地,很多土地流拍,直接影响地方收入,只好去罚款并且下指标。”

中国媒体第一财经的社论指出,乱罚款是大问题,也是很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是乱罚款能轻易将一个企业置于死地,二是对当事人来说,乱罚款属于无妄之灾,。甚至有的地方将限制人身自由或威胁追究刑事责任作为催缴罚款的手段。文章提及,对于过紧日子,地方上应该刀刃向内,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不是刀刃向外,在乱罚款上发力。

“这就是’竭泽而渔’,”顾老师说,政府不懂得好好培育企业,企业发展得好,税收自然增加。中国一方面想方设法引进外资企业,但是另一方面却出重手打压企业,吓得企业搬离、资金出逃,这只会危害自身经济状况。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