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被曝在云南因菌中毒,同事:已恢复正常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日前,有人爆料称南方科技大学王教授在云南开会时,因菌类中毒住院。

该教师7月底8月初云南参加学术会议后失联。家人报警,且通过学术会议主办方多处寻找,后发现该教师在某医院因菌子中毒而失去知觉数日,现已平安到家。

九派新闻查证,其是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剑桥大学博士后。2011-2017年,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8年回国在南方科技大学工作,2024年作为领军教授引进南华大学。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解释称,在云南菌中毒有一定正常性,前几天还有媒体发文,称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今年已经收治近400名野生菌中毒的病例,其中云南人的最爱见手青中毒占到了一半之多。

据都市时报报道,昆明安宁市2024年1月1日至8月15日共计监测上报野生菌中毒病例248例,其中2024年6至8月共报告野生菌中毒病例239例。

【1】身体恢复,已正常工作

“这趟云南之旅太难忘了。”对此,有人在社交媒体称,很遗憾以这种方式认识王教授。

他长期从事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电子器件领域做出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

南华大学公开的信息显示,其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广东省和深圳市科技项目8项。研究经费超过九千万人民币。

在国际专业期刊Science、Nature Materials、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 Sci., ACS Energy Letters., Adv. Engy. Mater.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2 篇,被同行引用4100 多次;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6余项,并获得授权18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实现产业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50余次,任6种国内外刊物如Nano-Micro Letters、DeCarbon、Model Chemistry和南华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九派新闻多次尝试联系其本人未果。同院系教师证实,王教授确实为菌类中毒住院,并称身体恢复,已正常工作。

【2】云南一医院今年已收治近400例病例

在社交媒体上,更多人对王教授表达的则是同情和理解,称在云南菌中毒有很大正常性,好在已转危为安。

据云南当地媒体报道,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郑粉双说,“从今年1月到8月8日为止,我们已经收治了接近400例野生菌中毒的病例。其实我们收治最多的类型还是我们云南人所挚爱的见手青,也称为红葱。到现在为止我们收治了200多例,其次就是胃肠炎型的100多例,致死型的已经收治了40多例。”

“每年从1月开始都在收治。如果是在5月到9月,基本上都是当季新鲜的野生菌中毒;但是在1、2、3月,包括冬天收治的病例,大部分都是把菌炒好之后放在冰箱里面库存的,然后拿出来再次加工之后发生中毒。”

报道称,经过大量的宣传,如今因辨认不清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病例,相比前些年已经明显减少。但随着云南野生菌热度的不断攀升,网购和邮寄野生菌后烹饪不当而引发中毒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

另据浙江媒体报道,衢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吉庆医生提醒,对不熟悉的菌菇,市民朋友要谨慎食用。误食毒菌菇会出现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等症状,初始表现可有程度不一的胃肠炎,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也可出现头昏、幻觉、幻听等精神症状,严重的会产生急性肝损伤、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溶血等后果,严重中毒者救治难度高,甚至可造成死亡。

即使是食用熟悉的野生菌菇也务必确保其完全熟透,避免过量及混杂多种菌类食用,且熟菌不可隔夜或反复加热后食用。如果食用野生菌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马上催吐,并立即送医。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