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上恋综:恋爱是关乎终生成长的命题
文章来源: 知著网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当中老年人在前台自如表演,年轻人也在后台思考爱的哲理,这种“相逢”构成生命的完整图景。」
近日,人们似乎常把“五十岁正是追爱的年纪”挂在嘴边。
原来,是没有创作瓶颈的韩国恋综又出手了。这一次,他们将手伸向了中老年人群体,推出了《最后的爱情》,嘉宾们全员50+,第一期刚刚上映,就引发了人们关于黄昏恋、保养健身以及自由生命的讨论。
(嘉宾截图)
韩国人似乎不是第一次“整活”了,此前也有主打抓马的前任恋综《换乘恋爱》,以及以家庭为底色的兄妹恋综《恋爱兄妹》,各类“整活”层出不穷。不少网友感慨,恋综才是韩国人最应该申遗的东西。
频频出圈的恋综,似乎都向我们昭示着,恋爱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亘古不衰的命题。
在个体认知不断觉醒的当下,恋爱的年龄期限似乎被人们无限拉长,恋爱所关乎的话题也不再仅仅是“爱的浓稠甜蜜”,而是“个体的成长”这样更为复杂深刻的议题。
1
从不成熟到成熟:
青年恋爱是习得爱的能力
现在的恋综赛道似乎非常卷。
从“零熟”的《没谈过恋爱的我们》,到“四分之一熟”的《心动的信号》,再到《半熟恋人》,甚至还有勉强可以称为“四分之三熟”的离婚综艺《再见爱人》,而此次《最后的爱情》十分大胆地将触角伸向了“全熟”的中老年群体,恋综界已经凑齐满汉全席,各类观众可以各取所需。
(国内各种年龄段的恋综)
长久以来,恋爱似乎都是年轻人的专属品。十七岁的雨季青涩懵懂,二十五岁的恋爱风光明媚,三十岁的现实成家立业。社会时钟督促年轻人,尽快在“爱”这盘棋上落子无悔。然而,在青春的棋局中,我们似乎总是担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青年人在寻找爱情时的状态,正如卢梭那句话,“人生而自由,但无处不带着枷锁”。
社会压力是左右“爱”的重要因素。
当下,科技进步速度之快,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人们对于个人安全极度担忧,年轻人忙于奔波,养活自己,立足社会,更多是站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缺失性需求”层面寻求爱情。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最近,国内恋综圈掀起的“大风波”便是很好佐证。大热cp“罗拉王能能”的分手传闻传得沸沸扬扬,而他们的回应似乎透露出“购房压力”和“生存问题”是导致他们感情破裂的原因。
(罗拉和王能能关于分手传言的回应)
“心动4意难平大三角重聚”也被推上了舆论高潮,
许多网友批评说:“当时撕地那么惨烈竟然还能重聚,难道他们参加恋综只是为了赚钱吗?”国内恋综也长期被诟病为“参加节目只是为了成为网红”。
(“心动四意难平大三角“马子佳洪成成孔汝淳再度重聚)
“赚钱”“网红”“学历”等元素成为衡量恋人匹配度的标准,无疑都是将爱情视为弥补“缺失性需求”的工具,这是对“爱”的位置的误解。
与此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爱的字眼,链接着的是两个完整的个体。
爱情之所以会被称为“亲密关系”,是因为它关乎着两个人的深层联系。这种深层联系直抵人性,考验着个体对人性的理解和对自我的认知,而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关乎“完整人格”的成长。
有时,我们沉醉于偶然间的眼神交汇,便奋不顾身伸出双手,幻想用一颗红豆交换整个宇宙。有时,当真爱来临,我们却总是因自卑而逃避,任其悄然离去,感叹命运捉弄。
这些“奋力”“幻想”“自卑”“逃避”都是我们在面对“爱”时的不完整人格症候,这些症候有的源自“原生家庭后遗症”,有的源自“痛到无法呼吸的分手”......
无论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还是初入社会的心理缺陷,其实都在帮助我们与社会的齿轮相磨合,成为一个完整、谦逊、独立且富有勇气的个体,习得爱的能力。进而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接受个体心理和机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缓缓步入人生轨迹。
2
从成熟到衰退:
中老年恋爱是理解与直面衰老
《最后的恋爱》这档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表示羡慕黄昏恋那种历经千帆的恬然宁静。
与青年时代的爱情不同,步入中老年的人们经历了足够多的人生起伏,不论是赡养子女的重担,还是打拼事业的热忱,抑或是父母衰老伤病的离别,都促使人们学会妥协,接受错误和失去,从而踏入“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豁达。
这样的黄昏恋,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浪漫,也多了一份“身外身”的精神共振。似乎正是把卢梭的话反了过来“人生而带着枷锁,但无处不存在着自由”。
(综艺截图)
节目里,除了嘉宾们保养得宜的外表、常年保持健身的身体,更令观众们动容的是嘉宾与家人子女之间的扶持和理解,以及他们对于“生命无常”的接纳。
夜幕降临时,嘉宾们围坐在一起,共读家人和子女写给他们的信件。字里行间,透露着家人子女之间的心灵共振。女嘉宾郑恩珠的女儿在给妈妈的信里写到:“这次不要作为妈妈,不要想起我,而是作为郑恩珠度过自己的时间吧”。这些朴实的文字饱含着两代人的深情。
(综艺里嘉宾们围坐共读儿女们的信)
在黄昏恋中,“寻求理解”似乎是主要的课题。
与年轻人相比,中年人在面对爱情时,往往难以放下“为人父母”的责任。许多中年人选择独居,可能是丧偶或是中青年离婚后,因为抚养子女、经济负担等原因没有再婚。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使得他们再次寻求爱情时,首先希望得到子女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代际和解,似乎是中老年爱情要迈过的第一个重要关卡。
除了家人子女的理解,中老年人黄昏恋也面临着社会的“有色眼镜”。在许多社会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常常被忽视,黄昏恋本应帮助老年人解决孤独问题而得到祝福,但步入黄昏恋的老人们却常常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或是被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所困扰,黄昏恋被误解为“黄昏怨”。因此,社会的固有观念也是黄昏恋上需要打败的怪兽。
(电影中的黄昏恋)
与此同时,“直面衰老,体量无常”更是黄昏恋中需要去修炼和再次成长的主题。不论过往的经历铸造了人们多么坚强的“金刚不坏之身”,站在衰老的宏大议题前,人们也难免会再次柔弱、沮丧、恐惧。如何安顿这颗不安的灵魂,似乎也是每个人需要灵魂修炼才能坦然面对的生命节目。
而很多社会似乎都忽略了中老年人“从成熟到衰退”的这部分成长难题,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便停止了成长的脚步。然而,步入人生后半场的中老年也需要接受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现实,理解个体从“成熟”到“衰退”的心理变化,这不仅是对个体的深刻认识,也是对生命多样的哲学思考,更是接受人生的纯美,而非完美的成长跨越。
3
相逢:
成长是贯穿一生的命题
中老年恋爱综艺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娱乐现象,也给予了年轻人一个途径去关注“父母爱情”。老年人恋综在引发网友们磕糖和讨论的同时,也让年轻人在“父母爱情”中看见了当下的自我。
当中老年人在前台自如表演,年轻人也在后台学习爱的哲思,这种“相逢”构成生命的完整图景。
此前,走红的“00后住进养老院”也如此,不少00后为了缓解租房压力,住进养老院通过累计养老服务时长来抵扣房租。养老院为年轻人与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相逢”的场域,他们共同在这个场域里建立共鸣与连接,努力实现代际融合与理解。
(一条视频“第一批00后住进养老院”截图)
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相逢,二者年龄、社会背景、所面临的人生难题各不相同,但都面临着共同议题:“如何才能活得自在,爱得轻盈”。年轻人渴望中老年人的人生阅历,中老年人也倾羡年轻人的青春年华,二者互相参照,互为解题方案。
不论是青年人在社会压力和不完整人格的左右下,开始慢慢清晰自我,承担责任,逐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还是中老年人在步入人生后半场后,开始拂去复杂的世俗纷扰,面对衰老和死亡,思考从成熟到衰老的转变;似乎都在提醒我们,成长始终是一个贯穿我们一生的议题。
(卡罗尔·德韦克)
《终身成长》里讲到,固定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才能智力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的,从而喜欢待在熟悉的舒适区,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努力培养和提升。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在面对伤害时,逃避或是迎接,面对失败时,轻言放弃或是锲而不舍,以及在面对衰老时,消磨在衰老的烦忧中,或是积极成长直抵生命的意义。
成长型思维恰恰教会我们那句古老的名言“学到老,活到老”的底层逻辑,也让我们更加坦率的面对生命的流逝,热爱失败,拥抱伤害,也珍爱衰老。
从而优哉游哉地风中赏月雾里看花,漫步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