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已有1670个大学专业被撤销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过去一年,全国各大高校被撤销的专业布点高达1670个,是2014年裁撤布点数量的25倍。”

文 / 巴九灵

大学开学季,许多学生到校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本校本专业的最后一届学生。


图源:小红书@火一样的鱼

今年以来,许多毕业生曾经在母校就读的专业,已纷纷成为了历史。

四川大学宣布撤销31个专业、四川农业大学停招19个专业,西北大学撤销7个专业,兰州大学撤销3个专业,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相继公示拟撤销专业。

时间更早之前,众多高校也纷纷停招、撤销专业。过去一年,全国各大高校被撤销的专业布点高达1670个,是2014年裁撤布点数量的25倍。

文科专业被裁撤较多,比如山东师范大学撤销广播电视学,中科大撤销了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济南大学、停招小语种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停招英语专业……


增加专业点最多的则是工学专业,增设数量较多的专业,其中以人工智能为最,过去6年专业点位数暴涨了15倍。位居增设数量超过100个专业的榜首。

以至于有媒体惊呼,中国高校正在进行史上最大规模的专业大调整。

专业跟不上是时代,是个老大难问题,裁撤的用意也是时代的必然。

◎ 其一是政策。

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而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提出了类似内容。

政策上的重拳出击,让高校专业调整的动作越来越快,好像从小火慢炖变成了大火收汁。

2024级大一新生开学报到

其二是现实变化的错位。

当下的社会现实是,许多专业的学生严重过剩,而急需人才的行业,又缺少对应专业人才。


比如裁撤专业的重灾区——公共管理专业,是20年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2000年到2017年里开设的相关专业数量翻了10倍,供过于求,直到近五年才裁撤了近百个点位;而计算机行业对应的网络安全专业,目前只有34所双一流高校开设该专业,预计到2027年将面临327万网络安全人员缺口。

百森咨询创始人、《华为灰度管理法》作者冉涛认为:“过去30年形成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跟经济形势紧密相关。”

他说:“90年代之所以出现会计热,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创业潮,企业的数量迅速膨胀,每家企业都要做账;00年代之所以出现英语热,是因为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空前高涨;而后出现的土木热,则是房地产大牛市带起来的。这叫产业拉动热。”

在他看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一个新兴赛道可以持续增长十几年,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热门专业。

但是,花无百日红,产业风口一直在变动,当热门专业的招生数量超过就业岗位需求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天坑专业”。


网友们经常吐槽的会计、英语和土木工程都是如此。

但是,如果只有旧瓶装新酒,那改革的诚意和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有媒体就曾报道过土木工程和智能建造两个专业撤销和设立的案例。报道发现,许多学生表示智能建造专业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换皮。

有的学校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任课老师基本还是土木工程的原班人马,并没有智能建造相关的行业经验,课程设计也只是给学生多加了一两门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如今的专业点调整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新瓶装旧酒”的情况,给报考率、就业率低的专业换个新名字,就变成新专业了。


“高校这么做,短期内可以吸引更多学生,但如果核心课程(尤其是实操课)不能与时俱进,恐怕很难能持续下去。”储朝晖说道。

而且这个过程中,还有地方高校瞄准当地政府产业规划来设置相关专业的现象。

储朝晖认为:“大学专业和所在地区经济产业,不能完全画等号。如果所有专业都以地方政府产业规划为准,就会有问题,比如地方政府倡导的产业到底有没有市场?是不是产能过剩了?有没有可持续性?”

高校教育的教学现状,也在提醒高校和教育界人士,专业的停招、撤销、调整,不能浮于表面。

为了学习更专业实用的知识,学生们如今也开始用脚投票,纷纷拥抱视频网站。


今年6月份B站发布的数据显示:以00后为主的22年入站用户,消费最多的内容不是休闲娱乐类,而是各类大学课程。B站也被大学生们戏称为“B站大学”。

图源:哔哩哔哩

经济学家何帆在《变量6》里记录了一段自己考电工证的经历。他发现,即便是电工技术这种极其依赖言传身教的实践类知识,学校的老师竟然也是照本宣科。

他作了一个形象类比:就像一本讲烹饪的书,讲了火,讲了炒锅,讲了盐的历史,讲了卫生检查和怎么洗手,就是没有讲煎炒炖煮。

面对当下的高校教育现状,这轮专业大调整会有什么影响?当下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高校,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行业作为人才需求方,又该应对哪些发展变化?


对此,小巴分别请到了“人才供应端”的教育专家,和“人才需求端”的行业职场专家,来回答高校史上最大的专业大调整里的种种疑惑。

教育专家

近年来高校新增、撤销专业“动作大”是必然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但在具体调整专业设置时,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 首先,高校新增专业,大多为舆论关注的“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是否有条件办好,还需进一步深究。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高校学生参加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是顺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高校不顾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一哄而上举办这些热门专业,有的学校及专业的办学质量便会缺乏保障,加上招生规模扩大后,可能会出现社会需求跟不上、“热门变冷门”的问题。

比如我国高校近年来撤销最多的专业,大多是10多年新增的“热门专业”,由于没有办出特色,学生就业并不如预期,于是被撤销。

◎ 其次,部分高校新增或撤销专业,多由行政领导与行政部门拍板,并没有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专业设置属于教育事务与学术事务,决定新增或撤销专业,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严谨的论证。


一个专业,哪怕再热,但举办这一专业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学校没有条件将其办出特色,学校应抵住诱惑,坚决不办;一个专业,哪怕被认为是冷门,但这一专业是本校的特色专业,培养的是社会必需的人才,学校应坚持举办,而不能急功近利撤销这一专业。

如此,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办出每所学校的特色。而且,由于在撤销、新增专业时充分论证,也就能充分关注相关师生的利益,让撤销、新增专业平稳推进。

行业猎头

大学在调整专业目录时,需要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但也不能只看就业率。

从市场供需角度看,所谓“冷门专业”并非没有存在价值,只是毕业生供给量太大,超过了岗位需求量。


比较理性的做法是,由教育部门来把控“冷门专业”的总体招生数量。比如老牌工科院校,原本土木工程专业有四个班,现在可以压缩为两个班。

除了控制招生数量,大学还应该顺应经济形势,来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就拿网络传播学专业来说,早期毕业生大多去门户网站做网络编辑,等到门户网站衰落、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培养目标就换成了产品经理。

这个转变过程,既需要校领导和老师多做实事,也需要优秀企业帮忙,搞一搞校企合作计划,让学生感知前沿技术。

北京顺义的一所老牌国际学校,就在校园内建了一座智慧教育大楼,里面不仅有新版AI产品,还展示了知名车企的智能汽车零部件,里面的讲解员都是企业方派来的骨干人员。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地方院校可能提供不了这么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那是不是意味着,普通本科的学生就没机会了?

大学课堂

树挪死,人挪活,破局办法有很多。学生可以认真学习,考到双一流大学读研,名校就有好资源。

如果不想读研,那也可以利用好寒暑假时间,多去北上广去实习,到大厂攒经验。

实习经验非常重要。企业搞招聘时,最看重的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成绩,而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最后,我还想强调,世界那么大,任何专业都能找到出路。

学土木工程的,未必要去搞房地产,也可以去搞硬科技,遍地开花的光伏发电站,就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师;学英语(小语种)的,未必要去外企工作,也可以顺应中企出海潮,去国外闯一闯;学机械制造的,未必要去工厂打螺丝,也可以搞人工智能。

硬科技,出海和人工智能,是未来十年最有潜力的三个发展方向。

ltrics 发表评论于
“全国都来北京上学,对北京的孩子不公平……”
确实是对北京不公平,北京应该自己花钱建自己的学校,让八旗学渣子弟都上清北。而不是吸血全国,当然主要吸血东南部,用钱堆高两所满清大学堂。
同样,东南部各地也应该自己建自己的大学,让自己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大学。
54188-中国 发表评论于
(BBC)光屁股习皇1998-2002年任福建省长,省委副书记;同年获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学者分析发现,仅从学术角度讲,长达161页的博士论文不但漏洞百出,而且缺乏原始调研结果; 学者认为,论文很可能是综合一些中共官方调查报告和一些外国研究成果之后,由一组专人以马列主义理论词汇合成的。

论文题目是《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结论是“通商宽衣”

真TM不要脸!
gamlastan 发表评论于
咱习总的法学博士论文的题目是:《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在说什么。与法学是风马牛不相及。要多不靠谱有多不靠谱。
gamlastan 发表评论于
嗯,中国的大学产业链应该消停一下了。现在的这些山寨大学太多了。在额们眼里985和211已经足够了。剩下的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绿叶88 发表评论于
"我一个初中同学的小女儿,聪明漂亮歌儿唱的好,去年告知我上了复旦的马列学院,主修习思想",坏了,将来只能给某领导当小三。
wumiao 发表评论于
各地马列恩斯习专业蓬勃发展,不知这种垃圾专业除了能找到工作之外能给中国的科技和智力有什么贡献。我一个初中同学的小女儿,聪明漂亮歌儿唱的好,去年告知我上了复旦的马列学院,主修习思想。
tudoutudou99 发表评论于
我只关心清华法学博士专业何时取消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五十年代末的院系调整是国家手法。21世纪的大学扩招是市场经济效应。现在缩编撤专业还是市场效应。
像清华这种名校,新设专业可能挖掘到有水平的教授。别的大学成果太差的专业面临撤销,清华有教师,毕业生有市场,存在下去不难。但一个大学不能在任何专业上都把住领先地位。以前像航空海运地质矿产农林师范都有专业院校,清华不设这些专业。清华自己的专业也有好和差的分别。让大学有特色是好事。
茵芯 发表评论于
学习方法,思辨思维的一些基本训练是大学课程的必需,也可以成为研究专业。大学本身就是经济体系,没人报名就关掉,报名人多就扩张,正常!
cwang28 发表评论于
蜂拥而上的泡沫专业 该是挤泡沫的时候了
cwx 发表评论于
技工类学校和专业如水工和电工永远有用,但这类学校必须有各个领域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授课,聘用那些有多年经验的退休师傅最合适。 如果只是聘用一些毫无实际工作经历什么博士硕士授课,他们也只能照本宣科教不出什么真技能,学生也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同时也缺乏毕业后发展的渠道和人脉。
一只熊 发表评论于
个个都想出海。做贸易的觉得得往国外卖东西才有钱赚,学理工的知道得肉身出海才能找到工作。包子想要的那好些个自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