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楠丁格尔先生》惹争议,中国网民在关注什么
文章来源: BBC中文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标题为《楠丁格尔先生》的爱奇艺新剧惹争议(图为女医护在工作的资料照片)。
周三(9月25日)上午,中国视频平台“爱奇艺”(
iQIYI)发布新片海报,这个仅公布了片名《楠丁格尔先生》和创作初衷的影视作品在大陆社交平台掀起巨大讨论热潮,“为什么要把南丁格尔塑造为男性?”成为主要话题。
爱奇艺原文仅介绍这部将在2025年上映的剧集《楠丁格尔先生》是为了“向医护人员致敬,讲述了平凡生活中的温暖和治愈”,海报上介绍剧集官方英文名为“Male
Nurse”,直译为男护士。
在中国社交平台微博上,“楠丁格尔先生”这个与片名同名的话题迅速登顶热搜榜且维持近8小时,截止目前已有1.7亿阅读量,互动量逾285万。除此之外,与影片相关的话题,诸如“楠丁格尔先生片名引争议”、“南丁格尔先生海报”等均获得超过五千万阅读量,且讨论热度还在持续上升。
爱奇艺新片宣发帖文惹争议。
在大陆影视评分平台“豆瓣”上,这部仅有“致敬医护、温暖治愈”八个字简介的未上映影片截至目前已收到292条短评,40条主题讨论被发起,这在豆瓣平台上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作为唯一被剧组公开的演员,曾因出演《繁花》而再度爆红的胡歌的各个平台账号均被争议波及,由粉丝经营的百度贴吧专题页上负面评论不断。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为何掠夺女性荣誉”上,爱奇艺微博官方账号的评论区里,获得最多点赞数的十条评论均为质疑“为何置换南丁格尔性别”、“集中男性叙事”。
曾亲历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发起人冯媛对BBC中文表示,一张海报引起如此巨大的讨论声量背后是中国大陆长期缺乏正视女性声音和女性贡献的“恐惧、不满和不信任”。
冯媛说:“当落后的影视作品概念与不断上升的妇女权益意识碰撞,这样的争执就会产生。”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助理教授郭婷表示:“当这样的讨论出现,它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背后是一个更为巨大、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郭婷指出,简短的海报立刻激起大量讨论与女权主义话题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息息相关,民众已很自然对父权视角的作品有看法,中国观众已经逐渐在性别议题上达成了一定共识。
她还指出,同时,由于话题与公共医疗议题相关,而关于新冠疫情、封城等议题在2022年中国放开动态清零政策以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缺乏正常的、开放的窗口和渠道,这样一部影视剧的推出还承载着作为公共讨论代偿出口的功能,
这样不敏感的性别议题就会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议论的中心点。
中国新冠防疫松绑“新十条”实施一周,北京民众在重拾自由之际也在经历着一些乱象。
女医护群体
曾在2021年和2022年参与中国新冠疫情一线支援团队的程医生表示她看到片名的第一反应是疑惑,然后是巨大的愤怒。
“我是在25日下班后刷手机看到这张海报的,加了一天班回家看到这条消息,简直两眼一黑,”程医生这样表示,并补充称在她当时支援的河南省某驻地有近300名医护,目力所及都是女性。
“在我们医院有七八百个护士,男护士仅占不到30人,他们的工作量和女性护士的工作量完全一样,我不理解为什么只有他们的付出被影视化肯定了。”
据中国官媒《人民网》数据,2020年,中国抗疫一线的医生中女性比例达到约50%;而在护士中,这一数字达到90%。三年疫情期间,女性医护比例始终遥遥领先。
在女性医护占比极大的情况下,疫情期间,女性医护的正常生理需求一直被忽视,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医护仍然在工作,卫生巾等经期用品一直没有被纳入统一采购的必须物资行列。与此同时,更有一些地区的女医护流着泪被剃了光头,成为官方“正能力”宣传的一部分。
然而,在2020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电视剧《最美逆行者》中,女性医护被塑造为“贪生怕死”的形象,大量片段呈现女性医护推诿支援疫区,与此同时,是男性医护起到“领头作用”。这样的宣传口径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巨大争议。
四位参加过疫情支援任务的医生均对BBC中文表示,正是这样的影视作品使得她们对影视行业刻画医护形象产生了巨大的不信任。
程医生还表示,在医院招聘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性别不公现象也是她对片名产生极大反应的原因之一。
以她所在的三甲医院为例,除了对学历、资格证的要求之外,医院还会对女性有身高、体重、样貌和特长上的要求。还有一些医院会在进行身高体重测量之后再接收简历、复审和面试。
程医生补充表示:“但对男性没有这些要求,他们只有对学历和资格证的要求,我还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在教育我要更多努力才能和男同学进入同一个科室。”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员202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中国护士数量超500万,其中男性护士比例仅为3%,较2012年1.8%有所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3年,意大利的男护士占比已经达到23.8%,同年西班牙为18%,德国为16%。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用户发帖表示在剧作内容尚未公开的情况下,剧本身有可能是为了为男性护士正名、提高可见度。
有博主发文表示:“让世人看到了男护士的辛苦,宣扬了男护士的事迹,让民众有了认识他们的机会,让民众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跟荣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男性进入护士这个职业。”
BBC有联系数位男性医护,但采访请求均被拒绝。
程医生当时所在的医疗支援团队。
中国媒体曾发文讲述男性医护不被理解和因性别被质疑不够专业的生命体验,男性从事女性主导的护理行业往往被看作异端,男性在医护行业的进入率低、但行业离开率相对却较高。有论文分析指出,社会分工压力是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
但亦有大量声音反驳指出,影视剧应从反应生活出发。
冯媛指出:“不论是医护工作人员还是环卫工人,大量女性的行业主体现象都被抹杀了,她们在行业中的作用被视而不见,被视为理所当然,也通过这个方式被抹杀和否定了。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男锅女背’和‘女功男戴’(指男性造成的事故由女性背锅,女性创造的成就由男性认领)的现象透支了这些议题的社会信用。”
影视行业的反思
在爱奇艺等剧组担任职业摄像师的曹先生对BBC表示,中国大多数影视编剧缺乏真实的工作经验,但却执着于批量生产剧本,导致剧本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失去观众信任是一个时间问题”。
一位爱奇艺公司负责影视制作的管理层表示这个宣传方式也使得公司本身“措手不及”,并拒绝透露更多剧作内容相关信息。
但正是剧作方的不公开使得公众对“剧作是否会篡改历史”产生了恐惧。
程医生表示,在过去几年讲述三年疫情的影视作品里,除了《最美逆行者》这样直接“改写历史”的剧作,更多剧本都在描摹女护士如何在工作中爱上男医生,她认为这极大影响了公共医护形象,不是正常的文艺作品。
冯媛同时向BBC中文提出,中国影视行业剧本依然存在过于传统化的问题,过于注重刻画“男主女辅”形象。尽管影视作品或可鼓励、正名男性出任护工职业,但不应该“用少比例来直接代表行业”。
“影视作品应该跨越性别壁垒,打破性别定型,”冯媛这样说。“性别平等不仅强调要看到女性的付出,还强调要让所有人能跨越壁垒做一切事的权力,男性从事护理行业是应该被正名被看见的,但同时也要建立在不去抹杀和否定女性贡献的基础上。”
文化评论员刘伟奇博士表示这和中国过于传统的二元性别社会分工环境有关。在有毒男性气质的要求下,男性被要求承担作为力量的象征,被要求成为主体、成为主导。另一边是女性更多开始反思、警惕权力关系的不对等。
“在关于这个新剧的讨论里,男性医护和女性医护的讨论实际不在同一个议题上。男性忌惮成为护工之后面对的社会嘲笑,女性警觉自己的声音被抹杀,最终还是落点在古板传统的性别意识作祟上,大家在这个框架下都不能自由,”刘伟奇这样说。
程医生则表示:“我不要求影视剧怎样去发挥创作,起码应该从现实出发,不要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