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朝你下跪你该怎么做?" 考公人狂刷“下跪题”?
文章来源: 在人间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一个干瘦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在眼前,噗通一声,朝你跪下了。
这时你发现自己是一名蓝衣城管,正在街边执法。老人是被驱赶的流动摊贩,你刚按规矩没收了他的秤具,以免他下次再犯。但突然间他下跪了,还紧紧扯住你的衣袖,求你把“家当”还给他。这时围观群众越来越多,还有人掏出手机对准了你。
请听题——众目睽睽下,接下来你该怎么做?
实际上,这是如今考公考编面试环节里一种很流行的题型,“下跪题”。这个场景也是基于2024年4月湖南衡阳的真实事件。如果你有志上岸且刷过题库,会发现此类题目一直循环出现:2024年10月,浙江慈溪一女子违章驾驶电动车被交警拦下,女子情绪激动当场下跪;2021年6月,安徽合肥一名水果摊大娘突遇城管检查,当场下跪;2014年8月,十多名考生家长在辽宁省教育厅铁门前,齐齐当场下跪……
有网友把“下跪题”和“妈妈老婆掉进水里先救谁”的情商难题相提并论,说体制人无论“不予理睬”还是“当场跑路”还是“耐心解释”,大概率都会让自己陷入舆论困境。
眼下,考公考编热正逐年攀升,竞争上岗战况愈发激烈。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303.3万人(2020年为143.7万人),平均每77名考生中只能上岸1人。经过第一轮笔试逃杀后,不满35岁的年轻考生们又将进入面试环节,直面诸如“下跪题”之类的体制内频发的现实工作难题。
一位山东省的培训老师向凤凰网表示,除了“下跪题”,常规考题还有包括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的“人际关系题”,对某个社会热点谈认识、谈对策的“综合分析能力题”等。当今考公考编面试留给考生的时间很短,要求10分钟内答两道题,从看题到回答只有几十秒的反应时间,随后一个考生要同时面对五到七名考官临场发挥。在他的培训机构,每年都有考生看到真题后“哇地一声哭出来”,因为大脑空白,一个字都答不上来。
于是考公培训机构的重要性得以彰显。比如应对“群众下跪”问题,甚至有老师给出了SOP标准化解题思路:第一,立即行动,同跪搀扶……第二,做通工作,带离现场……第三,澄清误会,平息事态……第四,依规办理,送走老人……这些参考答案被逐字逐句成文,传为备考面试“宝典”,以低至几毛钱的价格出现在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媒体上,供前赴后继的考生购买并背诵。
不过,无论是培训行业的老师、体制内在职人员,还是成功上岸的考生,回头再看备考和面试过程,最大的感受往往是:“纸上谈兵”。
演习的准备,从打开在闲鱼上买来的第一个备考资料包开始。
90后李彬想起那个叫做“引路人”的资料包,五年前死去的备考记忆重新活过来了。她备考时,资料包价格几十块钱,到了今年二手交易平台上,已经低至0.99元。
资料包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关面试的每一步表现都被精心设计:从进入考场时的“敲门顺口溜”,到男生西装不打领带要解开第一颗扣子,双手关门转身后心中默数一二三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走向考场中央,露出自信的微笑点头向考官问好……还有历年真题的参考答案,如何用思维导图解答包括“城建局工作人员临近年关面临农民工集体讨薪该怎么办”、“怎样制定减税降费的供给侧改革政策”等等难题。
在囤资料包之外,不少考生选择掏钱上培训班。2020年,李彬曾有一个快35岁的朋友想考基层公务员岗(据当年国家公务员局的招考简章,报考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笔试成绩出来后感觉良好,立即报了一个为期20天、价格3万元的“封闭培训班”,“说这次花了几万块钱一定要考上”。培训结束后,李彬看见朋友“20天里瘦了十几斤”。
在这类高价的考公培训班里,老师会用一个叫做“参培率”(参加培训班考生的比例)的数据说明每年面试的紧张气氛。从业十年的培训老师周亦同说,这个数字可能已经接近60%,“竞争正在越来越激烈”。大部分考生很难考一次就成功上岸,有着9年考公考编培训经验的秦力说,自己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连续考了两年到五年不等,“考进去是小概率事件,考不进去才是常态”。
题目越来越难。“如果这几年我考公考编,可能我也答不上来。”李彬说,拿自己的单位——一家博物馆的面试题目来看,出现了“偏门文物”。去年她做面试考场工作人员时,四分之一考生抽到了关于某件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的题目,难住了绝大多数。有一位男考生沉默好一会儿说,“不好意思,老师打到了我的知识盲区”,然后起身踢到凳子,尴尬地逃离了考场。“但你考进来,实际工作内容里并不会面对这个题目。”李彬补充说。
考公考编面试题的画风日渐捉摸不透,在培训行业干满13年的王秀竹说,近几年考题难度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越来越紧跟社会热点,比如直接问考生“怎么刺激生育率提高”
“如何看待天价彩礼和移风易俗”“怎么看待基层公务员填各种各样表格,戏称自己是‘表哥’‘表姐’的问题”。10月19日,上海某国考培训机构启动了今年第一个公务员面试备考培训班,甫一开课所有考生就被建议,“从现在开始”关注所有发生的社会热点“直到考前一周”——因为2022年考公面试前一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关文件发布”就被出成了面试题,很多考生都栽了。
在这个面试备考培训班现场,30多个学生正坐在教室里(其中只有2个女生),每人都拿着一摞A4材料,详细罗列着面试流程、礼仪、模拟题、真题等内容。未来的国家公务员,也许将在他们之中诞生。
讲台上,看起来30岁左右的老师在投屏自己的打字界面。她问:“在信息化时代,有很多人用5分钟读一本名著,用10分钟了解一段历史,对此你怎么看?”
她简单给了同学们一分钟的思考时间,但还等不及在座备考人发表观点,就直接开始讲参考答案:“速读时代,现代人的时间被碎片化了,普遍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忽视了长期主义……”
接着她强调:“这道题你没答出‘碎片化’,就很难拿高分了。”
说着,她要求学生逐字逐句把自己的回答记下来,边记边朗读,“不念你到面试的时候小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教室里的音量齐刷刷的,像上了发条,开始逐渐放大。
事后,教室里一位备考的男士对凤凰网说:“一旦我有什么想法冒出来,老师又会说这样的答案拿不到高分,干脆放弃自己的想法,背答案吧。”
学生被迫“背答案”的另一面是,老师也对没想法的学生们很头疼。
社交平台上有篇题目为“你根本不知道,考公面试的考官有多么痛苦”的帖子,讲到一位处长曾经抱怨考生的回答“毫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在机械性背诵一些准备好的答案,“比在单位里听领导念稿子还痛苦”。帖子评论区高赞回答来自一位自称当过考官的网友,他说有一场面试有27个考生,一道题目问及最喜欢的植物和原因,结果有20人回答喜欢仙人掌,因为它“坚韧不拔”,据说“仙人掌”到了第十多次时,“主考官忍笑弯腰趴桌上起不来了”。
即便是“纸上谈兵”,也有明确的规则。第一条铁律便是,必须用“政府思维”来提出对策。
“什么是政府思维,就是假定你就是公务员,要站在政府的角度说话。”在一堂考公培训面试课里,凤凰网听到一位“行业名师”在3分钟内强调了多次“政府思维”,她举例了一道讲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如何推动市场化、法制化的题目,表示高分答案应当是“通过宣传、普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多部门合力来引导市场化与法制化,而不是要求市民和企业有守法意识”。她具体解释道,政府思维就是“不能说‘要求市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你凭什么这样要求呢?”
规则之二是使用一些“万精油”语句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思考时间。“看到自己不会的(题),第一时间就去谈‘宣传引导’,争取一些思考时间”,比如针对“5分钟读名著”,可以回答“运用政务融媒体来开展宣传,鼓励年轻朋友深度阅读……”
规则之三是绝对不能暴露自己“被培训过了”。培训老师再三叮嘱,严禁使用以下语句答题:“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态度”等,因为考官会默认这些语句就是“培训痕迹”,然后给个更低的分数。
王秀竹对凤凰网表示,面试最重要的价值,是筛选那些与体制内价值观达成共识的潜在人才,而面试题目的变化,也就是国家大政与时俱进的过程。
她回忆,2012年开始,考题多围绕作风建设、反腐倡廉,流行“抓老虎、拍苍蝇”,她印象深刻的典型题目是国税部门岗位面试考题问:你和同事一起外出进行税务稽查,该单位负责人神情一直紧张,同事告诉你,负责人希望能放他们一马,还给你们每人发一张购物卡,这时你该怎么办?
王秀竹开始熟练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她蹦出的第一个词是“拒绝”,“这是原则性问题”,“卡是绝对不能收的”。接着她指出,“题干并没有表明(这家公司)一定是税务上有违法问题,此时考察的是考生的灵活性”,她说,如果严辞拒绝,单位负责人很可能马上去销毁账册,甚至产生肢体冲突,稽查工作可能中断。第三个要点是面对可能已经动摇的同事,如何说服他、绕过他,继续稽查工作?
2015年前后,考题进入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阶段,“精准扶贫政策”、“如何面对贫困户”的题目大量出现。“干部积极、群众不积极”的现象该怎么处理,王秀竹记得变着法地考了好几年。比如扶贫政策推行一段时间后,开始流传一个基层干部下乡的笑话,“一些人说干部没来的时候过得挺幸福的,来了之后知道自己和山外的差距,产生心理落差,就觉得不那么幸福了”,笑话后来变成了一道题目,问:对于这种说法,你认同吗?
2017年前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热门考点,一连几年涌现出不少“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问题”的题目。王秀竹回忆,在这个时期,山东省考出现过“如何组织全市参与全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她说这道题目的考点在于,“一刀切”的形式不能出现,“制定一项政策、组织一次活动,是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的,统一拉闸,像医院这样的单位能行吗?”她随后表示,出现考题的原因也正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一刀切”的问题。
至于有考生试图挑战“政府思维”,质疑题干“熄灯一小时”这个活动本身是否过于形式主义,那就有些不合适了。“因为出题意味着是政府上级领导交给你办的任务,放到情境当中,即便有争议,你能驳斥领导交办的任务吗?”
在华东地区工作的公务员杨怡告诉凤凰网,在体制内,万变不离其宗的第一条原则是“绝对服从并且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她随后补充,最近五年迅速排位至第二重要的原则,是“绝对不能引发负面舆情”,“领导在很多场合都是这么强调的”。
这些现实快速照进考公试题里。有培训机构统计,近五年处置舆情类的题目在考公考编真题中总共出现了17次(绝对的“大题”了),“群众下跪”“集体上访”的问题开始与“路人拍摄视频发到网上”共同出现在题干当中,并且问考生该怎么处理。几年下来,“下跪舆情题”已经成为考公考编中经久不衰的一种范式。
梁西东曾做过10年的乡镇干部,他说,2016年刚开始做精准扶贫工作时,政府办事风格比较强硬,例如在村里修路要用到某个村民的地,“钱肯定是会赔给你的,但在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上,不会征求那么多你的意见”。当时他的做法是,先带着计算好的赔偿金数额说服村民,如果自己无法说通,就请村中有威望的人,比如村支书、村长来劝说,如果还是无法说通,那就只有请公安来介入。不过,“自媒体发展起来以后,(政府处理事情的)态度明显转变,慢慢温和起来。我觉得这是监督的作用,是件好事,公权力需要关在笼子里。”
前述真实的“下跪事件”中,随后的处理方式也能观察到政府姿态从强硬到温和的转变。在2014年的事件中,据人民网报道,当天辽宁省教育厅对下跪的家长们不予理睬,即便事发时正值盛夏,有家长因高温晕倒,最后请来警方“解决”,其后教育厅没给出具体如何安置考生的办法,学校也表示“无能为力”。而到了2021年的事件里,执法人员也当场面对大娘跪倒,并且不断请她起身说话,被网友同情“大家都不容易”。在2024年这起事件里,下跪视频当场被路人发到网上,一天后,所在地官方就发布通告,称执法队员在老人下跪后返还了秤具,表达了“对自己没能及时搀扶老人表示深深的自责和内疚”,随即被停职。
态度的转变还直接体现在招录执法人员的偏向上。上海一名考公考编培训老师告诉学生,今年某区面试执法类公务员时给了一名长相白净、情绪极其稳定的考生最高分,该学生是她班里的,她直呼“意外”,因为往年的印象是偏向于那些身体看起来强壮的考生,“我和几位老师复盘下来,感觉是因为他非常具有亲和力”,她随后补充,“气势汹汹在现在的上海公务员面试中不太受青睐”。
体制内近几年“对于投诉、信访非常在意”,杨怡说。李彬则把12345市民投诉热线在疫情以后的威力称为“对体制内服务人员的一次巨大冲击”,“2023年投诉量达到巅峰”,“我们也从以前对无理投诉的爱搭不理变成了‘跪式服务’”,因为投诉变成了体制内单位评估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投诉比较多,评优评先资格很有可能会被取消,可能还会通报批评”。梁西东说,在体制内通报批评的严重后果是直接影响绩效,“当时我们县里只有两个级别,一等绩效一年能拿到一万多,二等是一万九,差了几千块钱。”
“(比起扣钱),体制内最大的bug是领导普遍更要面子。”李彬补充,如果领导被通报批评,就会把压力直接转嫁到下属身上,“这就造成了我们面对不合理诉求的时候越来越跪着跟人说话”。
她记得前阵有人投诉博物馆,说馆内某文创产品售罄缺货,害自己白跑一趟,便打电话给12345要求博物馆“赔一个缺货产品给她”。12345热线把投诉反馈到李彬的单位,博物馆尝试联系投诉人,核实情况后向她赔礼道歉,表示“以后肯定会提升服务、及时补货,让大家都能购买到“,问对方是否满意处理结果,对方仍表示不满意,此时消除这一投诉的办法只有实现她的愿望——“赔一个缺货产品”。为了消除投诉,博物馆只得照做,待对方满意后,还要按照标准模板撰写投诉结案回复。
王秀竹说,近几年围绕12345市民投诉热线的题目普遍出现在各地面试当中。有机构预测今年考试热点会是“12345收到大量明显不合理、不合规的诉求,对此你怎么看”,预测中举例不合理诉求包括“孩子考砸了心情郁闷,希望重新组织高考”,“希望财政部门查询丈夫的工资发放时间和明细”(2024年4月内蒙古包头12345公示的不合理诉求)……
随后,培训机构一如既往给出了参考答案:12345是便民热线不是“许愿池”,我认为我们应该对不合理的诉求勇敢说“不”,让12345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的价值,这并不会损害政府的形象,因为民众看到的是贴近实际、勇于担当的面貌……
不过,这样的回答似乎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节,李彬供职的博物馆又发生了一件让工作人员无奈的投诉,游客怀疑寄存处工作人员偷了自己寄存的特产,报警要求查监控,结果发现特产是游客孩子离开时掉落的,该游客因为返回博物馆向工作人员讨要赔偿产生车费,“要求我们帮她把车费出了,后来警察竟然还给了她车费”。
她随后补充,体制内的工作方式开始默认与“投诉群众”起争执是不当行为,为了避免更多工作步骤,更倾向于“无论对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而在一名IP地址为安徽的网友发表了现实世界公务员处理“下跪题”的方式,和参考答案大相径庭。“当群众下跪的时候,已经是潜在舆情了,应该第一时间联系领导并上报网信办,群众本身办事需求反而不那么重要了。材料不符合规定,第一可以容缺受理,第二可以联系当地社区/村委帮办代办,第三可以登记上门办理。”他表示,这才是现实中基层处理的正确流程。
周亦同认为,在公务员面试的标准答案里,总是假定一种积极的结局,比如“我把他扶起来了”,那么自然而然接下来就能够自导自演把下跪者引导出公共场合,进入会议室认真倾听问题,“可是现实是永远不会按照套路出牌的,我有学员考进体制内,遇到过胡搅蛮缠的群众,扶不起来,就瘫在那儿,你没办法往下进行了。”
在梁西东看来,在实际公务员的工作当中,真正好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写进面试的参考答案里,那往往是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做法。
之前他曾在广西某村工作,村子没有路和桥,一到下雨天,山上就会冲刷下来泥砂,毁坏田地和村民的房子。梁西东不仅想治理泥沙,还想给村里修路、修桥,“这样无论刮风下雨,孩子们也可以顺利去上课”。但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资金,当时村里向上级申请了专项建设资金,迟迟得不到回音。
梁西东就想了个招,让一个当地的企业家把冲刷下来的泥沙运走卖钱,然后把一部分钱用来修路修桥。“政策上是模糊的,泥沙严格来说是不允许擅自挖走变卖的,但商人凭什么给你免费修桥呢?要给他点好处。”他记得,当时水利局执法大队接到举报说有人擅自挖走泥沙贩卖,来村里查看情况,“当时我在乡镇政府,执法大队同属体制内职能部门,我们之间沟通了一下,讲清楚是为了降低河床、治理水患,同时能够修桥修路,上级资金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只能自己先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水利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请大家喝两瓶酒,企业家送我两瓶酒,这都肯定是有的,没有这些就太不符合实际了。”梁西东坦言,贩卖泥沙赚的钱远远超过了修路修桥,但让企业家挣到钱以后,之后村子里发展扶贫产业,让村民制作的藤编产品、养猪,相应的企业家也拿出钱来购买这些土特产,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这些钱又回馈到村子里了。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很难成为现在考公考编面试题里面的答案。完全按规定做事,很多根本就办不了。”
梁西东也曾参加过早年的国考。回想当年面试里印象最深刻的题目,他说是关于“如何处理群众上访”的问题,“当时我没有备考,但年轻,脑子比较快,给的答案是:想办法站高一点,先请他们选出一个代表,把自己的诉求告诉我,然后我出自己的承诺,想办法满足他们的诉求。”最后这个答案得到了全场高分,他成功上岸。
但正式工作以后,真的好几次遇到了群众上访,他才发现当初的答案实在“太嫩”,“实际遇到你整个人的状态是有点懵的,因为一大群人在你面前,他们年纪比你大多了,七嘴八舌,样子挺凶的,我甚至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他们好像也完全不听你的”。
后来他才知道,答案前缺了最关键的一步——找到村里最有威望的人一起去处理这些事情,“最好是村支书、村主任,他们能先帮你压制一下群众的情绪”,“这是我的第一课,村里的人情世故”。
类似的题目属于考公考编面试中另一大题型,“人际关系题”。在面试培训班材料里,这种题型又被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向上管理”(和领导的关系)、“平行管理”(同事关系)、“向下管理”(和下属的关系)、“群众关系”。
比如,一些真题资料包里出现了此类题目:你是一名家住本地的公务员,每年过春节,领导都安排外地同事回老家而你值班,但今年你想和父母在家过年,你该怎么跟领导申请不要安排值班;小李是一名选调生(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党政机关干部后备人选到基层工作),他被安排进村工作,到村民家里他擦了凳子才坐上去,村民觉得被大学生嫌弃了,如果你是小李,接下来该怎么办?
“实际上你永远也不知道真题究竟是什么,因为官方从来不公布题目。”王秀竹说,业内整理真题的方式是考完面试的考生立即回忆题目,记忆会出现偏差,但至少题干当中的关键词加上惯常出题思路,再交叉求证互联网上其他回忆题目的内容,就能拼凑出完整题目,“但还是有很多博主为了博眼球,用一些并不可能是真题的题目来讲解。”
在真真假假的题目和参考答案中,备考学生度过了忐忑的上岸之路。
李彬后来回忆,她实际没有按照资料包里指引的流程,“敲门三次双手轻轻推门”,而是单手开门、关门;也没有向考官点头打招呼;不过,她记得当时自己的答案完美地套用了考公面试模版:首先综合陈述观点,可以助力家乡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着称赞家乡历史底蕴比较深厚,文化产业可以成为一张名片,然后说自己所学专业可以深入挖掘,最后做了些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她说,自己怀着一种已经备考多年不能让时间白白流逝的心态面试,最后在岗位只招一个人的情况下,她上岸了。
考生和考生之间的暗中较劲,也可能成为决赛环节的“黑天鹅事件”。曾经备考过4次的赵欣乔告诉我,候场考生中有故意跑去和竞争者说自己笔试成绩第一,只为破坏对方心态,还有人谎称引导员要求把个人信息写在纸上带入考场,害同场考生取消考试资格。
当然,更多备考者直接倒在了这场被称作“大型情商测试”的考场里,面对考官面无表情,还没抽题就冒冷汗、手足无措。
即便成功上岸,一些体制人还是免不了在往后的工作中“破防”。后来考入编制的林一曾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大数据自动推送的一道“真题”:你作为单位新进员工,领导安排了一个业务骨干指导工作,他经常对你爱答不理,在你提问时说“这个问题我讲了八百遍了,你还不会啊,你是不是只会考试?”办公室同事哄堂大笑,你该怎么办?
那刻,林一说自己没忍住——她遇到过一模一样的真实困境,当时她迅速冲出办公室去厕所隔间里默默流泪几分钟,洗把脸又重新回到办公室,后来她送了些小礼物给“业务骨干”,工作氛围又恢复了友善和平。“现实大考”这关,她算是过了。
文中梁西东、周亦同、李彬、秦力、杨怡
王秀竹、赵欣乔、林一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