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高管频频离职,OpenAI发生了什么
文章来源: 数智前线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作为行业灯塔的OpenAI,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人在离开。
OpenAI 的离职潮还在继续。
11月9日,上任OpenAI研究与安全副总裁仅3个月后,OpenAI 安全系统团队负责人翁荔(Lilian Weng)在
社交媒体X上宣布将离开OpenAI这家自己已经工作近 7 年的公司。
而在不久前,翁荔还以OpenAI研究副总裁(安全)的身份回国参加了B站的超级科学晚活动,讲述如何培养出下一代聪明且安全的AI技术。
据悉,翁荔是OpenAI里目前职位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之一,也是OpenAI今年以来,十余位中高层领导先后出走后的最新一个案例。
01
核心人才接连出走,OpenAI变动频繁
“我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将于11月15日离开OpenAI,这将是我在公司最后一天。”11月9日,OpenAI华人科学家、ChatGPT的贡献者之一——翁荔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分享了自己的离职信。
据悉,翁荔本科毕业于北大,后来曾前往香港大学进行短期交流,并在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她于2018年正式加入OpenAI,成为该公司的机器人团队的一员,用两年时间开发出了“一只能解魔方的机器人手”;后来,又参与了GPT-4项目的预训练、强化学习和对齐、模型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最著名的Agent公式也由她提出,即:Agent=大模型+记忆+主动规划+工具使用。
翁荔还是OpenAI最近一年这波频繁的离职潮中,被最新提拔起来的有大陆背景的职位最高的华人科学家。
她在去年被指派创建并领导了安全系统团队(Safety
Systems),解决减少现有模型如ChatGPT滥用等问题。而在今年7月,在第三位安全主管杨·莱克(Jan
Leike)离职约两个月后,翁荔正式升任OpenAI新一任安全主管。
在翁荔之前,另一位在Open AI担任重要职务的华人科学家Peter
Deng也已离职。他在2023年6月正式加入OpenAI,担任ChatGPT的消费产品副总裁。Deng此前是Facebook产品经理,也是扎克伯格最信任、器重的高管之一。OpenAI公司发言人证实,Peter
Deng已经在几个月前离职。
事实上,华人正在成为OpenAI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22年11月,ChatGPT惊艳问世,87人的主创团队中,华人占比10.34%,达到9人,且其中有5人本科就读于中国内地高校。
而后陆续亮相的多项产品背后,同样闪现着大量华人面孔。GPT-4背后有30余位华人,GPT-4o
mini团队的9位负责人中,有5位是华人,Sora的13人研发团队中有4位华人,最新发布的OpenAI
o1项目中,也有大量华人科学家的名字出现。
比如被最新提拔起来的华人高管Mark
Chen,他在OpenAI首席技术官、首席研究负责人、研究副总裁三人的接连离职潮中,被升任为高级研究副总裁。Mark
Chen自2018年来加入OpenAI,此前职位是研究副总裁,核心参与了DALL.E、GPT-4、o1等模型开发。
不过,随着特朗普再次上台,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特朗普对有中国背景的华人科学家一向态度不太友好,这或许会在未来加速一些人的离开。
除了华人科学家离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更多新人涌入的同时,大量OpenAI的早期员工也在加速离开。
过去多年来,OpenAI也曾经历几轮人员动荡期。比如有数据显示,或因管理混乱和资金短缺问题,2017年,OpenAI一度损失员工达20名,占年初员工数量的44%。2019年-2020年,也有多个团队成建制地离开OpenAI,或是被裁撤。
而这些人中,不少人选择加入谷歌、特斯拉等大厂,也有不少人离职创业。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Anthropic,以及3位华人科学家组成的Covariant
AI创始团队等。
但这些普遍都发生在ChatGPT爆火之前,一直到去年OpenAI董事会夺权风波的发生,OpenAI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人才流失。尤其是今年以来,更多的人员相继离开。
这其中,既包括了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首席研究官、Sora视频生成模型负责人、GPT-4o多模态模型负责人在内的至少十几位中高层领导,也包括了OpenAI的多位初创成员。
据悉,2015年帮助创立OpenAI的13人中,目前仅有3人还留在OpenAI,即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OpenAI语言和代码生成团队负责人Wojciech
Zaremba,以及还在长期休假中的OpenAI总裁兼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
02
OpenAI,日子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
多位核心技术人员和高管频繁出走背后,OpenAI的日子远不如去年好过。
一方面,不管是OpenAI内部,还是外部,关于AI安全方面的理念冲突始终高悬。
去年7月,OpenAI超级对齐团队正式成立,承接的使命是:用20%的算力,在未来4年内解决控制超级智能AI的核心技术挑战。但不到一年时间,超级对齐团队的两名负责人——OpenAI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和RLHF发明者之一Jan Leike,就在今年5月同一天官宣离开OpenAI。
其中,Jan
Leike更是直接跳槽到了OpenAI的最强竞对、Claude背后的团队——Anthropic,继续超级对齐工作,并连发十几条推文,炮轰OpenAI,控诉其没有兑现20%算力的承诺,“在过去几年里,OpenAI的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经让位于耀眼的产品”。
而后,更多超级对齐团队成员的相继离职,也引发了外界更为广泛的讨论。今年10月,新晋2024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eoffrey
E.Hinton甚至在获奖后的一次新闻活动中公开“diss”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称“OpenAI在成立时,主要目标是开发通用人工智能,并确保其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Altman更关心的是利润而非安全,这很不幸”,并表示对自己的一名学生“解雇了Sam
Altman感到自豪”。
而另一方面,OpenAI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在持续加大,赚钱速度还远赶不上“亏钱”。
今年10月,有外媒披露,OpenAI今年预计实现营收37
亿美元,但亏损仍将约5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开始,有机构通过对OpenAI的财务数据分析推测,OpenAI将于2029年实现盈利,届时营收将达到1000亿美元,但在此之前OpenAI依然会存在较为严重的亏损,预测2026年亏损幅度将达到140亿美元。
与此同时,受算力限制、Scaling
law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OpenAI的大模型产品研发进度也在放缓。
2024年2月,Sora横空出世,一举将AI视频赛道变得炙手可热。但时至近日,快手旗下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可灵已上线数月,Sora却仍是款“期货”产品。取而代之的是,Sora团队两位负责人之一的Tim
Brooks,在10月4日正式宣布离职,跳槽到了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
至于万众期待的下一代大型AI模型GPT-5,在前不久的一场Reddit有问必答会议上,也被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确认,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新产品推出的节奏未能如预期般迅速,OpenAI今年将不会推出GPT-5,但计划在晚些时候带来一些“极为出色的新版本”,以缓解外界的期待。
但不可否认的是,OpenAI在新项目和新产品上投入的巨资和持续探索,也在为整个行业探路。如同此前的ChatGPT和Sora,在它确定下来一个方向后,其他企业也能有机会以更小的成本,迅速赶上。
Altman正在加码解决资金问题。10月3日,OpenAI在官网宣布,已成功获得66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结束后,OpenAI估值将达到1570亿美元(约1.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OpenAI的组织结构有可能再次改变。今年9月,有报道称,OpenAI正在制定一项计划,将其核心业务重组为一家营利性利益公司,不再受非营利性董事会的管理,从而使公司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消息人士随后透露,非盈利组织OpenAI将继续存在,并持有这家营利性公司的少数股权。
而据11月5日的最新消息显示,OpenAI正与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就改变公司结构进行初步谈判,以成为一家营利性企业。
新一轮人员动荡潮下,OpenAI的故事,仍然在备受瞩目和持续动荡中交织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