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大猫"怎么破?不要眼神交流 要看起来更"大"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黑龙江东北虎伤人事件后,又有媒体报道了东北豹的目击事件。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连续对在野外遭遇这两种野生动物时正确和错误的应对方式进行了科普。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徒步自驾游等旅游方式的兴起,在野外偶遇野生动物的案例越来越多,然而如果没有相关常识及经验,贸然与野生动物接触则有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

野外相机监测到的夕阳下的东北虎。央广网

上游新闻了解到,我国目前在野外较常见的以肉食为主的大型野生动物主要包括虎、豹、熊、狼,而亚洲象栖息地因为与人类较为接近,近年来也时有爆出损害财产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的案例,对此,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及资料,对在野外遭遇这些野生动物时该如何正确应对进行了梳理。

虎:

不要快速奔跑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22年7月29日发布的《中国老虎现状初步调查报告》,同时基于现有公开的调查数据统计发现,我国境内有约7100多只老虎,包括了东北虎、(高山)孟加拉虎、华南虎、印支虎4个亚种。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公园内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明显增长,目前稳定生活在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达到70只左右(数据更新日期:2024年5月18日)。

据公开资料,成年雄性东北虎体长可达220厘米,平均体重165-180公斤。东北虎喜欢在红松、蒙古栎等形成的混交林以及山势较平缓的区域活动,主要捕食野猪、马鹿等大型有蹄类动物。自然猎物缺乏会导致其进入人类居住区捕食家畜作为食物,引发与人之间的冲突。此外,东北虎一般在凌晨和黄昏时段活动较为频繁,日间活动相对较少。

疑似东北虎出现在院门外。视频截图

东北虎在患病、受伤、捕食和保护幼仔时会变得极具攻击性,最常见的人虎冲突发生在居民区或牧场袭击宠物或家畜的时候,偷盗猎和交通冲突也是主要的冲突类型。

针对此前报道的东北虎伤人事件,11月20日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介绍了人虎冲突时正确的应对方式:

1.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背对虎,不要快速奔跑,这些行为都会激发虎的攻击欲望。

2.正面与虎遭遇,但虎没有直接攻击,而是与人对视或发出低吼警告示威时,人不要转身快跑,要正面虎,慢慢后退,离开虎视线后快速撤离。

3.虎试图靠近并攻击人类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进入房屋、汽车或爬树爬到虎够不着的高度以躲避危害,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点火的方式进行驱赶,也可以通过大声讲话、敲击金属制造噪音,或使用求救信号弹“喷火筒”或炮竹进行驱赶。

4.如果老虎攻击人后马上停止攻击,且受攻击的人尚未失去意识,建议卧倒静止,徒劳的反抗会将其激怒,适得其反。

5.老虎将人扑倒后继续攻击,应优先保护颈部,同时用任何可用的工具进行反击。

豹:

不要背对

据潇湘晨报报道,近日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该局多位工作人员在吉林珲春三道沟至老爷岭沿线开展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线路踏查时,邂逅一只野生东北豹。据了解,东北豹比东北虎还稀少,全球仅存40只。

据公开资料,东北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叫远东豹,是北方寒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远东豹喜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布满花斑的皮毛上,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其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远东豹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

远东豹的感官发达,动作敏捷,善于爬树,但不喜欢游泳。其身体强健,可以越过6米宽的沟渠、跳上3米高的峭壁。远东豹性情异常凶猛,犬齿大而锋利,裂齿也特别发达,有利于擒获和撕扯猎物。捕猎时有两种主要的进攻方式,一种是隐蔽在树上,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发现猎物,同时气味也会随风飘散,不易被猎物发现,但需要等待猎物从树下经过;另一种是偷袭,先潜行接近猎物,然后突然跃出,将其捕获。它的力量大得惊人,可以将一只体重相当于自身重量一半的猎物抓到树上去。找不到食物时,也可以忍受数天的饥饿。

11月20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开展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线路踏查时,邂逅一只东北豹。南方都市报

11月22日,针对发生的东北豹目击事件,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也发布了八点防范提示。

1.要牢记非必要不入山。入山人员尽量晚出早归,避免晨昏时段在野外活动,入山时应随身携带求救信号弹、炮竹等应急工具,且不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2.尽量避免单独进入林区,林区活动时,可通过说话或敲击树木、使用口哨发出声音,避免与豹突然遭遇。

3.如果与豹相遇,保持冷静,不要背对豹。当你试图远离时,尽量面向它,不要跑,缓慢而稳定地后退。

4.不要和东北豹有眼神交流。手里不要拿着任何“武器”在豹面前晃,尤其不要拿着小刀、棍子挥舞,手机拍照也要杜绝,豹子感觉到威胁会有很大可能发起攻击。

5.豹喜欢捕猎一些危险性小的猎物,所以遇到东北豹时,千万不要蹲着、趴着,这样它可能会把你当成危险性小的猎物。尽量提高自己的身高,使自己看起来更大。

6.寻找附近水源潜入水中。野生东北豹是害怕水的,所以如果周围有湖泊,可以潜入水中拉开和东北豹的距离。

7.在冲突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优先保护颈部,同时用任何可用的工具对豹子弱点喉部进行反击。

8.遇见野生东北豹,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汇报。尽管东北豹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请尽量不要与它们发生接触。

熊:

避免“偶遇”

跟虎豹相比,熊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跟人类产生的交集也最多,由此引发的野生动物肇事现象也较为频繁和突出,而且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介绍,熊科全世界共7种,中国有3种,云南有3种,即棕能(Ursusarctos)、黑能(U.thibetanus)、马来能(Helarctosmalayanus),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物种。熊科体躯粗壮、肥硕,吻部较长,尾极短小,体长1.1~3.5米,体重25~1134公斤。四肢粗强有力,前、后肢均具5趾,跖行性。属杂食性的大型食肉动物。

此外,据央视新闻8月报道,中国林科院专家在新疆野外科考工作中首次发现新疆伊吾县有戈壁熊分布,这也是在新疆首次发现戈壁熊分布。据了解,戈壁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或一个类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生活在沙漠戈壁地带的熊类,主要以植物为食。

公开资料显示,熊科动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很广,除澳洲和非洲南部以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它们主要栖息于山区、温带或热带森林等生态环境中。作为杂食性动物,熊的食谱十分广泛,包括啮齿动物、鱼类、有蹄类动物(如鹿、野猪和羊)等。许多熊类尤其偏爱蚂蚁和蜂蜜,部分物种还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例如种子、植物根茎、坚果、浆果和昆虫幼虫等。

棕熊是与人发生冲突频率最高的动物之一,被视为青藏高原最危险的动物。2014到2017年,青海省给7494例猛兽造成的财产和人身损害提供了赔偿,其中有42%是棕熊导致的,而其中14例致人死伤的案例,都与棕熊“作案”有关。全世界范围内,2000年至2015年间记录在案的棕熊攻击人事件共有664起,致死率14.3%。

居民养的蜜蜂引来了亚洲黑熊。新闻截图

据了解,熊通常不会主动靠近人类,除非你进入了它的领地,又或者你靠近了它的幼崽。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要大声尖叫和疯狂地奔跑。因为尖叫可能会激怒它们,而熊的奔跑速度也比人类更快。此外,爬树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它们也可能会爬树。正确的做法是伸张双臂,将背包或外套放在头顶,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强大,然后慢慢地后退着离开。一旦熊开始追赶,你没有其它选择的时候,你不得不奔跑的话,那也不要在空旷的地方直线奔跑,要围绕着巨大的物体奔跑,例如巨大的树,又或者车辆。因为熊虽然奔跑速度比人类快很多,但改变方向的速度却不快。

根据研究,全世界的棕熊袭击人案例里,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因素是“突然性”,有20%的袭击事件里,熊和人是突然相遇的,导致熊受惊。一般而言熊是怕人的,但它受惊时的攻击也同样致命。

所以防熊的一个主要思路,就是要早早提醒熊人的存在,避免与熊突然相遇。在有熊的地方,人要尽可能结伴活动,发出更多声音,让熊远远地听到人声并躲开。人多,“侦察”的眼睛也更多,更容易察觉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野外,不要离开游客行走的道路,以免和熊“不期而遇”。

此外,作为熊科的一员,大熊猫留给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萌”“懒”“圆滚滚”,可是却很少关注到它的攻击力有多强。

随处可睡的大熊猫。网络图

据中国数字科技馆报道,虽然熊猫如此之懒,却有非常快的奔跑速度。成都一位大熊猫研究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熊猫的奔跑速度在海拔两千米高度的山地里能超过刘翔平地最高速度。可见,虽然不爱动,但动起来又不可小觑。大熊猫生性敏感,但本性温和。野生大熊猫大多数情况下会主动回避与人类接触,但是在领地受到威胁的时候则会奋起反抗。

专家曾经介绍,大熊猫咬合力非常强;前肢臂力超强,很粗的竹子,一掰就断了;能爬上20米以上的树;把三四头狼当坐垫玩……也说明熊猫其实是有很大危险性的。

此外,有资料显示,成年壮硕的熊猫有一米八体长,最重可达一百八十公斤左右,几乎没有天敌,胡狼、豹和青鼬也只以幼小熊猫为攻击对象;它的臼齿非常发达,由于长期食用竹类,其咬肌、齿冠齿突发达。

大熊猫的攻击手段主要有几种:如果遇到天敌,一般会靠在大树上,保护要害,同时挥动前肢,用有力的掌进行攻击;其次就是利用锋利的牙齿进行撕咬;还会借助自己矫健的身手爬上树的高处躲避;最后就是抱住敌人翻滚。以上几点都足以对对手造成极大伤害而保全自身。因此,从其生理优势、攻击方式等方面来看,大熊猫的战斗力是不可小觑的。因而,在与熊猫的接触中,不要只看到其憨态可掬的一面,还要注意自身的保护和安全。

狼:

保持视线接触

据公开资料,狼是食肉目、犬科的动物,共有11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 。爪粗而钝,不能伸缩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狼的体色一般为黄灰色,背部杂以毛基为棕色毛尖为黑色的毛,也间有黑褐色、黄色以及乳白色的杂毛,尾部黑色毛较多,腹部及四肢内侧为乳白色,此外还有纯黑、纯白、棕色、褐色、灰色、沙色等色型。

狼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是夜行性的动物,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其白天常独自或成对在洞穴中蜷卧,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白天也出来活动。狼在夜晚觅食的时候常在空旷的山林中发出大声的嚎叫,声震四野,常追逐猎食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除南极洲和大部分海岛外,分布于全世界。

据了解,中国是狼种群数量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对狼的种群数量从未进行过系统调查,所以很难提出一个大概的数字。2008年对内蒙呼伦贝尔草原狼的准确调查表明,狼的数量不超过2000头。在西北地区狼的种群数量尚无报道。

红外相机记录下狼群活动踪迹。红星新闻

据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戴强介绍,各种历史文献证明,狼的确曾广泛分布于全国多地。但如今,狼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西部的草原与森林,因栖息地破碎化和人为干扰而减少。2021年,狼也升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中国蓝新闻介绍,如果在野外看到了一只狼也不要急着下定论,因为这可能只是狼群中的一员,而其它的狼可能就在附近的灌木丛当中。如果你远远地看见了狼群,那就最好能够尽快离开。但是,如果你已经和一只狼面对面了,那就要保持视线接触,然后慢慢后退。如果狼没有离开的意思,那你就尝试大声尖叫,并且继续后退。后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旦摔倒就可能立刻受到狼的攻击。如果狼发动攻击,请用木棍、石头、喷雾等任何武器抵御。你必须找到一个地方保护你的后背,以防止其它狼从后面袭击你。

另据人民网介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教授曾指出,狼怕火,可以利用这一点脱险。千万不要想着把那只跟随的狼消灭即可脱险,相反,这样只会引发狼群的仇恨,当狼群想复仇或想救援被捕捉的狼时,会召集其它狼群。尽可能不要上树(除非它没有发现你,或者你自信后援小组能及时赶来),上树等于自断退路,兽类善于等待。如果到野外探险或是旅游,最好结伴而行,请向导引路。不要过分深入丛林,留意路边的一些自然标志物,防止迷路。

亚洲象:

做到主动防范

在中国境内,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之中。它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明星物种,被国家列入“十四五”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物种。

2021年8月8日20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之后在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街道林地内活动。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2021年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在此期间,当地出动人力物力,确保人象安全,网民持续关注,引发观象热潮。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云南省林草局数据显示,当前云南省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至三百多头,而且今年繁育期又迎来象宝宝出生高峰,数量还在不断扩大。

然而,人象之间冲突时有发生。今年6月,就有媒体报道,一群亚洲象进入普洱市思茅区的村民家中觅食。监控画面中,一头大象首先进入院子,踩碎了地上的木薯根,并把桌上的金属茶杯碰落在地。随后,大象们陆续进入家中翻找食物,其中一头大象还找到装有玉米粒的袋子。

野象群“光临”宁洱。新华网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的公开信息显示,依据《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2023年度全省16个州(市)均购买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保费总额9255万元。1—3季度,全省共办理保险理赔案件38622件,核定理赔金额4761.97万元,已兑付4543.84万元,受益农户37864户。而2016年央广网曾报道,西双版纳勐海县8天内曾有2人被野象踩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席科普专家黄乘明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表示,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活动空间,而人类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大,包括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砍伐森林等行为,造成栖息地的“破碎化”。如若问题得不到解决,象群出走会愈加频繁。

“在野外与亚洲象‘不期而遇’时,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恶意驱赶它们,以免激怒象群或者独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在亚洲象面前,我们要做到主动防范,始终与其保持安全距离。同时要秉持着“宁肯在逃跑中受伤,也要避免遭受攻击”的求生原则,观察象群行动方向,快速向反方向逃跑,途中可以丢弃沉重物品以减轻负担。

为避免人象冲突,采取有效的监测预警手段至关重要。陈飞介绍,目前对亚洲象的野外监测主要包括传统监测和智慧监测。传统监测包括样线观察、访问调查等方式,通过观察亚洲象留下的粪便、足迹、食痕等痕迹,走访当地居民或护林员,间接获得亚洲象活动信息。智慧监测主要利用红外相机、无人机、卫星定位项圈等科技手段。监测员先是通过红外相机实时回传的监测影像和定位器的定位信息,确认亚洲象的活动位置与动向,然后再利用无人机进行远程搜索,精准定位并获取其实时活动影像,完成对亚洲象的野外实时监测。

查看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