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几万,才能无痛养老?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五险一金是每个打工人关心的话题。具体而言,“五险”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一金”则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而五险之中所占份额最大、也最重要的一个险,是养老保险。

关于延迟退休的消息,我们已经听了许多,那么退休背后的养老金是如何运作的?每个人领取的数额是根据什么规定的?按时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就一定能拿到养老金吗?今天的文章,经济学学者梁捷将为我们仔细讲解这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险种。

01.

养老保险出现后,

如何理解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传统中国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前人的养老方式有很多,有家庭养老、宗族养老、民间慈善机构养老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养老。以前没有“退休”一说,也没有“养老金”一说,一旦丧失劳动力,只能依靠家庭内外的救济。

1883至1889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诞生。一直到二战后,发达国家才开始推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规划养老保险体系。1951年2月23日,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一个包括养老、疾病、工伤、生育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社会保险法规。《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覆盖了全国城镇职工。

1991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正式宣告“国家养老模式”时代的结束,我国从此开始建设“三支柱”养老保险安全网;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全国范围内开始试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个人需要缴钱,对自己的养老金负责了。

接下来,从1997年到2005年,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加速改革。我们今天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是在1997-2005这几年内确立的,后来的二十年只是在此基础上小修小补。

1997年,国务院总结各地的试点经验,权衡利弊,最终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向全国推广“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是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上具有深刻意义的法规,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所以,一般我们把1997年视作社保改革的起点。

今天我们每个打工人的养老金都分为两个账户,一个是个人账户,一个是统筹账户。自己缴的钱进入个人账户,单位帮缴的钱进入统筹账户。但不管个人账户还是统筹账户,都是你的账户,等退休领养老金时,同时从两个账户里领钱,比如每月从个人账户里领2000块,从统筹账户里领1500块,到手的养老金就是3500块。

而且“统筹”是指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统筹,比如一个人在北京交的养老保险,这份钱只是在北京范围内统筹,不会跟其它地区统筹。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设计两个账户呢?因为在算养老金的时候,会看个人账户缴了多少钱,根据预期寿命发钱。比如,预期能活20年,会把个人账户里的钱分20年来发;如果活超过20年,国家会继续按照这个水平发,直到领养老金的人去世;如果没有活到20年,个人账户里的钱没用完,根据法律,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由后代合法继承,继承要交税。

个人领取养老金时,同时也会从统筹账户里领钱,这叫做基础养老金。从统筹账户里领取多少,一方面跟缴养老金年限有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参数是个人退休时所在城市的社平工资(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的简称)。

一个城市的社平工资对所有人一样,在同一个城市退休,只要大家缴费年限差不多,从统筹账户里领的钱也差不多,这就是“基础养老金”的意义。统筹账户一视同仁,起到了均贫富的作用。以上就是“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关系和区别。

02.

养老金要怎么领取?

经过历史变革,养老保险目前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种。二者区别很大,平时缴费数额差很大,获得养老金的数额也差很大。

先来看看职工养老保险的缴纳和领取方法。

第一步,先看有没有单位,有没有劳动关系。有单位的话,职工养老保险的缴纳分成两部分,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个人按照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缴纳,计入个人账户;单位按照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16%缴纳,计入统筹账户。如果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要按照下限来缴。

如果自由职业者或者灵活就业者想要缴纳养老保险,可以自主决定缴费基数。当然缴费基数也必须在上一年当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平工资的60%到300%之间,一个是下限,一个是上限。自由职业者缴纳这个基数的20%,其中12%计入统筹账户,8%计入个人账户。

那么养老金怎么领取?第一,要在退休以后领取。养老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基础养老金,另一部分叫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顾名思义,主要根据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推算出来,与个人的缴费年限也有关。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是由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决定,由这个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最后养老金总额就是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

我们再看看城乡居民的情况。城乡居⺠基本养⽼保险,主要是针对农村户籍,城乡居⺠基本养⽼保是由个⼈缴费和国家集体补贴共同构成。参加城乡居⺠基本养⽼保险的⼈员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养⽼保险费,至少缴满15年,可以多缴。

目前的缴费标准有12个档,分别是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次,各省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但最⾼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灵活就业⼈员参加职⼯基本养⽼保险的年缴费额。

城乡居⺠基本养⽼保险领取的时候,也是由基础养⽼⾦和个⼈账户养⽼⾦组成,终身领取。基础养⽼⾦是每月120元。居⺠参保缴费年限满15年的,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每⽉多发2元基础养⽼⾦。

我们计算两种情况。第一种,缴费年限15年,每年都按200元档次缴费,个⼈缴纳总额是3000元,财政补贴900元,最终每⽉实际到手养⽼⾦154.38元。第二种情况,缴费年限也是15年,每年按2000元最⾼档次缴费,个⼈缴纳总额30000元,财政补贴总额为1500元,最终每月实际到手养⽼⾦397.69元。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按哪个档次缴费,城乡居⺠基本养⽼保险都是比较低的。

养老金替代率是我们评估养老保险的关键。对于一个长期收入很低的人而言,没有多少积蓄,40%替代率的收入是很难生存的。但替代率这个问题短期之内很难解决。

国际上流行“三支柱”模式,即最好每个人给自己设计不同的养老金来源,有国家发放的养老金,也有工作半辈子企业发放的养老金,还有自己以前工作时买过的一点养老保险。有可能的话,每个人还是要自己存点钱,给自己的养老提供第三支柱。

养老保险不仅是给退休老人金钱。老人不仅丧失了劳动赚钱的能力,在身体上也更脆弱,甚至有些已经失去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据统计,2022年中国独居和空巢⽼⼈数量达到1.25亿⼈,失能失智⽼⼈数量达4375万⼈,80岁以上⾼龄⽼年⼈达到3660万⼈。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字在未来会变得更高。如果10%的⽼⼈需要护理服务,则最低的护理服务岗位需求也超过430万个。

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在试点的“长护险”与此有关。这一般属于医疗保险,但主要适用于老年人。对于城镇职工而言,长护险直接从医保里划;对于城乡居民而言,每年每人缴25元,财政补贴30元。享受的话,因年老、疾病、残疾等情况导致的持续重度失能6个月以上的参保人,可以申请享受长护险。

获得长护险的人,每月可以获得护理补贴和专业机构的上门服务。现在全国有1.8亿人参保长护险,134万人享受待遇,与需求之间的缺口还很明显。

问题在于,近年来中国基本养⽼保险的养⽼⾦替代率持续⾛低。1997年养⽼保险制度改⾰之前,虽然很多人没有养老金,但有养老金的人群里,养⽼⾦替代率普遍在70%以上。养老金制度改革以后,养老金替代率逐渐下降⾄45%-50%,并在接下来较⻓⼀段时间内稳定在45%左右。

而2019年后,养⽼⾦替代率又快速下降,到2021年,全国平均水平已经降低到40%左右。显然这⼤⼤低于国际上公认的维持基本⽣活⽔平的标准,甚至低于50%的警戒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口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需要领养老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养老金支付面临巨大压力。

无论我们身处哪个社会群体,养老金都是不够的,而且缺口一般都差一倍甚至更多。

03.

全国统筹养老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之前已经从个人视角分析了养老保险,接下来要从官方视角进行分析。

养老保险的基本目标必定是维持替代率并且提高替代率。不同人主观感受到的替代率不同,因此社保具有明显的再分配作用。

举例来说,一个人原先的收入是月薪5万,年薪60万,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工资。ta退休以后,每个月拿1万块养老金,替代率只有20%。另一个人原先的收入是月薪5千,年薪6万,应该低于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他退休后有可能每月拿4千块,替代率达到80%。可以看到,社保具有明显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从政府角度看,希望能不断提高替代率,给退休人员多发一点退休金。政府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调高社平工资。但是社保主要来源是现在在职打工人的现收现付,调高社平工资后,很有可能会导致劳动力市场恶化,降低年轻人的就业率,影响社保征收的基础。

维持社保资金良好运转的思路,主要是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开源需要经济增长、人口增长,更多资金注入社保。但经济存在周期,人口从短期和中期来看,呈现下降趋势。

另一个思路是节流,放缓社保资金的流出,或者使得社保资金的流出更为高效和有序。

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常见的政策选项,第一种是大家最近一直在讨论的延迟退休。延迟退休,核心要点就是延迟发放养老金,这对减少养老金支出非常有用。延迟退休最终会减少养老金发放总量,如果效果不好,还可以进一步延迟退休。

第二种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门槛,延长最低缴费年限。《社会保险法》之前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在职职工社保缴费满15年后,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继续为职工参保缴费,达到待遇领取条件后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但是最近的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出台,除了退休年龄延长之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也要从15年逐步过渡到20年。

开源、节流以外,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地统筹安排养老金,使得养老金的缴纳和提取变得更科学、更有效?全国统筹可能遭遇的困难又有哪些?大家不要认为这只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会影响地方上的养老金规模,进而影响地方上的养老保险政策,最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从全国层面顶层设计养老保险,有利于解决现有社保区域分割阻碍劳动力流动的现象,也可以缓解西北、东北等人口净流出地的社保收支失衡的格局。

在东部、南部地区工作的非户籍人口,虽然当地政府强制他们缴纳养老保险,但他们如果最终没有缴满一定的年限,就没法在非户籍地退休领取养老金。如果严格地对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全国统筹养老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财新披露的数据,如果我们从全国社保基金中剔除每年的财政补贴,自2013年始,全国社保基金实际盈余就一直是负数。2022年全国社保基金决算数据显示,社保基金收入10.2万亿元,支出是9.0万亿元左右,收支结余1.1万亿元。但其中有财政补贴收入2.3万亿元。如果把财政补贴去掉,2022年全国社保基金净亏损1.2万亿元。

这些政策和数字离我们并不遥远,已经在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

查看评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