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另一半的‘血包’”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随着《再见爱人》第四季的播出,成了继“PUA”后又一出圈的有害亲密关系模式。

关于NPD的讨论高潮迭起。综艺中,有人因爹味溢出的离谱发言被网友“确诊”为“NPD”,有人因言行过于自我被称为“NPD”王者。争议此起彼伏,“NPD”这一知识点也在此过程中被普及。

“NPD”,这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归类出的人格障碍类型,终于等到了大洋彼岸的泼天流量。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将此标签武器化,给越来越多人扣上“NPD”的帽子。

到底什么是“NPD”?和“NPD”共处在一段关系中是什么感受?被网民“盖章”的真人秀嘉宾就是“NPD”吗?如果我们遇到“NPD”该怎么办?

?

?

01

NPD是什么?

?

?

?

?

Narcissistic(自恋的)一词,NPD的N,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的故事,他以美貌闻名,在拒绝了所有追求者后,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最终因为所爱之人无法回应自己,憔悴痛苦而死。

这种极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构成了NPD的主要定义。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NPD是一种过度需要被人钦佩,缺乏共情他人感受能力的人格障碍,具有终生夸大自我重要性、需要被仰慕、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剥削性、缺乏同理心,沉溺于对无尽的成功的幻想等特征。

根据《哈佛健康》,美国有5%的人口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男性患此病的几率比女性高出50%至75%。NPD会损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社交和工作关系出现问题,并伴随更高的自杀风险。

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一样,NPD也常与其他精神健康问题同时发生,包括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和酒精、药物等物质使用障碍。

人格障碍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成长经历共同塑造的。

精神分析学界通常认为,NPD的后天形成有两个可能,一是父母过度高估孩子,不断表扬或认为孩子有特殊能力;二是孩子在父母长期的忽视或打压中寻求爱和关注,通过爱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前者形成的NPD是显性自恋型,可以被定义为傲慢、自私、不喜欢被限制的个体;后者父母的行为则易导致孩子的隐性自恋人格,形成将他人的评论和批评内化,并试图过度追逐自尊以应对自卑感的个体。

人们从《再见爱人》中的夫妻相处模式了解到NPD,是因为它最常在亲密关系中被讨论。

与NPD的恋情被经历者们总结为“吸血鬼(NPD)捕猎血包”,通常经历“爱轰炸期(理想化)——贬低期——抛弃期(断崖式分手)——回吸期”四个阶段。

NPD的反复拉扯,会极大地消耗伴侣的能量,除非真正断联,否则很难逃离。

?

?

?

?

?

?

?

?

02

NPD在关系里的冲突

“NPD”们在对亲密关系造成伤害的同时,作为社会中的人,他们也有其他的身份,可能是父母、同事,或是同学、朋友。

我们统计了豆瓣“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19.5万条帖子和评论,发现在谈论自己与NPD的交集时,伴侣关系是最常出现的场景,但也分别有39.2%和9.7%的经历发生在父母与子女,和工作关系中。

一项针对436名与病态自恋者存在伴侣或亲属关系的参与者的定性研究结果显示,43.9%的自恋者家庭成员和伴侣自我报告,曾遭受过不同形式的虐待,包括情感、身体、言语和性虐待。超过三成参与者曾遭受自恋者施加的出轨、性瘾、拒绝性行为等不受欢迎的带有强迫性的两性行为。对财产的不当使用甚至滥用同样是冲突的重要来源,如债务、偷窃、经济控制、吃软饭、不负责任等。

此外,与病态自恋者的关系往往是高度复杂的,就像前文中提到的与NPD恋爱的四个阶段,31%的亲属和伴侣面临着在关系中相互理想化和来自高自恋者的过分贬低。

我们参照该研究对病态自恋人群与关系亲密者的四种互动关系模式(虐待、不受欢迎的两性行为、使用和滥用财产、相互理想化和贬低),分类了豆瓣“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中的帖子和评论。

虐待是最常被提及的关系模式。

“这种隐秘的精神虐待一般人都不懂。我爸前几年找到我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同学亲戚,在他们面前卖惨造谣,最严重时,甚至我妈都觉得问题在我。”

“小时候我妈妈特别喜欢拿她的侄儿们和我三角测量。之前遇到的隐n也是会明目张胆地搞各种三角测量(指的是在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引入第三方作为参照点或影响因素,以评估或调整双方的关系状态)。”

“一开始和后来简直是两个人,真的非常陌生,那种冷漠,比不认识的时候还冷漠。”

爱轰炸期相互的理想化和之后的过分贬低则是豆瓣组员们讨论第二多的维度。

“我带着期盼、感恩和滤镜理想化了那个人,现实截然相反,清醒过来心还会痛,痛自己真傻!不值得!”

“遇到了 当天给我恋爱轰炸 各种承诺 晚上就抛弃了 然后再也没出现过”

“我父母在我面前贬低我哥,在我哥面前贬低我,我前任一直拿我跟他没追求上的女的对比,还各种制造和其他女的联系”

此外,诸如对共同财产的强烈控制欲、缺乏责任心、软饭硬吃等对财务的不当处理,和包括出轨、断崖式分手、无缝衔接、性虐待在内的不受欢迎的两性行为也普遍存在。

于是,几乎必然的结果是,病态自恋者的伴侣和家庭成员常见焦虑、抑郁、向内攻击,导致躯体化反应和疾病等心理问题。这其中,现任和前任伴侣的抑郁反应相较家庭成员更为严重,而无论是伴侣还是亲属,都面临着显著的心理疾病问题。

与病态自恋者长期处于一段紧密的关系中,不仅会损害伴侣和家庭成员的个人幸福感,也常导致他们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更加困难,包括对外攻击倾向和较强的依赖性。

自恋型人格在工作环境中通常具有破坏性。电子科技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恋型领导会诱发下属的沉默行为,并对下属工作绩效产生消极影响。

也就是说,领导自恋,下属闭嘴,公司遭殃。

?

?

03

我们应该拿NPD怎么办?

在了解了“NPD”是什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什么影响后,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我们该拿“NPD”们怎么办呢?

“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也许给出了答案。

选择彻底地离开,自己做到精神和经济的独立是最好办法。

另一个建议或许同样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将一些简单的行为作为判别对方是否是NPD的依据。

这两年,NPD一词在互联网上的讨论热度越来越高,综艺中的十几个片段,就足以让网民下“诊断书”;豆瓣“自恋型人格障碍”小组中最多的帖子,也是描述一些特征,请组员帮忙鉴定是否是NPD。

一时间,人人身边都好像有几个NPD前任、父母、或是同事。

但是,医学上人格障碍的诊断是很难的。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磊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人格障碍由于涉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其诊断主观性更强,诊断结果的稳定性也就更差。

有自恋,甚至高自恋倾向不等于人格障碍。NPD的诊断需要交由专业、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通过对本人甚至相关知情者较长时间内多次的观察和访谈才可能确定。“从实际状况来看,只有少数严重失调的NPD患者的诊断是没有疑问的,大部分人处于诊断的‘灰色地带’”,李磊解释。

而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中,PUA、NPD等心理学术语常常被简化成一种标签,人们用他们来描述自己不喜欢的行为,或帮助解释自己在关系中遭遇的痛苦。

这种简单化的贴标签,将复杂的人际问题道德化,轻松地将他人的行为解释为“有人格障碍”。就像《简单心理》对此阐述的那样,痛苦的人需要一个出口——“如果ta是NPD,那我的痛苦就有了命名;如果ta是NPD,这一切就不再是我的错;如果ta是NPD,我就终于可以离开这段关系了”。

我们需要警惕标签的滥用,一个专业医学概念的泛化,不仅可能伤及无辜,也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关注具体的人和真实的关系。

但无论如何,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感受到了痛苦,那这份痛苦就一定是真实的。不管对方是否真的是NPD,找回自己的方式最简单的方法仍然是抽身离开,正如用户“豆友197530401”的评论,

“保持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好好吃饭睡觉锻炼身体;无条件相信自己的感受;寻找你能找到的支持;保持阅读、思考和觉察,而坚持着一切并反复觉察自己行为的过程,就是渐渐远离那个我们所恐惧的轮回的过程。”

?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