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深圳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的新闻登上热搜。据了解,被拆除的不锈钢盲道,此前曾遭到脱口秀演员黑灯的吐槽,他在节目中指出,不锈钢盲道表面过于光滑,不仅不能为视障人士提供有效指引,反而可能因摩擦力不足而导致摔倒等安全隐患。这也让不锈钢盲道的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
其实,关于盲道的种种问题,诸如不通畅、被占用、破损、松动以及设置不规范等,一直以来就不乏讨论和曝光。这一次深圳连夜拆除不锈钢盲道的做法引发如此大的关注,除了是关联了之前脱口秀演员的“吐槽”,还有两点不容忽视。
一是,以现代化著称的深圳,竟然也出现了明显欠妥的“不锈钢盲道”,这多少会给人更大的心理冲击。由此也可能使得大家对盲道问题的普遍性,有更深刻的认知;二是,相较于一些盲道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如失修欠维护,大面积使用不锈钢材料铺设盲道,更像是一种源头上的错误。它为何能够不加审视地成为一些城市的选择,显然留下了更大的反思空间。毕竟,不锈钢材料的易滑性,不仅可能意味着无法给视障人士提供有效帮助,甚至还可能变成“滑道”,给他们制造新的安全隐患。这本应该是常识。那么,如此荒唐的做法,竟然在包括深圳等在内的多座城市中“通行”,这背后所映射的某些问题,自然就更耐人寻味。
在最新的回应中,深圳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市民反映问题的回应和处理不单单要有温度,还要有速度,不能够只是态度好,不办事”;同时指出,“对不锈钢盲道的情况做了一个全量梳理,我们全区共有40处,前面我们已经完成了35处的整治和改造,余下五处我们在年底前可以全面完成。”显然,这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整改行动,还需要更多的城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然而,对此事的处置,不能仅止于一事一议的整改,更不能以整改速度来代替应有的更深层次反思。比如,拿不锈钢材料铺设盲道,仅从常识看就不靠谱,但为何直到被吐槽引发关注后,才有了整改行动?之前难道就没有发现问题?抛开具体施工方可能存在的“失察”不谈,这种对问题的“选择性正视”,是否也意味着盲道建设在事前把关和事后评估上,都缺乏必要的监督程序?这种追问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若没有相应监督程序的完善,谁也无法保证不会有其他“问题盲道”再次出现。
此外,被指出问题后重新整改,由此带来的本可避免的“重复”建设的成本,又该由谁来买单?如果“试错”的成本为零,没人为错误负责,又怎么可以确保责任主体对盲道的建设质量真正上心?
本质上,一座城市的盲道建设质量,反映的就是城市“里子”问题,是关于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从最浅显的层面看,这检验的是对少数群体的需求和权益是否有真正平等的重视;进一步看,是城市建设的规范性。比如,是否对每一笔公共建设的财政投入,都有质量上的跟踪评估?
时至今日,我们的城市早已不缺高楼大厦,也不缺各种“高大上”的现代化设施,但真正反映城市之间现代化水平差距的,恰恰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对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是对权责边界的明晰。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天的不少城市,可以说都与真正的现代化有着不小的差距。要缩短这种距离,不妨就从认认真真、科学地铺设好每一块让人放心的盲道开始。